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涉及课程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单元综述: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课程标准: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3.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知识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崛起的推动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重点: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的掌握;对列强的侵略所造成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理解。难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甲午中日战争工业革命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工业革命革命鸦片战争工业革命革命《天津》《北京》工业革命革命《马关条约》工业革命革命瓜分狂潮工业革命革命八国联军侵华工业革命革命《辛丑条约》工业革命革命《南京》及附件资本输出为主工业革命革命商品输出为主工业革命革命探索抗争工业革命革命社会剧变工业革命革命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历史影响经济侵略屈辱条约武装侵略国际背景知识结构: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边疆危机出现后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等英勇抗击日军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甲午中日战争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重难点分析: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半殖民地”主要是指政治上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国家主权,“半封建”主要是指经济形式上是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同时又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综合,这几种因素是综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决然分开的。2、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及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3、三大不平等条约的比较列强侵略中国人民抗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未能灭亡中国鸦片战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4、对列强侵华的认识1)从原因来看,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它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当然,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2)从目的来看,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愿望;甲午中日战争则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目的;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维持在华利益为主要目的。(3)从发动者来看,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这体现了列强实力的变化,当然也反映着他们在侵华过程中的勾结和斗争。(4)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八国联军侵华在国家、军队的数量上和赔款数目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历次战争。(5)从结果和影响来看,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当然,同时他们也把西方技术带来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相对于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5、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阶段特征及原因①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反封建与反侵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是以反侵略为主。原因在于,这一时期中外反动势力时战时和,以战为主,外国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②《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反帝反封建斗争是结合在一起的,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趋于汇流。6、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帝国主义之所以不能灭亡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民的抗争;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大大加深了两半社会程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严禁反帝活动;拆毁军事防线,允许列强派兵进驻沿线要地通商;设厂五口通商其它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割台、澎、辽割香港岛土地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2亿两白银2100万银元赔款中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中日中英签定国家《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5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于民族之林。单元大练兵1.“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尽处,酒鳞起……”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期间所作的诗句。下列事件与这位民族英雄有关的是(C)A公车上书B收复新疆C虎门销烟D激战黄海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A)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3.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C)A.鸦片必须严禁B.外交需要谋略C.落后就会挨打D.退一步海阔天空4.反抗外国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搭配错误的是(C)A.林则徐—虎门硝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C.邓世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D.李宗仁—血战台儿庄5.最能反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内容是(C)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外国驻兵保护C.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D.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6.组合列举题。A: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请写出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史实。(1)1860年,英法联军摧毁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2)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答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义和团运动B:由下列的豪语壮语判断出英雄人物各是:(1)“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富避趋之”(林则徐)(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左宗棠)6(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7.读图说史(1)结合图1,说明图2中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发展为了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落后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2)图3对当时的中国和国际社会各产生了什么影响?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同时使日本迅速成长为亚洲的强国。刺激了其他列强的野心。(3)读图4你认为列强发动这次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4)结合四幅图片,你认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题应该是什么?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8.抵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请依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尽管无数的民族英雄奋起抵抗,但历次侵华战争却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你认为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社会制度的落后;国力的衰落;装备的落后;政府当局腐败等。(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提高忧患意识。你认为中华民族如何才能不再遭受侵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承和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等。(1)请将表格补充完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日军壮烈牺牲邓世昌收复新疆左宗棠维护了国家尊严虎门硝烟林则徐共同作用事迹人物7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涉及课程第6课洋务运动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10课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第11课创业的先声第12课清末民初的新景观单元综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洞开。伴随着一次次的战败求和,民族危机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的一些忧国忧民之士开始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伴随着近代中国的一次次的变革,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课程标准:四大运动方面(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科技思想文化方面:(1)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知识与能力:掌握课程标准上相关的基础知识,认识四大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知道辛亥革命前后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时期。8学会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对近代化进程的了解,归纳、概括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近代化历程的艰难性和曲折性,感受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责任感与自觉意识。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难点:对“近代化”这一概念的理解;对近代化历程的认识。知识结构:近代化的概念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工业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近代化文教近代化社会生活变迁激进派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维新派发动资产阶级改革运动革命派开创真正的民族主义革命洋务派创办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废科举、兴学堂、办《申报》照相、电影出现,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传统农业社会现代工业社会近代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思想:科学化、理性化9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背景:国际:资本主义近代化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中国:闭关锁国的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解放思想,更新
本文标题: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0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