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1.博物馆讲解员描绘某处遗址“古代这里气候炎热潮湿,处处湖泊沼泽,陆地林木丛生。土壤土质虽不好,但这儿的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她介绍的这个遗址可能是()A.河姆渡文化B.大汶口文化C.周口店文化D.半坡文化2.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A.黄帝B.尧C.舜D.禹3.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兵马俑B.人面鱼纹彩陶C.司母戊鼎D.汉服俑胡服俑4.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说:“管仲成为齐桓公的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能得到他的好处。”)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齐桓公在春秋时期曾经称霸诸侯国B.齐桓公成为霸主管仲起了重要作用C.齐桓公重用孔子才得以称霸D.孔子对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是支持和赞同的5.《资治通鉴》记载: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知觉.韩虔为诸侯。材料中所记述的史实发生在()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国6.孔子告诫其弟子:“苛政猛于虎也”。这体现了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B.“因材施教”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7.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8.对下图正确的解释是()A.由甲骨文到隶书B.秦统一文字为小篆C.由小篆变为隶书D.汉字演变由繁到简9.《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察举制B.推恩令C.郡县制D.封国制10.“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2A.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B.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C.密切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D.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1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其中的“古今”起止年限是()A.黄帝——东汉末年B.黄帝——汉武帝C.夏——汉武帝D.西汉——东汉12.据《东观汉记》载:公元二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原因是他()A.出使西域归来B.完成历史巨著《史记》C.发明“麻沸散”D.改进造纸术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这句诗说明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兴盛。佛教传入中国是在()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1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开辟出大量湖田③商品经济得到发展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15.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16.石油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在我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中记载:“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如凝膏,燃极明”,你知道记载石油的这部作品的作者是()A.祖冲之B.贾思勰C.郦道元D.顾恺之17.东晋一位画家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即眼睛最能传达人的精神面貌,画人物的关键在于画眼睛,这位画家是()A.王羲之B.王献之C.顾恺之D.范缜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共36分)18.阅渎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3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和目的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2分)(2)材料三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4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特征。(2分)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三:东汉画像砖(见图)(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列举事实说明。(1分)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2分)(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1分)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结果与材料一所指事件相比有何不同?(4分)(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又有什么联系?(2分)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战国时期,正是基于商鞅和秦孝公等顺应了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大胆变法,才为秦国最终奠定了大一统伟业。——《重大改革》材料二:历史不能重演,商鞅变法的恶果是不能以秦国暂时强大来抵消的。商鞅式的强国之法趋人步入功利追逐,必然导致日后的治理危机,社会不和谐而崩溃之日近矣。——《再评商鞅》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无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如此渐习,风化可新。”材料四对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4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拔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并概述其意义。(2分)(2)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评价角度有何不同?(2分)(3)材料三孝文帝为“变夷俗”采取了哪些措施?其实施的具体措施体现了孝文帝怎样的政治智慧,这对改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分)(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的观点,请加以说明。(2分)(5)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次变法或改革的共同点是什么?综合几则材料,从史学研究视角,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2分)参考答案:练习一1.A2.A3.C4.C5.C6.C7.B8.B9.B10.B11.B12.D13.A14.D15.A16.C17.C18.(1)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先代贵族.功臣.王族。(2)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3)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4)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19.(1)秦始皇焚书坑儒。(1分)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2)“百家争鸣”,如: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不同点: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它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破坏,结果不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灭亡;汉武帝独尊需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20.(1)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意义:推动了地主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国家统一奠基。(2)材料一: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材料二:指出了商鞅变法的局限性。(3)措施: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或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行汉制。政治智慧:区别对待(不同年龄人群),减少阻力。(或答目标明确,政策灵活)作用:使政策切实可行,也减少了年龄较大的官僚贵族的反对,保证了改革顺利进行。(4)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定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5)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评价:全面.辩证地看问题。5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