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史课本回归第一部分古代中国考试范围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政治体制的演进王国---------帝国---------民国(军国-------党国------)1912年君主制时代共和制时代前221年王国帝国1927年军国党国人民共和国1949年古代部分一些基本的知识脉络周代制度创建及演变: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世官制秦至清专制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创新及趋势;中央机构、地方机构、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的演变;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和赋役制度的演变;战国、汉朝、宋朝、明清工商业的发展特征极其政策演化;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四大发明、农医天算的发展与时代的关系;市民文艺的发展;明清时代与同时期西方历史发展的比较及相互影响等,考试范围: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骨架(基本内容)血脉(维系纽带)表皮(表现工具)周代制度核心特点分封制——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宗法制——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4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1)希腊:独立自治,小国寡民中国:最初有周天子为“共主”,兼并战争形成区域大国并走向统一帝国(2)希腊:各城邦政体各异,王权衰微,公民有较大权力;(3)中国:各诸侯政体趋同,由等级君主制走向君主专制,臣民政治权力很小(4)希腊:多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中国: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何不同?知识整理:秦朝以来中央机构的设置秦朝: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汉朝:内外朝制(宫内尚书等侍从参与决策)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等等等)元朝:一省六部制(中书省等)明朝:废中书省,权分六部。后增设内阁“票拟”清朝:内阁例行公务、(初议政王大臣)军机处既要政务趋势:相权趋弱直至废除,君权愈强直至顶峰,君臣关系由师友关系降格为主奴关系(君愈尊臣愈卑)内廷内侍机构不断地演变为外廷辅政机构秦朝:郡县制两汉: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后期州郡县制唐朝:道(初为监察区)州县制,后期藩镇(长官节度使)割据宋朝:路(初为监察等区)州县制,设转运使、通判等元朝:行省制度,行省下设路府州县明朝:省级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权,后设巡抚清朝:省道府县、巡抚与总督分权、边疆设将军、办事大臣等特点:地方官员分权分工,分别对中央相应部门负责临时派出或监察机构不断转化为地方正式行政机构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知识整理:秦朝以来地方机构的设置知识整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周代:世卿世禄制秦至汉初:军功爵制汉武帝后: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宋朝:扩大科举明清: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标准:世袭出身任命战功推荐“品行”推荐门第考试“才能”新型阶层:贵族领主军功地主世家大族庶族地主科举制与文官制度、高考制度、公务员考试制度比较?科举制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原则,早就了高度开放流动官僚阶层,促进了士绅阶层的形成一、周秦制度转变:1、君主:由王制到帝制2、地方:由封建到郡县3、选官:由世官制到军功制二、秦汉制度革新1、中央:由三公九卿到内外朝制2、地方行政:由郡县制到郡国并行制3、地方监察:由监御史到刺史4、选官制度:由军功制到察举制三、汉武帝集权措施内外朝、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度、盐铁钱官营、独尊儒术等四、隋唐制度创造中央:三省六部制选官:科举制五、宋朝集权措施:强干弱枝军事、行政、财政、司法分化事权(分割相权、分知州权)重文轻武(文官监军、扩大科举取士名额)、养兵政策六、明清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密折制度君权升至极点八股取士、文字狱、理学正统地位文化专制达到顶峰唐宋大变革唐朝(618——907)宋朝(960-1127-1279)政治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科举制发展二府三司制;路州县制;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经济均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曲辕犁;“不抑兼并”、租佃制盛行;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思想文化三教并行;韩愈复兴儒学唐诗程朱理学;科技新发展;宋词;市民文学对外关系开放的对外政策、陆路和海路共同发展陆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澶渊之盟、绍兴和议军事唐前期:府兵制唐后期:募兵制募兵制;王安石强兵之法隋唐宋元时期(唐宋)——中华文明的高峰(1)政治:官僚政治的成熟——三省六部、文官政治(2)经济:①农业、手工业、商业(纸币的出现;市、坊)②赋税制、租佃制、土地所有制③大运河与水路交通网的形成(3)文化:四大发明等;唐诗宋词;三教、理学(5)中外交流:丝绸之路(7)军事:从府兵制到募兵制(4)民族:大融合(6)门阀士族的衰落,平民阶层壮大宋朝政治制度(960-1127-1279)北宋两项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什么?“科举制”,北宋的选官制度还有“恩荫制”。哪些官员掌管北宋地方行政权和财权?北宋时期皇帝派文官任地方知州,掌管地方行政权;北宋时期皇帝派转运使将地方的大部分财赋运往中央,所以转运使掌握着地方的财权。北宋的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属哪两个机构?北宋统兵权的机构是“三衙”,掌握北宋调兵权的机构是“枢密院”。导致北宋军队“兵疲于徙,将无常兵”的是哪一制度?“更戍法”制度。王安石变法中如何改变“兵疲于徙,将无常兵”的现象?将兵法。北宋通判的职能?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另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即又起监察知州作用。两宋时代特征(960-1127-1279)两宋有哪些事?政治:宋初的杯酒释兵权、强干弱枝的军事措施、中央机构二府三司分割相权的举措、地方机构路州县制、选官制度科举制的扩大、司法监察制度提点刑狱司的设置;行政监察制度:台谏合一王安石变法等(源自人民版必修一、选修一);经济:不抑兼并的政策和土地兼并的盛行、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商业布局、繁荣的商业贸易和城市、抑商政策的放宽等(主要源自必修二);文化: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等人的理学思想,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科技成就,苏轼等书法家、《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宋词的繁荣等(源自必修三)民族关系:与辽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并立、军事上的守势和民族间交流的频繁。(源自选修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等)这些事分别反映哪些特征?经济:宽松的经济政策,紧张的政府财政,活跃的经济活动,成长的市民阶层政治:叠层的政治架构,开放的文人仕途,活跃的议政氛围;文化:科技创新的高峰,三教合一的理学,走向大众的文学艺术民族:并立的民族政权,高度的民族交流,压迫的民族空间,强烈的民族意识等提点刑狱司: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级司法机构,简称“提刑司”、“宪司”、“宪台”。监督管理所辖州府的司法审判事务,审核州府卷案,可以随时前往各州县检查刑狱,举劾在刑狱方面失职的州府官员。各路设提点刑狱司,是中央派出的、代表中央监督所辖州县司法审判活动的机构,负责复查地方审断案件;如有疑狱及拖延未决案件,提点刑狱司公事可亲赴州县审问。州县已决案件,当事人喊冤则由各路提点刑狱司复推。宋代中央监察机构是御史台和谏院,简称台谏。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置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职。谏官组织机构至宋仁宗时始从中书省、门下省独立出来。宋代,御史得兼言事、谏正,谏官也任纠察、弹劫,开台谏合一之端,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大发展。中央监察系统不断完善宋代中央的监察系统由御史台和谏院两部分组成。宋初模仿唐制设置谏院,官员有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左右拾遗。“左”字开头的谏官属门下省,“右”字开头的谏官属中书省。名义上,左右散骑常侍是最高级别的谏官,但这两个职位往往空在那里。通判、监司构成地方监察网络宋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和县两级。这两级的最高长官不让武将担当.也不在当地的行政官员中产生。而是实行“差遣制”,即由朝廷派文官去担任.并且三年一换,不得连任。对这两级的监督是通过通判和监司进行的。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典型题•北宋某一官职的职能是“凡兵民、钱谷……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签字署名)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检举揭发)以闻”。该官职是•A.转运使B.三司使C.通判D.知州•解析过程:该官职应为“通判”。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所以该题答案为C。典型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明政治制度•明清科道制度,科指什么?道指什么?•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明朝地方司法监察机构?•提刑按察司(按察司)•明朝中央政府采取什么措施强化皇权?(两条)•明朝在地方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废除行省制度,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明朝具有特务职能的机构?•厂卫特务机构:东厂、西厂、锦衣卫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知识整理: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刀耕火种——耒耜——铁犁牛耕——曲辕犁经营方式:集体耕作——个体经营土地制度:商周井田制——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北宋以后“不抑兼并”、租佃关系普遍化赋役制度:北魏租调制——隋唐前期租庸调制——唐后期两税法——明后期一条鞭法——清雍正摊丁入亩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转型: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大型水利工程的普遍建设3、土地国有、集体耕作向土地私有小农户个体经营转化(从“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织”)4、地主、个体农民阶层的兴起5、直接面向农业经营者的按田亩或人口为标准的全国划一的农业税出现(“初税亩”、“相地而衰征”唐宋之间农业转型1、由国家土地所有制到土地私有制充分发展(唐中期以后均田制的瓦解)2、由限制土地兼并到不抑兼并由以人丁为主的税收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税收(租庸调制——两税法)田主交税、佃户交租模式逐渐形成3、由地主庄园向租佃式经营转变小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2)以鉄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4)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宋明土地制度•宋代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和农业生产盛行的制度?•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就是说政府不限制土地兼并。宋代土地因此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宋代土地由于高度集中到地主的手里,所以宋代的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因此宋代土地实行租佃制。•明代土地制度特点和明代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明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开始成为商品,土地买卖非常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回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