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中考历史七八年级阶段考试(含答案)
中考历史七八年级阶段考试2013、4、7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写到题后的答案表中)1.如果要实地考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遗址,应该去的地方是()A.云南省元谋人遗址B.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D.陕西省半坡遗址2.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表演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④人们在传阅《红楼梦》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3.“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诗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度C.科举制度D.行省制度4.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瑞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刘瑞同学想法的是()A.浅谈焚书坑儒B.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明清的八股文D.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强化5.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6.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7.根据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所示,中央红军依次渡过的四条大河是A、赤水河—乌江—金沙江—大渡河B、金沙江—赤水河—大渡河—乌江C、金沙江—大渡河—乌江—赤水河D、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9.节日往往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根据下列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判断它们与现在的哪个节日有关()①五四青年节②三八妇女节③八一建军节④九九重阳节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0.“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帝制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建立了中华民国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1.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12.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文化大革命”结束D.实行改革开放1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反对中国禁烟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希望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14.《南京条约》签订后,被迫对外开放的五个港口中,有两个在同一个省,这个省是:()A.广东B.福建C.浙江D.上海15.语汇出现的频率高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的主题。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A.严重、困难、开国大典B.美帝国主义、中国人民志愿军、土改完成C.解放军、西藏和平解放、合作社D.改造、“大跃进”、经济建设16.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此后绵延1300多年,至1905年废除。请问:1905年是光绪()年?(光绪元年为1875年)A、二十九B、三十C、三十一D、三十二17.中国古代,人们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读书人以科举入仕为第一要务,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了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此人是()A.荣宗敬B.张謇C.荣德生D.孙中山18.“杀千刀的曹汝霖,还我青岛来”这条标语,反映了以下哪一重大事件?()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19.“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这个军官学校”的创办者是()A.毛泽东B.李大钊C.孙中山D.周恩来20.()召开以后,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八七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21.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2.毛泽东曾提笔写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23.以下四幅图中,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的是()A、黄埔军校B、北伐战争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24.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25.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体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解放后,国家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你认为纪念馆建在何地合适?()A.徐州B.连云港C.济南D.南京附:选择题答案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到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材料二:史学界普遍认为,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6分)梁启超的分期史学界的观点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两个阶段。请问“革命”阶段的主要领导人是谁?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4分)2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构成了国内政治关系的主要内容。请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以下问题。⑴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12分)时间重要事件主要影响(成果)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随后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南昌起义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1949年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⑵2008年以来,国民党执政台湾地方当局。经过两岸的对话和协商,两岸关系有了可喜的发展,《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在积极洽谈中。你怎样看待新形势下的国共两党关系?(5分)28.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间的正式交往从东汉时期就开始了。总的来看,古代史时期相处友好;进入近代以后,日本对中国进行了长时间的侵略,严重破坏了中日友好的基础。请根据课本内容,回答以下问题:⑴事实上,中国是日本的第一位老师。古代史时期日本模仿中国制度,进行改革,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请问,这次改革的名称和性质是什么?(4分)⑵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侵略,尤其体现在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上。请说出这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和结局。(4分)(3)冷战结束后,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请结合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谈谈你对当今中日关系的看法。(5分)29、中央电视台曾经热播的《汉武大帝》和《贞观长歌》两部电视连续剧,再现了中国古代的汉唐盛世,使现代人的目光转向了千年之前的“强汉”与“盛唐”。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1)汉唐盛世对外交往频繁。请分别举出汉唐两朝在对外交往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人物及其事迹。(4分)(2)汉唐时期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频繁。请你各举一件事例。(2分)(3)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汉武帝和唐太宗为此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4分)一、答案:12345678910111213DCCDBDDCDBCBD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BCBBCADCCBA26、(2)孙中山。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联合其它革命团体,建立起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和他的战友们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27、(1)时间重要事件主要影响(成果)1924年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国共第一次合作,随后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36年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9年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在此共识下,两岸的经贸、文化、利益、旅游等方面的交往日渐加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祖国的完全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大势所趋。相信在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指引下,两党间的交流、磋商大有可为。(意思相近即可)28、(1)大化改新,封建性质的改革。(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3)回顾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相处友好”的时间远远超过“战争与伤害”的时间;近代史时期,日本对中国的大肆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和伤害。日本政府应承担战争罪责,反省战争罪行,向中国人民真诚悔过;中日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日本政府应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以史为鉴。放眼未来,相信两国关系会有更好的前景。(意思相近即可)29、(1)汉朝: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唐朝:玄奘西游天竺。(2)汉朝昭君出塞,唐朝文成公主入藏。(3)汉武帝创立太学,建立举荐人才的制度;唐太宗扩大了国学规模,完善了科举制。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本文标题:中考历史七八年级阶段考试(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0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