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国区域地理我国区域的划分一、北方地区1.地形:22.气候:3.河流及其水文特征:4.资源:5.城市:6.工业基地:7.经纬度二、南方地区1.地形:2.河流与湖泊:。33.铁路线:4.丰富的能源5.工业基地:6.经纬度三、西北地区1.地形(1)地形特点:。(2)地形分布:2.气候:。3.农业:4.资源:。6.城市:7.交通:。4四、青藏地区1.地形:2.河流与湖泊:3.城市:。4.交通(1)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2)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5.农业(1)河谷农业分布作物(2)高寒牧业:5五、省级区域——香港和澳门1.位置与范围位置范围香港珠江口东侧,北邻济特区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珠江口西侧,北面紧靠济特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2.经济(1)香港:第三产业发达,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2)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3)与内地联系: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6六、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范围:2.城市:台湾主要的城市有3.地形地质(1)台湾岛地形(2)地处亚欧板块与3.资源: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产量居世界首位。5.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7七、跨省区域1.长江沿江地带(1)河流:。(2)城市:。(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H”形格局。(4)沿江地带的工业工业基地工业部门沪宁杭武汉钢铁、轻纺宜昌、重庆电力、冶金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2.黄土高原(1)概况①位置: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②范围: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③地形地势:深覆黄土,千沟万壑,地表破碎,西北高东南低。(2)地理背景8①脆弱的环境a.表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b.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处在过渡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②尖锐的人地矛盾。(3)严重的水土流失①自然原因a.气候:。b.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c.植被少。②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4)生态建设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地形特征①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②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①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而分散;②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9河流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气候①温带季风气候为主;②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③主要气象灾害: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灾害①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②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③主要气象灾害:夏季洪涝,夏秋季节多台风,冬季寒潮、冻害自然资源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②水资源不足;③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①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②水资源丰富;③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农业生产①旱地农业;②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③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①水田农业;②一年两熟至三熟;③我国水稻、油茶、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工业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以重工业为主;山西能源基地;纺织业长江中下游工业带(“长三角”沪宁杭地区和以武汉、湖北西部及湖南中部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重庆、成都、攀枝花等)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三角”工业基地环境问题东北平原:黑土流失;华北平原:旱涝、风沙、盐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红壤改造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项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纬度位置32°N~34°N以北32°N~34°N以南主要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一0℃以下0℃以上10月平均气温)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年降水量400mm~800mm之间,雨季短,降水少,降水集中于夏季800mm以上,雨季长,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干湿状况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河流流量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流量丰富,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含沙量含沙量大含沙量小汛期汛期短汛期长结冰期冬季结冰冬季不结冰植被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能源以煤、石油为主以水能为主金属矿产以铁矿为主以有色金属为主农业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土壤类型黑土、棕壤、钙质土、盐碱土贫瘠的红壤、砖红壤(酸性)、水稻土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稻谷分散产区以水稻为主,稻谷集中产区主要水果苹果柑橘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以油菜为主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以甘蔗为主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主食以面食为主以大米为主传统交通工具以马为主以船为主传统民居房屋多平顶,注重防寒保暖房屋多尖顶,注重通风、散热、排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高频点)11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位置范围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农业有利条件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不利条件降水不足,水源有限热量不足主要农产品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工业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环境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2.青藏高寒区发展条件及其评价(1)有利条件:①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②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③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2)不利条件:①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②绝大部分地方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3.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及发展条件12(1)西北地区的高山牧场主要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等地,夏季牧场主要分布在山坡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则分布在山麓地带。(2)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条件:①有利条件:盆地边缘有绿洲,附近水源丰富;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②不利条件:荒漠广布;降水少,蒸发旺盛,总体上水资源匮乏。我国不同尺度的区域差异1.省级区域:北京市、台湾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区特征北京市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西南面为黄土高原,西北面为内蒙古高原,南面为黄淮海平原,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亚洲中部,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相邻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面、北面为山地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稻米、甘蔗、茶叶、热带及亚热带水果、樟脑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甜菜、葡萄、西红柿、石榴、枸杞等工业电子产业、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为主“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油气开采、畜产品加工人口或城市分布外来人口是人口规模膨胀的主要原因西部平原及沿海地区塔里木盆地周围及天山山麓地带2.我国五大经济圈的发展条件名称有利条件不利条件长三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产业能源、矿产资源缺乏,13角经济圈链发达,投资环境完善,进出口发达,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雄厚的技术力量,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农业基础好,腹地广,靠近市场,浦东开发和世博会拉动环境污染,产业同构,缺乏核心技术珠三角经济圈靠近港澳、东南亚,交通便利,多侨乡,利于引进外资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开放的市场观念,产业链、制造业和外贸发达;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的建立能源、矿产资源不足,用地紧张,腹地小,环境污染,缺乏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环渤海经济圈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统一的电网,靠近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华北、东北地区,农业基础好,信息发达,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奥运会拉动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市场化程度低西三角经济圈能源(水电)、矿产资源丰富,水运便利,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三峡等工程建设的拉动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外贸环境差东北经济圈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重工业基础好,农业发达,振兴东北政策能源、水资源供应不足,设备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学法指导】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方法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明确区域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全面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既要分析自然条件,也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还需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1)自然条件方面:可以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入手。(2)社会经济条件:范围比较广,包括经济区位、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分析区域发展条件,不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最关键的是抓住主导因素,不能泛泛而谈。针对主导因素,扬长避短,找到相对应的措施,促进区域发展。例如,在半干旱和干14旱地区,水源是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一旦灌溉用水利用不当,土壤盐渍化问题常常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15(2014·保定联考题)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1~2题。1.图示区域被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A.南北走向D.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2.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为东北地区,图中河流的分水岭处就是该山脉的位置,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第2题,图示地区大兴安岭东部为东北平原,西部为内蒙古高原,则自然植被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答案:1.D2.B读我国西北地区某荒漠盆地的自然景观结构图,回答3~4题。3.盆地中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B.该地沙丘将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16C.丙地可能找到自流井D.乙地可能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解析:第3题,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荒漠中水源丰富的地带,图中乙地位于山麓地带,可能有冰雪融水,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有地下水出露形成泉水,便于灌溉。另一方面,乙地还有沉积沙壤壤质土,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第4题,读图可知,甲地地势高,坡度大,位于洪积扇的顶部,且分布着大量卵砾石,荒漠化较为严重,不适合发展畜牧业;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且图示东南部地区地势高,因此该地主要盛行西北风,沙丘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图中丙地地下水位较低,无法找到自流井;乙地地处盆地,地表下岩层为古生代沉积岩,两侧为古生代基岩,形成封闭的地质环境,可能有大量动植物遗体被掩埋,后又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石油资源。答案:3.B4.D(2014·浙江嘉兴学科基础测试)海流对岛屿的气候影响较大
本文标题:中国区域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