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考纵横复习》2011届中考历史冲刺复习[编写:徐奎]之三专题复习~7:经济全球化趋势【知识梳理】本专题的主要知识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一次冷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详细解读】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确立资本主义统治。b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②丧失原因:a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苦于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经济地位受到挑战。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1)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4)引进最新科技成果;(5)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在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5、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①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三、二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18世纪60年代)(1)工业革命发生于英国的前提:①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②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2)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增加商品生产必须改进生产技术。(3)开始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最早出现的行业:棉纺织业(棉花来源于印度、美国南部种植园)(4)重大发明:①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②动力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③冶金、采矿等行业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④交通:汽船(富尔顿)、火车(史蒂芬孙)(5)扩展(结果):英国于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后来法、美、德、意、俄、日等国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6)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改变了世界面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它们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2、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下的大国矛盾(19世纪70年代)表现: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技术的发展(美德领先)。②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德国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③新信息工具的发明:美国贝尔发明电话、3、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1)时间:20世纪40、50年代开始(2)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其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其核心技术。(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①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儿种技术的革命;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4)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出现的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2、具体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3)国际组织的建立;如: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3、影响:有利:经济往来障碍减少,企业可更多自由在世界范围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是良好机遇。不利: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贸易中常处于劣势:跨国公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加大;拉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整合强调】概况内容新航路开辟——开始经过迪亚士1487~1488发现好望角达•伽马1497~1498到达印度哥伦布1492发现新大陆麦哲伦1519~1522完成第一次旅行作用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联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2随着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3正是那场伴随血与火的殖民扩张,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工业革命的推动,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快速发展第一次快速发展期19世纪上半期;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②资本主义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③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快速发展期1870~1913年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④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第三次快速发展期1923~1929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第四次快速发展期20世纪50~70年代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雅尔塔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③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欧盟与日本的崛起——重要表现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历程20世纪40年代末,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50年代至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原因①美国对日本在政治上实行民主改革,经济上扶持政策,为日本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③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⑤政府实行“贸易立国”的政策。欧洲联合过程欧共体成立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共同发起成立“欧共体”,发振兴经济和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欧盟成立1993年,12个成员国在原欧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欧盟目标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事务上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全球化形成表现(1)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3)国际组织的建立;如: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影响①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竞争②对发展国家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与不利并存;如何应对经济正确态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球化措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本文标题:中考纵横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2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