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BC2070—BC1600—BC1046)2.旧石器时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3.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4.班辈婚5.涿鹿之战:黄帝、炎帝打败蚩尤6.涂山大会: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7.钧台之享:启正式确立世袭制。8.《夏小正》我国第一部历法9.鸣条之战(汤武革命):灭夏牧野之战:灭商10.三监:管叔、蔡叔、霍叔11.BC841国人暴动BC770平王东迁12.周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13.周(1)分封制:以蕃屏周(2)井田制:经济基础(3)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14.《尚书》: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15.共305篇,风:民歌;雅:大雅、小雅,宴会;颂:周、鲁、商,祭祀16.五礼:吉、凶、宾、嘉、军17.工商食官18.繻葛之战标志诸侯争霸时代到来19.周郑交恶标志周王室势力衰弱20.齐桓公:存邢救卫、尊王攘夷21.齐楚:昭陵之盟、葵丘之会(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22.晋文公:城濮之战、践土之盟(标志晋文公霸主地位)23.殽之战(秦晋)、鞌之战(齐晋)、邲之战(楚晋)24.弭兵之会(二次)调和楚晋矛盾,确立二者地位。25.鲁国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夺权)26.战国(BC475-BC22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7.(魏齐)桂陵之战、马陵之战28.徐州相王:魏惠王、齐威王互尊对方为王29.纵横: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合纵,众弱攻一强;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30.BC260长平之战31.楚国(芍陂)、吴国(邗沟,沟通长江淮河)、秦国(郑国渠)32.魏李悝变法《法经》(秦律、汉律的基础),平籴法33.荀子稷下学宫(齐)三任祭酒34.《甘石星经》甘德、石申,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35.《周脾算经》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36.《黄帝内经》我国第一部中医学典籍,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成书于战国37.《考工记》是中国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38.《竹书纪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的通史著作,记载魏国历史39.秦代军队分为材官、骑士、楼船40.秦代三公太尉、御史大夫、丞相41.使黔首自实田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42.西汉京城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43.《新语》陆贾著,汉初黄老思想代表作,实质是儒家思想44.汉武帝中朝(决策)、外朝(执行)45.东汉设尚书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46.秦汉时期依据军功选官47.西汉初选官制度分任子、赀选,汉武帝时推行察举制(由下而上)、征辟制(由上而下)48.汉武帝削弱地方政策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酎金夺侯49.汉武帝铸五铢钱做法定货币一直沿用到隋朝50.桑弘羊实施平准法、均输法51.秦代分正卒、戍卒(雇),汉代分践更、过更(雇)52.西汉分南军、北军,南军(守卫皇宫)、北军(京师、三辅)53.汉武帝设八校尉是中国古代募兵制的开始54.期门军、羽林骑隶属南军,羽林“如羽之急、如林之多”55.霍光辅政、昭宣中兴56.王莽改制实施五均六筦(酒也收税)57.东汉光武帝三独坐(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58.东汉度田59.党锢之祸是宦官迫害官僚、儒生事件,共两次,发生在桓、灵时期,直至黄巾起义才解除党锢。代表人物李膺、陈藩、太学生郭泰60.汉代互市61.汉代编户齐民(人口登记)作为征收税赋依据62.算赋(成人)、口赋(儿童)63.昆阳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王莽主力64.司马迁称张骞通西域(二次)为“凿空”。65.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命郑吉为西域都护66.《论衡》王允著,古代唯物主义著作67.两汉时期流行谶纬之学,谶是神秘预言、纬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68.西园卖官发生在东汉灵帝时69.东汉郑玄统一今古文经70.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71.《汉纪》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断代史,荀悦著,依据班固《汉书》72.翻车是一种提水工具,三国马钧完善73.东汉崔寔著《四民月令》,是一部农业著作74.夷陵之战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75.曹魏征兵施行士家制,为保证军需施行屯田制,选官施行九品中正制76.孙吴为维护江东世家豪族利益采取领兵复客制77.高平陵事变是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的政变78.占田制是西晋武帝时颁布的土地及田赋制度79.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南迁高潮80.魏晋时期东晋和前秦淝水之战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81.南朝宋文帝时国力强盛,史称元嘉之治82.侯景之乱发生在南朝梁武帝时期,标志南弱北强局面的正式形成83.东晋政府实施“土断”,其中东晋桓温主持的“庚戌土断”和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成效最大84.检籍是南朝萧齐政权清检士籍以保证赋役征发的政策85.桓温共进行三次北伐86.东晋前期王敦及苏峻之乱反映侨、吴两姓争夺87.元嘉之战是南北朝时期刘宋与北魏进行的战争,标志南北对峙局面向北强南弱转化。88.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指周世宗89.北魏末年爆发河阴之变,加剧北魏动荡90.府兵制创始于西魏、北周时期,至唐玄宗时遭到破坏,后被募兵制取代91.北魏初期基层政权组织是宗主督护制,后孝文帝改革为三长制92.北魏时期推行的土地及赋役制度为均田制93.三玄:道家《老子》、《庄子》和儒家《易》94.魏晋玄学最早代表人物何晏、王弼,竹林玄学代表为嵇康、阮籍,西晋玄学代表人物为向秀、郭象,东晋玄学为张湛,东晋后与佛教相结合。95.西晋裴秀著《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学奠定基础96.宋晋高僧法显从长安出发,经敦煌、葱岭入北天竺,著有《佛国记》97.南朝范缜著《神灭论》提出无神论,批驳了佛教形神分离的观点98.贾思勰《齐民要术》是对黄河流域农业的总结,是我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农书巨著99.东晋常璩著《华阳国志》关于巴蜀地区的方志史书,是我国保存最早的较完整的地方志史书100.隋唐三省,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101.隋文帝时进行大索貌阅、输籍定样,加强中央税收102.隋代制定法律为《开皇律》103.隋文帝杨坚时期称为开皇之治,唐高宗时称为永徽之治104.隋末农民起义三大主力瓦岗军、窦建德起义、杜伏威起义105.唐太宗时命高士廉等人修《氏族志》,武则天时修《姓氏录》,目的在于打击氏族势力106.政事堂是唐初宰相议事之所,后开元时改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107.隋代五监九寺108.隋代府兵单位是鹰扬府,唐代是折冲府109.六学二馆,唐代官学系统。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数学和算学,二馆指弘文馆和崇文馆。110.唐代科举分常举、制举两种,常举中最重要的两科是明经和进士。111.唐代实行租庸调制,以绢、布折役的办法称为输庸代役。后唐德宗时根据宰相杨炎改为两税法112.唐高宗时命长孙无忌等人修《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113.唐三彩是唐代陶器的代表,以黄、褐、绿为主,一般为人物和动物114.短蕃匠与和雇匠是唐代工匠的两种类型115.唐睿宗始设节度使,至唐玄宗时设十节度使116.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藩镇割据局面形成117.河朔三镇:成德、卢龙、魏博三镇118.唐后期府兵制破坏,募兵制兴起。京师宿卫叫彉骑,边镇戍兵叫健儿,形成将帅专兵局面119.四镇之乱:德宗时成德、淄青、魏博、山南东道四镇反抗中央120.泾原兵变121.淮西之乱122.牙兵是节度使武装的核心,多“父子相袭,亲党胶固”123.武则天时用北门学士分宰相权124.德宗时设护军中尉,宪宗时设枢密使,全由宦官担任。二枢密使和二护军中尉合成“四贵”125.二王八司马事件:又叫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时发生反对宦官集团的革新运动126.甘露之变:唐文宗联合朝官谋诛宦官的一次事变。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把握军政大权,直到被朱温消灭127.南衙北司之争:南衙指朝廷机关,北司指宦官集团。最为激烈的是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和文宗时的甘露之变128.牛李党争是唐后期朝官内部历时最久、斗争最为激烈的朋党之争。牛党以牛僧孺为代表的庶族地主,李党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地主。矛盾集中在选拔官员、对待藩镇割据两个方面129.辜榷制度指政府对盐、酒、茶实行专卖制度,实际上是对人民的剥削手段130.唐肃宗时第五琦建议实行榷盐法缓解财政危机131.唐肃宗、代宗时任用刘晏整顿财政,史称刘晏理财。包括改革榷盐法、整顿漕运、实行常平法三方面132.“柜房”经营业务是代客保管财物。“飞钱”又叫“便换”,是我国产生最早的汇兑制度133.唐太宗时册封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134.唐玄宗时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135.吐谷浑是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136.唐代吐蕃是奴隶制政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尺带珠丹)137.安西四镇:龟茲、焉耆、于阗、疏勒138.武则天时在天山以北设置北庭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139.六都护府:安东、安北、单于、安西、北庭、安南140.长庆会盟碑始于唐穆宗时期141.蒙舍诏又称南诏,皮逻阁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142.恒逻斯之战:751年唐与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在中亚战争,使得造纸术、指南针流入阿拉伯143.遣唐使,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晁衡)144.日本现存唐招提寺,是由鉴真及其弟子创建的145.玄奘撰写《大唐西域记》,并将《老子》译成梵文146.义静撰写《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147.唐代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大秦寺即波斯寺148.李翱代表作《复性书》三篇,主要思想是“性善情恶说”149.唐初陈子昂是古文运动的奠基者,主将是韩愈、柳宗元150.韩愈提倡道统说,哲学上主张天命论(唯心)151.唐代刘禹锡、柳宗元都否定神秘的天152.俗讲、变文是唐代在佛教直接影响下出现的通俗文学形式153.吴道子“画圣”,吴带当风,代表作《天王送子图》154.唐太宗时加入高丽乐变为十部乐155.唐刘知几撰写《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提出“三长”史才、史学、史识,是最早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撰体裁体例的专书156.唐杜佑撰写《通典》是我国第一部政书体通史157.唐李吉甫编写《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全国性地理书158.一行发现恒星位置移动现象,并测量地球子午线,修订《大衍历》159.孙思邈“药王”著《千金方》160.《蛮书》又名《云南志》,为唐懿宗时樊绰著161.唐高宗时苏敬等编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官修药典162.唐吐蕃名医元丹贡布撰写《四部医典》163.北宋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又叫“三司”。三司长官分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领兵权)。枢密院(调兵权和发兵权)164.北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计相)分割宰相财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设审刑院分割宰相司法权165.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参知政事(执政)合称“宰执”166.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167.通判用以监督知州,使其互相牵制168.官(虚衔)、职(荣誉)、差遣(实职)分离制度造成北宋官僚机构重复设置,出现冗官现象169.“四司”(漕宪帅仓):转运使(漕臣),管财权兼监察;提点刑狱(宪臣),管司法;安抚使(帅臣),管军事;提举常平(仓臣),管农田水利等。170.北宋实行更戍法造成“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后神宗时废除171.“三冗两积”:冗官、冗兵、冗费,由此带来积贫积弱172.圩田: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水田173.“五等版籍”:宋代户籍,分主户、客户。按照财产多少分为五等174.宋代一般地主、富裕农民为了达到减轻赋税负担,分散许多户头、降低户等叫做诡名子户;假献僧寺叫做诡名寄产;冒充佃户叫做诡名挟佃175.北宋仁宗任命范仲淹改革时弊,史称“庆历新政”176.北宋神宗任命王安石变法,涉及富国、强兵、育才三个方面177.王安石重新注释《诗》、《书》、《礼》,通称《三经新义》,形成“荆公新学”178.北宋哲宗时期高太后命司马光等废除变法,史称“元祐更化”179.北宋哲宗恢复变法,史称“哲宗绍述”180.辽代实行南北面官制,南面官(汉族)
本文标题:中古史单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1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