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古史问答题(部分)P130-132西欧封建制是怎样形成的(以法兰西王国封建化为例)法兰克的封建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6世纪后半期—8世纪初)发生阶段:是马尔克公社解体和私有制为基础的广大自由农民出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也开始出现。其土地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兼并马尔克公社的土地:二是获得国王的赏赐,这些都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第二个阶段即发展阶段:(8世纪初—8世纪末)这是自由农民逐步农奴化得时期。封建化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是查理.马特推行的采邑制:除国王实行的采邑制外,其它也实行逐次分封,形成了层层分封的等级制度。采邑制的推行建立了以中小地主为基础的骑士制度,在一定时期里,提高了法兰西的政治,军事力量,并促进了其封建化,而客观经济规律所造成的马尔克解体,封建大地产形成,农民依附于地主,并一度成为他们的农奴的客观事实,得到了统治者的承认,但统治者又利用国家的力量对他们加以封爵,这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第三个阶段,(8世纪末—9世纪中期)这是封建制度最终确立的时期。这一时期最终要的事件是查理大帝的特恩区广泛使用,封建割据形成。土地逐渐成为封建主的世袭领地。特恩区有自己的军队,各自为政,拥兵自立,基本不听中央号令,中央政权由于财政收入锐减,力量削弱,无力控制地方,造成了政治上封建割据的形成,由此,到9世纪中期,法兰克的封建制制度形成,封建制度在西欧建立起来。P105、民法大全是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为了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之一。《民法大全》又称《罗马民法汇编》,总共由从530年到533年编成的《查士丁尼法典》、《法理概要》、《法学总论》和533年后编成的《法令新编》四部组成。体现以下精神:1、君权神授、皇权至上。2、利用基督教宿命论巩固统治。3、防止封建化贵族权势的增长。4、一方面把隶农固定在土地上,一方面又要求释放奴隶,体现了法律的滞后性。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完备法典,保存了罗马法,成为12世纪以后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规定财产私有并承认经济发展现状,释放奴隶,符合当时正产生的封建萌芽的趋势,对当时拜占庭帝国也具有进步意义,并且保存了拜占庭当时的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P103、为什么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4~6世纪拜占庭社会有何特点)395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并且都受外部入侵和内部奴隶制危机,但西罗马帝国灭亡而东罗马帝国存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东罗马帝国没有像西罗马帝国那样大规模的受奴隶制的冲击。东罗马帝国内有大量的自由民存在,地跨三大洲,可以从东方市场上获得奴隶,有相当数量的奴隶受剥削的方式类似于西罗马的隶农,这种奴隶可以成家,因此提供了固定的努力来源。2、商品经济比西罗马帝国发达。东罗马帝国的大城市没有像西罗马帝国那样受蛮族入侵和内部起义而被摧毁,这些城市为东罗马帝国的城乡交换、商品生产,特别是过境贸易提供条件;东罗马帝国地理位置优越,地跨三洲,水陆交通便利,以前就是东西贸易的主要通道;这时由萨珊朝波斯控制了东方贸易,许多商品只能只能经过君士坦丁堡中转,故君士坦丁堡成为了国际商贸中心。3、由于有了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外交上有了后盾,对待匈奴人和日耳曼人采取灵活手段,减轻满足入侵的压力。综上所述,由于东罗马帝国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外交上的特点,使东罗马帝国继续保持,并一度强盛。P80、伊斯兰教是怎样形成的,在阿拉伯统一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产生:①6、7世纪时,阿拉伯半岛正处于社会剧烈的动荡和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商人贵族兴起,把货币资本转化为高利贷,加剧了与贫苦百姓的阶级矛盾。6世纪,埃塞俄比亚和波斯入侵阿拉伯半岛,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以及半岛内个部落之间也充满了矛盾。这种情况下,半岛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治机构。②阿拉伯人与周边都有贸易关系,在物质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有精神文化交流,基督教和犹太教传入半岛,被称为哈尼夫的人崇信一神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受这三种文化的影响。③伊斯兰教的产生于穆罕默德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他与富孀结婚后,提高了社会声望,为他进行宗教研究,创建伟大事业奠定基础。610年伊斯兰教建立。作用:①为国家的产生制造了舆论基础,它宣扬一神教,有利于打破个部落的隔阂。为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为新的国家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和各项制度。宗教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首脑,政教合一。《古兰经》不仅是一部宗教法典,也是早期阿拉阿伯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汇编。③号召信徒服从真主安拉,这种宗教服从在对内统治时所利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有利于维护统一。④号召信徒进行圣战,成为对外扩张的一面旗帜。P91、试说阿拉伯帝国时期,几次大的人民大起义的时间、名字、地点和特点。巴贝克起义(816-837):阿塞拜疆,巴贝克领导,特点:a.受胡拉米教的影响,提出没收土地,取消捐税,打到阿巴斯政权的战斗口号。b.起义时间长,规模大,并且起义的到国内外反哈里发势力的支持,对帝国造成极大地威胁。黑奴起义(869-883):巴士拉,阿里*伊本*穆罕默德领导,特点:a.起义是由穆斯林黑人奴隶领导的,披着伊斯兰宗教的外衣,主张建立包括奴隶在内的人人平等的社会。b.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是西亚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变乱。卡尔马特派起义(890年左右):库法,哈马丹*卡尔马特领导,特点:a.受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影响,主张财产共有,社会平等。b.899年建立了卡尔玛特国家,存在200年左P95p102、试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就及其历史地位。成就:①天文学和数学,如:天球仪、地球仪等天文仪器,数学上把阿拉伯数字引入了欧洲。②医学上,医院设有药房和妇女特设病房,以拉齐斯和阿维森纳为代表,主要医学著作有《医典》等。③文学和艺术,文学上散文和故事小说兴盛,如:《天方夜谭》等,艺术以建筑艺术最具特色,主要是清真寺建筑。④历史和地理,历史学家泰伯里的《历代先知与帝王史》是一部世界编年通史,地理学家花剌子密的《地形学》是阿拉伯第一部地理学专著。⑤阿拉伯哲学兴盛,代表人物有金迪、法拉比等。后阿拉伯哲学传入西方,对西方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地位:①在欧洲的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和文艺复兴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穆斯林把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翻译成阿拉伯文,保存了大量古典文化,再传入西方,对文艺复兴古典文化提供资源。②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之间起桥梁作用。向西方传入了先进的东方文化,如造纸术等,还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既注重实践又注重推理,对以后西欧的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P68、印度教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特点与主要流派,并比较其与婆罗门教的异同?产生:印度教又称新婆罗门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融合了佛教、耆那教和民间信仰,最终演化而成。它的形成过程很长,从4世纪笈多王朝开始,经过8-9世纪商羯罗的改革最后定型。主要流派:尸摩多派(传统主义派)、毗湿奴派、湿婆派、性力派四派组成。特点:印度教没有完整系统的体系,没有公认的教祖和经典,只是许多宗教和信仰的大汇和。信奉吠陀,信奉多神教和泛神论,相信业报轮回和灵魂解脱之说。主要流派:尸摩多派(传统主义派)、毗湿奴派、湿婆派、性力派与婆罗门教的异同:①相同点: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承认“业力轮回”理论;教义繁杂,教规和宗教仪式多样。②不同点:印度教主神是相互关联而又各具一相的三神(梵天、毗湿奴、湿婆),婆罗门教以梵天位主神;印度教以婆罗门教为基础,但又吸收了其他因素;婆罗门教是为适应氏族部落解体向奴隶制国家转变而兴起的,印度教是适应了封建社会而产生。P29、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与意义。背景:①大和国内矛盾重重:5、6世纪日本社会生产力发展,原来的部民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一些氏族贵族却倒行逆施,无限制的扩占屯田,甚至把自由民也变成部民,导致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王室与中央贵族内部也是因为争夺私地和私民矛盾重重,同时又引起了地方贵族的不满。②国际环境看,6,7世纪,隋唐王朝和朝鲜的统一给日本带来的压力。③日本国内有识之士认识到改革的迫切性,7世纪,圣德太子改革给大化改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④645年,中大兄王子联合中臣廉足发动政变,杀死苏我氏,拥立孝德天皇,年号大化,第二年开始改新。内容:①废除部民制和私地,把土地和人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保留朝廷的手工业者和奴婢。②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国家分给公民口分田,及身而止,六年重颁一次。受田者向国家负担租庸调。③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中央二官八省,地方州郡县三级。④改革兵制,实行征兵制,京师设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废除了贵族掌握军权的权力。意义:a.这是由统治阶级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b.部民变为国家公民而成为自由民,社会地位发生变化,劳动积极性提高,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c.班田制下的农民分得土地很少,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不得不租用贵族土地,农民既是国家依附农又是贵族佃农,被束缚在土地上d.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是日本社会由不发达的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折P29、圣德太子苏我氏拥立了女皇推古,并由圣德太子摄政(593-621),主持了一些政治体制改革。1、制定“冠位十二阶”,以个人才干和政绩晋升官阶。2、制定“宪法十七条”,柔和了儒、佛、法诸家思想,作为官员必须遵守的政治规范。3、在外交上,谋求与隋朝对等的外交关系,直接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还有信仰佛教等。这些改革强调君权至上,旨在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为大化改新做了准备,但只涉及了文化精神层面,没有触及部民制的基础,并未取得很大的成效。622年圣德太子病故,但他对日本的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222、三级会议法国的等级代表会议,被称为三级会议,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市民代表三个等级组成。第一次于1302召开,会议时间不定期。三级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批准国王征税,刚开始市民对国王的政策多有不满,百年战争后三级会议全力支持国王,1943年确认国王可以不经三级会议同意征税,此后三级会议基本停止召开。三级会议相当于社会中上层与国王联合的带有政权性质的机构,是法国议会的前身,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王的专权。P223、百年战争英法两国于1337~1453年间断续进行的百余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12、13世纪以来英法继续争夺大陆领地,特别是弗兰德尔地区。导火索是腓力六世和德华三世争夺法国王位,导致了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百年战争主要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1337-1380),英军大举功法,法军惨败。双方签订了合约,法国赎回割让领土。第二阶段(1415-1453),英军趁法国内乱重挑战端,迅速占领巴黎和奥尔良,这次战争的性质由王位争夺的战争转变为侵略战争。经过长期的斗争,法国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基本恢复了统一。P137、试述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特点,历史作用。背景:大概10世纪时,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增多,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这些发展使部门内部的分工细化,要求有更高的生产技术。10世纪后,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者,手工业与农业又重新分离。为了方便交换,手工业者专门在专门集中居住在交通要道交换产品。11世纪,西欧逐渐形成了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了城市中的固定居民。特点:兴起时间晚,发展迅速,不是对古代城市的简单继承,而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并且城市功能以经济活动为主。历史作用: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西欧各国逐渐出现了统一的市场,有利于打破封建割据壁垒,为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准备了条件。②城市工商业发展使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导致自然经济解体,城乡货币关系的发展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③城市的发展使一个新兴的阶层----市民阶层兴起(后来的资产阶级),为近代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阶级准备。P217-219、怎样认识中世纪英法农民大起义?原因:这一时期封建制更加成熟,封建剥削压迫加强。特别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农民受到更严重的经济剥削。主要起义事件:1356年巴黎
本文标题:中古史问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1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