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中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中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第一篇重要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预防SOP一、手术前(一)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二)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三)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四)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五)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六)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1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七)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二、手术中(一)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二)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SOP》。(三)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四)术前皮肤消毒,2%洗必泰乙醇优于碘伏。(五)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六)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七)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三、手术后(一)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二)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三)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参考文献[1]CDC.GuidelineforPreventionofSurgicalSiteInfection.1999.3[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3]RabihO.Darouiche,MatthewJ.Wall,Jr.,KamalM.F.Itani,etal.Chlorhexidine–AlcoholversusPovidone-IodineforSurgical-SiteAntisepsis.NEnglJMed,2010,36(1):18-25.[4]WHO.WHOGuidelinesonHandHygieneinHealthCare.2009.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SOP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一、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二、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三、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四、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五、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六、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七、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还应考虑以下几点:(一)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二)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三)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四)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五)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新制备的冷开水,每天更换;(六)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八、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参考文献(有新的HAP预防指南出来了,更新一下文献。)[1]OfeliaC.Tablan,LarryJ.Anderson,etal.Guidelinesforpreventing4health-care-associatedpneumonia,2003.RecommendationsofCDCandtheHealthcareInfectionControlPracticesAdvisoryCommittee.[2]AmericanThoracicSocietyDocuments.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dultswithHospital-acquired,Ventilator-associated,andHAP.AmJRespirCritCareMed,2005;171:388–416.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SOP一、插管时(一)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二)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三)宜采用2%洗必泰酊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四)宜选用抗感染导管;(五)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或泛耐药鲍曼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二、插管后(一)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高热、出汗、渗血患者首选无菌纱布;(二)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至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三)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四)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五)病人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六)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七)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5点;(八)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九)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三、培训与管理(一)插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二)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一)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二)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三)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四)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五)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六)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七)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参考文献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IntravascularCatheter-RelatedInfection:2009Updatebythe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SOP一、插管前(一)严格掌握留置导管的适应证,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三)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四)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二、插管时6(一)使用0.5%的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二)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三、插管后(一)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二)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三)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四)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五)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六)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七)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八)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九)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十)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专家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十一)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四、其他预防措施(一)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二)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Diagnosis,Prevention,andTreatmentofCatheter-AssociatedUrinaryTractInfectioninAdults:2009InternationalClinicalPractice7Guidelinesfromthe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2]SaintS,LipskyBA:Preventingcatheter-relatedbacteriuria:shouldwe?Canwe?How?ArchInternMed1999;159:800-4.第二篇: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ICU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SOP一、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二、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相对独立。三、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自然通风不良时应安装辅助通风设施。四、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的原则。五、有合理的人员和物品流程,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六、医疗区域(一)每张病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m2,床间距不少于1米;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m2。(二)温度应维持在22-25℃左右,湿度应维持在35%-60%。七、手卫生设施(一)洗手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干手纸或烘手机,若使用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二)洗手设施,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三)每张病床均应配备卫生手消毒剂。八、在人员流动通道上不应设空气吹淋室。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8ICU环境管理SOP一、基本要求(一)污染的环境,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洁,再消毒。(二)清洁工具应标识清楚、分区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三)清洗消毒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四)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二、空气(一)洁净ICU1、换气次数,负压病室换气次数为6-12次/h。2、当洁净ICU为正压时,压差梯度设计成病房>洁净走廊(缓冲间)>外界,病房大于走廊0.1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3、正负压的自检方法:在门缝处采用烟柱、飘带,观察其气流方向,吸入烟雾的房间为负压。但精确的压差应采用仪器检测。4、应对温度、湿度、压差(气流方向)、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等指标进行观察并记录。细菌菌落总数每季度不少于1次,其余指标每天1-2次。三、墙面和门窗定期使用清水湿式擦拭,保持清洁、干燥。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四、地面所有地面,包括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每日先去污,再清洁、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1次。五、不适宜的做法(一)在室内摆放干花和鲜花、盆栽植物。(二)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三)在入口处放置喷洒消毒剂的踏脚垫。(四)在门把手上缠绕喷洒消毒剂的织物。参考文献9[1]CDCandHICPAC.GuidelinesforEnvironmentalInfectionControlinHealth-CareFacilities.2003.[2]CDCandHICPAC.GuidelineforIsolationPrecautions:Prev
本文标题:中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