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中考时政题答题注意事项
答题注意事项:一、时政填空:不能写错别字;二、单选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三、不定项选择题: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答案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做不定项选择题应注意:选项一般有两种情况:1、选项说法本身错误,立即排除;2、选项说法正确,但是与题目要求无关,也应排除;四、改错题:如果该题说法正确,则直接打勾,如该题说法错误,则除了打叉外,还要在错误内容下部划线,并将其改正。五、简答题:直接回答题目所提问题,注意写“答”字,并要求分要点,且每个要点都应是单独的一个段落。六、辨析题:写“答”字,并且分为三个步骤:1、判断;2、分析(此部分是重点,应根据书上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分析如涉及不同的知识点则每个知识点都要独立分段)3、小结:概括地说说题目中的说法为什么正确或是为什么错误,格式通常是:“这种说法认识到了……,因此正确。”或是“这种说法没有认识到……,因此错误。”七、材料分析题:1、写“答”字;2、每个知识点都是根据材料得出的,因此,在些知识点时应先总结材料。格式通常是:“……(材料中内容)说明了:……(知识点)”3、每涉及一个知识点,就要单独分一个段落;知识点都应有所展开。4、知识点应尽量全面,一般一个材料分析题至少要找出三个知识点。第一课:我的祖国为你自豪一、民族精神的含义:(P8)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P7)为国家尽责、为民族献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三、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P9)1、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四、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意义)(P9)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儿女投身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十分珍惜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并不断加以弘扬,使之发扬光大。五、百年巨变:(P10_11)从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到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总体上进入小康,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1911)领导者:孙中山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第二次巨变:新中国成立(1949)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领导者:毛泽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3、第三次巨变:改革开放(1978)领导者:邓小平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注目。六、百年巨变的结论:(P1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只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的三次历史性变革:(P11)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1978年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次历史性变革是我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12)1、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掌握了自己的命运;2、建立了独立和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3、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4、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5、锻造了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6、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九、爱国主义的含义:(P13)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十、爱国主义的作用(P13):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正是这样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千百万人为了自己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十一、爱国主义的丰富内容:(P13)1、热爱生我养我的那一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2、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3、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4、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5、竭尽全力为祖国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十二、为什么说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P15)1、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是同促进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我们生长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使祖国更繁荣、更富强、前途更光辉灿烂。3、因此,在当代,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爱祖国,就是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十三、怎样将热爱祖国体现在实际行动中(P15)1、要关心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原因:我们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不可分的,国家富强了,人民才可能安居乐业。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成才,也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2、要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原因:(1)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各族人民互相交流、融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国家。(2)文化的繁荣与否,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表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真正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华文化必须保留和弘扬自身的特色。(3)传承中华文化,不仅仅是文化工作者的任务,更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4)只有学好祖国的历史,学好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其特色,才能真正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3、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要落实在行动中,必须重视爱国行为规范的培养。爱国行为规范在各种日常行为规范中是公民首要的行为规范:(1)在我国相关的法律规范中,对基本的爱国行为规范已有明确的规定(法定爱国行为规范,如兵役法、税法、国旗法、银行法等)(2)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讲爱国行为规范更加具体化。(生活中的爱国行为规范)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的成就(P20_22)1、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3、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处于世界后列,仍属于发展中国家(P23_25)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表现在:1、人口多,底子薄。由于人口基数大,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各国中还相当严峻,列在100位之后。2、生产力不发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3、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三、基本国情的含义(P27):所谓基本国情,是对一个国家国情的总体性的概括。四、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27)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1、从社会性质来看: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已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2、从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分开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初级阶段”——发展程度)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两大任务:(P27)1、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2、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促进社会和谐。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P27_28)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起点:20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终点: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2056年)。至少需要100年。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奋斗目标):(P28)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八、为实现奋斗目标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步骤:(P29)1、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九、上海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P29):根据党和国家作出的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战略决策。上海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30)1、基本路线是根据基本国情制定的;2、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一、基本路线核心内容及其分析(P31_33)1、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核心内容分析:(1)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不发达,因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2)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①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政治保证。(3)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改革开放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③改革开放使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
本文标题:中考时政题答题注意事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2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