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①化合物的纯度测定(理化检查:检查晶形、色泽、测定熔点;纯化合物一般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有明确而敏锐的熔点,熔距很窄,且重结晶前后熔点一致;色谱检查:三种不同的溶剂系统中均呈现单斑时才能说明是单体化合物,纯的单体化合物应是单峰)②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初步推断母核类型—确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推断结构片断、官能团和基本骨架---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化合物的立体结构)③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质谱MS、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2.人参皂苷207~210nm(UV)。IR光谱:主要用于确定化合物中官能团以及鉴别化合物的真伪;UV光谱:主要用于确定化合物的骨架类型(共轭体系);NMR谱:主要用于确定化合物中H、C的化学环境、类型、数目;MS:主要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1H-NMR谱的化学位移(δ)范围在0~20ppm;13C-NMR谱的化学位移(δ)范围在0~250ppm。3.糖的结构与性质(了解)、苷的结构与性质(重点)、提取和分离(重点)、结构研究(了解)。六元氧环—吡喃、五元氧环---呋喃。单糖分子中的伯醇基氧化成羧基的化合物叫糖醛酸。单糖的醛或酮基还原成羟基后所得到的多元醇称糖醇。端基碳:单糖成环后形成的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形成的一对异构体,称为端基差向异构体,有α、β之分(相对构型)。单糖的伯或仲羟基被置换为氨基,就成为氨基糖。C5-R(或C4-R)在环平面向上的为D型,向下的为L型。当C1羟基与六碳糖C5(五碳糖C4)上取代基在环的同一侧为β构型,在环的异侧为α型。实测旋光为右旋者为+,左旋者为—。4.低聚糖是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多糖,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区别:是否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优势构象:呋喃糖(五元氧环基本在一个平面---信封式)、吡喃糖(六元氧环基本不在一个平面---船式、椅式(优势构象:C1式—C4在上,C1在下;1C---C1在上,C4在下))。化学性质: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弗林反应、过碘酸氧化反应)、糖醛形成反应、羟基反应。5.苷类化合物苷的定义、苷的结构、苷的分类(重点)、苷的性质。6.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又称为配糖体。其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键为苷键。苷的共性是糖和苷键。糖与糖及糖的衍生物形成的化学键均称为苷键。几乎所有的天然产物均可形成苷。最大的区别在于苷元。苷键:糖与糖之间或糖与苷元之间的键。苷键原子:连接苷元和糖的原子。7.苷类的分类:①按苷类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况分为原生苷(原存在植物体内没有被水解的苷)和次生苷(原生苷水解一部分糖分子后生成的苷)②按分子所含单糖的数目分:单糖苷、双糖苷、多糖苷等③按苷元的化学结构分为:黄酮苷、蒽醌苷等④按生理作用或物理特性分为:皂苷(加热不变性)、强心苷⑤按分子中的糖链数目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等⑥按苷键原子分为(最重要):氧苷(O-苷)、硫苷(S-苷)、氮苷(N-苷)、碳苷(C-苷)。氧苷包括醇苷、酚苷、酯苷、氰苷(易水解)。醇苷是苷元上的醇羟基与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脱水生成。酚苷:苷元上的酚羟基与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脱水生成。酯苷:苷元上的羧基与糖的半缩醛(酮)羟基脱水生成,包括腺苷、鸟苷、胞苷、尿苷、巴豆苷。碳苷:苷元碳上的氢与糖的半缩醛脱水缩合而成。苷元多为黄酮、蒽醌、酚酸类、芦荟苷、芒果苷等。性质特殊,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易溶于吡啶,且难水解。在各类溶剂中溶解度小,难水解获得原苷元;在消化道等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可水解生成原苷元。8.苷元的通性:多数为无定形粉末,少数可结晶;均有旋光性,多为左旋,无还原性。水解后常为右旋,多有还原性(弗林试剂、多伦试剂)。苷类因含有糖的缘故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多数可溶于甲醇、乙醇、含水正丁醇、沸水等,而苷元相对来说具有亲脂性。9.碳苷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均较小。分离苷和苷元可用两相溶剂萃取法。1.有效成分:中药中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单体成分。2.有效部位:含有主要有效成分的中药提取分离部位。3.活性成分:经过药效试验或生理活性实验,证明对机体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4.中药化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5.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一)乙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类、酚类、醌类;(二)甲戊二羟酸途径:萜类、甾类化合物;(三)莽草酸途径:苯丙素类、黄酮类;(四)氨基酸途径:生物碱类;(五)复合途径:查尔酮类、二氢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等化合物。6.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二)水蒸汽蒸馏法;(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四)其他方法:吸收法、升华法、压榨法。7.常用于中药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正己烷(n-C6H14)环己烷(cyclohexane)四氯化碳(CCl4)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l3)无水乙醚(Et2O)乙酸乙酯(Et0AC)正丁醇(n-BuoH)丙酮(Me2Co)乙醇(EtoH)甲醇(MeoH)水(H2O)8.苷类:一类经水解后可产生糖和非糖(苷元)的化合物。苷具亲水性,苷元具亲脂性。9.挥发油: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互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物质。具有香味或特殊气味的中药往往含有挥发油。挥发油亲脂性。10.生物碱: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游离的生物碱具有亲脂性,生物碱盐具有亲水性。11.鞣质:又称单宁或鞣酸,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可与蛋白质结合成难溶于水的鞣酸蛋白。1.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挥发油、苷元、蒽醌类、游离生物碱、黄酮类等亲脂性成分。提取物较纯,杂质少。对仪器要求高。2.水(强极性溶剂):可提取糖类、苷类、蛋白质、氨基酸、鞣质、生物碱类盐、有机酸盐等极性较强的成分。提出杂质较多,难过滤,易霉变,不能保存。3.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互溶的乙醇、丙酮、甲醇。乙醇可提取苷类、生物碱、黄酮、蒽醌等各类成分。乙醇是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4.乙醇不注明浓度均为95%乙醇。挥发油:90%以上乙醇皂苷:75%乙醇甲醇、乙醇、丙酮与水任意比混溶。5.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所需的化学成分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而不需要的成分不溶出或少溶出的提取方法。6.影响因素:细胞内外浓度差(最重要)、药材粉碎度(药粉越细,表面积越大,提取效率越高;但太细,药粉对成分的吸附也越强。水提取宜用粗粉,用有机溶剂可细些,以20目为好)、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一般提取时间长,提取量大。但被提取成分在细胞内外溶解一旦平衡,时间长无意义。一般热水提取以0.5~1h为宜,乙醇提取以1h为宜)、溶剂性质、操作方式(方法)、其他因素。7.煎煮法适用范围:不能用于挥发性和热不稳定性成分的提取。8.浸渍法适用范围:适用于挥发性和热不稳定性成分的提取;不适于易膨胀成分的提取。(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的情况下浸渍以溶出其中成分。提取效率差,耗时长,溶剂用量大,提取液易变。)9.渗漉法适用范围:不能用于挥发性和热不稳定性成分的提取。10.回流提取法适用范围:不能用于热不稳定性成分的提取。(以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在回流装置中加热,反复进行。提取效率高,快速)11.连续回流提取法适用范围:不能用于热不稳定性成分的提取。(采用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提取效率高,节省溶剂,操作不繁琐)12.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成分。分为共水、隔水、水蒸气蒸馏。适用于挥发油、小分子生物碱(如麻黄碱、烟碱、川芎嗪)、小分子酚类(如丹皮酚)、小分子香豆素等。1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采用超临界流体为溶剂对中药材进行萃取的方法。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Co2。基本流程:萃取(Co2溶解溶质)和分离(Co2与溶质的分离)2步组成。特点:临界条件优良,可在低温下提取;安全无溶剂残留,对环境无公害;提取效率高,节约能耗。夹带剂(甲醇、乙醇、丙酮)可改变流体的极性。缺点:不适于极性略强的化合物,更换产品清洗困难,设备昂贵,成本较高。14.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异分离的方法。15.结晶和重结晶法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不断除去杂质以达到精制的目的;适于较纯粗品的精制。16.重结晶溶剂的选择:对欲纯化成分的冷时溶解度小,热时溶解度大;而对杂质冷热都溶或冷热都不溶;与欲纯化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沸点适中,安全价廉易得。(目标溶剂与杂质的溶解度相反)操作步骤:热溶解→热过滤→析晶→滤过。17.两相溶剂萃取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达到分离。分配系数K=Cu/ClK相差越大,分离效率越高。Cu有机相Cl水相Cu、Cl分别是溶质在上相、下相的平衡浓度。18.分离因子β=KA/KB(KAKB)β≥100时一次简单萃取即可将二者分开;10≤β100要萃取10~12次;β≤2宜萃取100次,宜萃取100次以上,宜用逆流分溶法;β≈1不能用本法分离。19.中药水提液中的亲脂性成分用石油醚、苯、氯仿、乙醚萃取;中等极性成分用乙酸乙酯萃取;亲水性成分可用正丁醇、异戊醇萃取。20.沉淀法包括:专属试剂沉淀法、分级沉淀法、盐析法、酸碱沉淀法。21.专属试剂沉淀法如雷氏铵盐沉淀水溶性生物碱;胆甾醇沉淀甾体皂苷。22.分级沉淀法:加入一定溶剂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使某些组分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如水提醇沉法。23.盐析法:在药材水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易溶于水的无机盐使某些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从而与水溶性大的成分分离。(饱和状态→过饱和状态→沉淀法)常用的无机盐: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铵等。HR(亲脂,游离态)←→H++R-(解离态)24.酸碱沉淀法:碱溶酸沉法;酸溶碱沉法。1.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分配的原理,常用于中药提取物的部位分离。溶剂极性由小到大,常用石油醚(或正己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2.PH梯度萃取法:利用不同成分的酸碱性的差异,在某一定PH下,某些成分可以成盐或者游离,改变其成分在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与其它成分分离。3.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一)溶剂法:①酸碱溶剂法②溶剂分配法(二)沉淀法:①专属试剂沉淀法②分级沉淀法③盐析法(三)分馏法(四)膜分离法(五)升华法(六)结晶法(七)色谱分离法:①吸附色谱②凝胶过滤色谱(排阻色谱、分子筛色谱)③离子交换色谱④大孔树脂色谱⑤分配色谱4.分馏法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而分离的方法。5.膜分离法原理:利用高分子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混合物溶液中的成分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富集。6.升华法:用来分离少量有升华性的化合物,如咖啡因的,某些小分子生物碱、香豆素等的提取。7.结晶法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的方法。8.色谱分离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亲和力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9.吸附色谱法原理:利用吸附剂对混合物中各成分对固定相吸附能力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色谱法。它的过程三要素:吸附剂(固定相)、洗脱剂/展开剂(流动相)、化学成分(混合物)。按原理分类:物理吸附色谱法(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附可逆,可快速进行;吸附剂有硅胶、活性炭—可用于非极性脱色)、化学吸附色谱法(有选择性,吸附牢固,甚至不可逆,;吸附剂有:碱性氧化铝、酸性硅胶)、半化学吸附色谱法(一般是氢键吸附,力量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吸附剂:聚酰胺、大分子树脂)、大孔吸附树脂色谱法。洗脱剂(或展开剂):对极性吸附剂而言,洗脱剂极性增大,洗脱能力增强,比移值增大。常见溶剂洗脱能力:石油醚已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常用混合溶
本文标题:中药化学上课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