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医诊断学绪论一、中医的诊法四诊合参二、辩病:病是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健康的标准:吃饭喷喷香,一觉到天光。干活有力量,笑容挂脸上。检查无异常,三、辩证:辩别证侯,确定证名。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例:痰热壅肺。病位是肺,病性是痰热。证候:是证的一系列表现。如:舌黄腻、咳等。证型:实际上是证名。型是模型,西医概念。常见的,典型病历:对诊疗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情、病史、诊断、治疗。诊断一辈子也就讲的三个字:症、病、证也三个字症也叫症状,一部分叫症状;一部分叫体征。症状:病人主观体会的痛苦或不适。(头晕,胸闷、),体征:是医生发现病人异常的改变。咳嗽即是症状也是体征。症状是现象,不是本质。是辩病辩证的依据。证是讲疾病中机体动态反应的阶段性反应状态。当前阶段的病性病位。证素:病位和病性。构成证的基本要素。四、诊断的原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是相互作用的,各种病因、邪正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疾病的构成存在着因果的转化,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痰饮停滞,可以导致气滞,气滞可以导血瘀,血瘀也可以导致阳虚。局部和整体的病理是相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见微知著),用之不殆”“从外揣内,见微知著,揆度奇恒”三个原理。“司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病矣”“欲知其内者,当以见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必形诸外”1、司外揣内2、见微知著3、以常达变五、中医诊断的原则:1、整体审察:⑴整体观念,相互联系:局部和整体,局部可以影响到全身,脏腑的病变可以导致气血阴阳的失调,任何疾病都具有整体性。全面收集病情资料,精神、饮食、起居,二便,习惯、喜恶、睡眠、体质、时令气候等。全面分析,综合判断。⑵诊法合参:⑶病证结合:⑷中医诊断简史:张仲景,以六经辩伤寒,以脏腑辩杂病,辩论论治的创始人。⑸熟悉中医基础理论,不断临床实践,学会辩证的思维。《医宗金鉴》是清朝的教科书。《医学实在易》问诊:一、问诊的方法和意义二、问诊的内容:病历上都有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叁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1、部位、性质、程度、时间。2、主诉问透、问准、问深、问全主诉一般不超过二十个字。4、现病史:发病时间(主诉),起病的缓急,原因或诱因,发病情况。起病急,时间短的多实证,病久反复发作多虚证诊断经过,现在症状,5、即往史:素体健壮的多实证,素体虚弱多虚证或杂证。如素体阳虚人容易感寒,素体阴虚的人容易得热证(温燥之邪容易侵犯),曾经得过什么病。6、个人生活史有利于全面收集资料,有利于综合判断;模糊中精确,精确中有模糊。能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环境要安静态度要和气语言要通谷避免主观片面。重视主诉拯救为先。一般的资料:进行追访,和病情相关资料。问主诉:就诊时,病人最痛苦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主诉:时间性质程度现在症:就诊时,全部痛苦和不适。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部情况。问详细、有主次、知名意、辩病性、识病机。问寒热:病人有没有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寒是自觉怕冷。1、恶风,遇风则冷,避之则缓。2、恶寒,自觉怕冷,加衣被不能缓解。多半新感新起的。3、畏寒,自觉怕冷,加请被缓解。久病的,经常的。热是指的自觉全身或者局部的发热。为什么病人会出现怕冷或发热1、可以反映病邪的性质,2、可以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阴阳不可见之,寒热见之”张景岳寒邪往往出现怕冷的现象,热邪一般导致热证。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主要问病人的主观感觉。也应该进行客观的检查。要注意怕冷和发热的有无。要问新久,程度,时间,持续时间,部位特点,主客观的关系。头部和胸腹部、四肤之间的关系,它的增长和缓解的条件。问他有什么兼证。即感觉怕冷又感觉发热,邪气袭表,正邪相争。“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闭”有时感觉怕冷有时感觉发热,去衣则寒,加衣则热:自觉怕冷,体温实高恶寒,或恶寒并发热是表证的依据。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则寒热作而不齐。有些里热证也可以有恶寒1、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2、发热轻恶风,发热也不重,恶寒也不重。伤风表证。3、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腠理是开泄的,但寒不热:寒证的特征一是由于寒邪致病,阳气不足而阴寒自生。阳虚生内寒。1、新病恶寒,忽然怕冷。兼有表证的,就是风寒表证。是聚积阳气抗邪的反映。2、新起恶风的,没有发热,风寒表虚证。3、忽然怕冷,兼有里证的,是里实寒证。4、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但热不寒:只有发热的感觉。不怕冷。1、机理一个是阳盛,一个是阴虚。阳气亢盛或阴液不足。2、一般属于里热证。3、壮热一般里实证。邪热鸱张。表证的发热切勿冰敷。4、潮热,发热有一定规律性,有午后,有子时,有入夜。骨蒸发热。有阳明发热(日晡潮热,申酉时,阳明里实证)5、身热不扬。手扪之初不热,久则热。6、微热,发热不高,不超过38度。必须结合全身的证状来判断。7、寒热往来,恶寒发热交替发作。界线明显。半表半里证,正邪相争,互为进退。汗:汗本身是阳气蒸化津液、经过玄府,达于体表的一种物质。阴液是汗的资源,阳气是出汗的动力和关卡。能起到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也是邪出之路。开鬼门,洁净腑。开鬼门就是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第一要问有汗无汗。无汗要区分几种情况:风寒表证,表实证。(六邪来说,寒邪是不出汗的,风邪、暑邪、热邪应当是有汗的,湿邪可以有汗也可以无汗,燥邪少汗或无汗)里证无汗:第二种是阳气亏虚:特殊的汗出:1、自汗:醒的时候经常出汗,活动尤甚。常见原因气虚或阳虚。2、盗汗:睡着的时候出汗。醒则汗止。盗汗的原因主要是阴虚内热,也可能是实热。3、绝汗:也叫脱汗,指病情危重,大汗不止。是阴阳离绝的表现。冷汗淋漓或象水一样流。如果汗热粘如油,4、战汗:先恶寒战粟,而后汗出。5、冷汗:阳气不足,6、热汗:热证,里热7、黄汗:汗出衣服呈黄色,色如柏汁。湿热交蒸。有证一定要问有无汗,里证注意有无汗。局部出汗1、但头汗出:常见湿热向上蒸腾(上焦或中焦),也有阳气将脱,虚阳上越的,还有食物的刺激。3、半身汗:上半身出汗,截瘫的病人,经络气血不畅。不出汗的那半风寒湿痹。4、手足心出汗:阴虚内热、郁热。二是阳明潮热。脾虚津液达于四肢。5、心胸汗:也可以是正常现象,心胸是阳气旺盛的地方。也可以见于心脾两虚。6、阴部出汗:下焦湿热郁蒸,湿热下注。第三问疼痛:疼痛的性质:(虚和实)1:各种实邪(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气滞、血瘀、痰饮、食积、虫积、结石等等)停留在体内,都可导致疼痛(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刚痛)。特点是新起的,突然地,持续性,拒按。通则不痛。2、因虚致痛:阳气亏虚,阳气不能温煦。精血不足,不能充实。脏腑经脉失掉了阳气精血的弃养,所以出现了“不荣则痛。”特点:时间较久,程度较轻,连绵和时痛时止。喜按。补虚才能止痛,阳气不足就补阳气。阴血精血不足,就要补隋填精。胀痛:胸胁脘腹出现胀痛是气滞。头部眼睛也可胀痛,多半是气血上壅,肝火肝阳上亢。有的还有痰饮(青光眼)。刺痛:象针扎一样,象鸡啄米一样。多半是瘀血壅阻。刺痛是瘀,胀痛是气滞。冷痛:有痛兼冷的感觉,喜温。常见四肢关节腰腿脘腹等。要么是阳气亏虚了,要么就是寒湿、寒邪凝滞。阳虚则痛,寒盛则痛。灼痛:还有一种灼热的感觉。阴虚内热,热盛阳盛可以导致灼痛。重痛:身体有一种酸重的感觉。多半是湿阻气机,湿邪阻困。阳气不运。头部重痛:最常见的是肝阳上亢、气血上壅。也有气血不足的。酸痛:有酸的感觉。和重痛有相似地方,多半是湿邪。也有认为是肾虚。绞痛,痛地历害,和刀绞一样。多半是有形的实邪阻了气机,寒邪。寒凝气机。比如真心痛,肾结石梗阻时。有一种气滞痛空痛:一种空虚的感觉:多半是气血亏虚,脏腑经脉失养隐痛:好象有一种痛,程度轻。多半是虚证,阳气不足,气血不足。走窜痛:部位不固定。多半是风寒湿痹里的风痹。风邪偏盛。另一个是气滞的表现,蛔虫在里出也可以出现走窜痛。固定痛:多半属于瘀血。也可能是寒湿。湿热也可以导致。血瘀也可以导致掣痛,扯着痛:最觉见的偏痹,(坐骨神经痛)。疼痛的部位:1、具体的部位,2、和那部分脏腑有关系3、和那经有关系头部的痛:前额痛,连到阳明经。后头痛,属于太阳经。两侧头痛,属于少阳经。足厥阴肝经上额交巅,巅顶头痛属于肝经的病变。胸痛:胸痹:冠心病,真心痛:心肌梗死肺热病:急性肺炎。肺炎。肺癌:胁痛:胁为肝胆所居之处。最常见的原因,郁热、湿热、火旺、阴虚。饮邪停于胸胁,胸腔积液(悬饮)。胃脘痛:剑突稍下一点,多半是胃气失和,气机不畅。喜按拒按分虚实。腹痛:大腹小腹少腹脐周;背痛:大椎以下,到肋沿以上。督脉行于脊随之中,太阳经。那个穴位压痛点明显时,多半与该脏有关系。腰痛;肋沿双下,腰为肾之府,带脉环于腰部。四肢痛:经络不利。看是哪经。多半是风寒湿邪侵袭。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足跟痛、胫膝酸痛是肾虚的表现。不适的感觉:头晕:自己感觉头在旋转,或看到自身或眼前的物体在旋转。原因很多:“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气血不足也可以引起眩晕。痰湿内阻,清阳不升,无痰不作眩。肾虚精亏,髓海失养。外伤瘀血阻滞脑络,内部有瘀血,头部痛疼。由于饮食导致的不多见。感受风寒风热之邪也少见。多是气血阴阳导致的。胸闷:多半是胸阳不展,心肺的阳气的不足。另一个是痰饮、热邪、痰热、瘀血阻塞在心肺。肝气郁结也可以导致。心悸:自觉心跳不安。最常见心神。惊悸和怔忡。惊悸是指受了惊恐以后受到的心跳。多半是受到精神方面的刺激。容易受惊。怔忡:心跳的剧烈,悸动不安。没有受到外界刺激也感觉在跳。主要是心脏本身器质性病变。最常见的原因心胆心虚,突然受到惊吓。胆热痰扰,心气心阳亏虚;心阴心血不足;心脉闭阻,脾肾阳虚,水气凌心。肋胀:肝胆经络病变。肝胆经气不利,肝胆湿热,饮停于胸肋可以出现胸胀。脘痞:胃脘感到胀闷。多在胃或脾。常见原因:饮食不慎,脾胃气虚,胃阴不足,饮邪停于胃,腹胀:区分虚或实。时胀,喜按多半是虚证。腹胀不减,拒按多是实证。实胀的原因很多:气滞、食积、燥热等。身体沉重:头如裹,身如缠,腰重如带五千钱。湿的表现。水湿泛滥或者气虚不运。麻木:实际上是肌肤的感觉功能减退。最常见的原因是气血亏虚。或者是肝风内动。“大拇指发麻,三年之内必有大风”。风痰瘀阻滞在经络,肌肤不利,都可以出现麻木。阳痿:性功能低下,不是自觉症状。肾虚,命门火衰。思虑伤脾,肝失疏泄(对肾精、性欲、情欲疏泄的作用),还有一个原因是湿热下注、遗精:没经过性交,精液自然流出。滑精和梦遗,多半和肾有关系。心肾不交。肾气不固。问耳目:耳鸣:自觉鸣响耳聋:听力减退重听;听不清楚,声音重复。三个症状原因基本相同,可同进存在或演变发展。突然发的,声音大,按之严重,这是实证。肝阳上亢,肝胆火盛、痰火壅阻、气血瘀阻、风邪上袭,药毒损伤。虚证是长期的耳如蝉鸣,按之轻,声音比较细,是慢慢形成的。多半是肾虚,或脾虚清阳不升,肝肾阴血亏虚。耳胀或耳闭:耳胀自己内部有胀闷的感觉,耳闭有阻塞的感觉。如坐飞机时。多半属于风邪侵袭,经气闭塞。痰湿蕴结在耳。或者邪毒留滞,气血瘀滞。问眼睛:目痒:如畏光流泪,目赤肿痛实证,多半是肝火、风热。稍微有一点痒,比较轻,经常性的痒多半是虚证。由于血虚,目失所养导致的。眼睛痛:痛的很严重多是实证,隐隐的痛多是虚证;头目胀痛,肝阳上亢,风热上袭,有风火眼、火眼、红眼病等,阴虚火旺。痰湿内阻。瘀血,脑有瘤子。目眩眼花: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者眼前有蚊蝇的飞舞。原因:肝阳、肝火、痰湿、气血亏虚。目昏、雀盲和歧视:都属于肝肾亏损,精血不足,目失所养。问睡眠:“阳入于阴谓之寐,”“阳加于阴谓之汗”。卫气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失眠:入睡困难,睡了易醒,醒了难复睡,时时惊醒,甚至睡眠不宁。最常见是心神问题,神气不宁,神不守舍。一方面是虚:营血亏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胆气虚。另一方面是实:思虑烦恼,烦怒,气不平,夜不眠。火邪、痰热内扰、食积胃脘,胃不和则卧不安。嗜睡:想睡觉,多寐,或者多眠睡,精神非常疲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就入睡了。多半是痰湿内困,清阳不升。心肾阳虚,神失所养也可以导致。多寐症:一种特
本文标题:中医诊断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9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