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计划-教育部
1乡村医生中等中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名称:中医修业年限:2~4年。招生对象: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在岗无学历的乡村医生,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以中医药(民族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或应用中西医两法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乡村医生;2、具有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取得乡村医生证书);3、年龄在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4、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或初中同等学力。培养目标:面向广大农村卫生机构,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以中医中药为主、辅以现代医学知识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成为能胜任一般医疗服务和农村预防保健工作的中医药技术专门人才。面向农村卫生机构培养的在岗人员,要突出以下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1、具备遵纪守法、服务大众的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中医临床基本知识及现代医学的一般知识;3、具有中医诊断、辨证施治基本技能及现代医学基本诊疗技能;4、具有规范的职业行为和医疗安全意识。专业基本能力:1、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部分传染病进行诊治、指导预防的能力;2、具有对临床急症、重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3、能在农村基层开展卫生宣传、预防保健和健康指导工作;4、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5、具有自学提高、知识更新能力。学习形式与实习:分段式脱产学习为主,辅以自学指导和作业练习。毕业实习6个月。应安排在区、县级以上的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进行。主要实习中医内科、西医内科、针灸推拿科、急诊科;选择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实习。2二、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的教学要求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建议教学与训练课时数教学建议与说明中医基础学中医学及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四诊、辨证、防治原则及病案书写。通过学习,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中医诊断和辨证等基本技能,形成中医独特的辨证思维方式。120注意培养学生中医的思辩方式。建议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理论讲述与实验、见习相结合。中药学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用中药的分类、入药部位、道地药材、功效、主治、应用范围、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学习,掌握常用中药120味左右,能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正确的运用中药,具备辨证用药的能力。100建议传统教学与结合运用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理论讲述与实验、标本见习相结合。方剂学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常用治法、配伍禁忌、组方原则及变化。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配伍、应用。通过学习,掌握常用方剂100首左右。具有分析、应用成方和独立处方治病的能力。90建议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记忆常用经典方歌,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选方用药及临证加减。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正常人体形态构造和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某些器官的体表投影;人体体表的骨性、肌性、皮肤标志。通过学习,掌握人体正常器官的形态结构,具有正确运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人体形态结构的能力。100建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书本学习与标本观看相联系,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生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功能调节、功能特征的正常数值和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学习,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测试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具备观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综合能力。70建议采用集中讲授、辅导自学、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教学方法,结合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药理学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常用术语,各类药物中代表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通过学习,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认识药品的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具有合理用药和书写处方的能力。70建议集中讲授、讨论及充分运用各种实验方法,观察、记录药物的作用机理,分析结果。3诊断学基础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病史采集与病历写作,重点在体格检查。通过学习,能较准确地问出病史、独立进行体格检查,熟悉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了解X线、心电图的检查,熟悉其临床意义。了解常见异常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有关的辅助检查等资料作出初步诊断。90教学中除课堂讲授外,建议实验操作、临床见习要占一定比例,强调实际操作与理论课同等重要。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辨证要点,各证型的具体证候、治法和代表方剂。通过学习,掌握中医辨病和辨证的基本方法和辨证论治的特有思想,具备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分型和综合诊治能力。160建议教学与见习相结合,注意用临床病例分析引导教学。内科学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内的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学习,能初步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与治疗。能对内科疾病中常见的一些诊疗技术进行操作。120建议多接触临床,熟悉临床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根据临床特点提出辅助检查的方向,对结果能正确的分析。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和分型论治,代表方剂。通过学习,具备妇科检查能力,学会妇产科常用的诊疗技术,具备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诊断和处理能力。80建议教学与见习相结合,注意用临床病例分析引导教学。儿科学儿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常见病证、时行疾病及新生儿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和中西医治疗。通过学习,掌握中西医儿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对常见儿科病证进行诊断和中西医治疗,适应农村、社区医疗工作的需要。60建议教学与见习相结合,注意用临床病例分析引导教学。外科学中西医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中西医治疗。通过学习,具备灭菌消毒、局部麻醉、外科手术基本的操作能力。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诊断和处理能力。80建议教学与见习相结合,注意用临床病例分析引导教学。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经脉的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与针灸操作的方法;推拿的基本手法。通过学习,掌握常用针灸方法、推拿手法的操作,具备运用针灸推拿对临床各科常见病证进行辨证施术,以及预防疾病、康复保健的能力。100建议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相结合,创造多动手、动脑的机会,注意用案例分析引导教学和操作方法相结合。4卫生法规卫生法规的基础理论、我国现行的卫生法律制度、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法律问题。通过学习,增强法制观念,掌握卫生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卫生法律制度,懂法、守法、依法行医。40建议采用集中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卫生防疫概论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校卫生、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计划免疫、地方病预防与控制、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保健服务。通过学习,树立预防为主的医学观念,熟悉我国目前开展的主要卫生防疫工作,具备中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需的卫生防疫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奠定基础。60建议采用集中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参观见习等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常见急病处理急症的概念、常用传统的急救方法、常用急救技术、外感高热、厥脱、暴喘、真心痛、血症、消渴危象、关格、卒中、神昏、中暑、淹溺、意外伤等。通过学习,能较熟练地掌握并操作常用的急救方法与急救技术。能熟悉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并能正确进行初步治疗和处理。80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的急救方法、急救技术的训练尤为重要。临床观摩及实地操作教学亦需有机地结合。农村常用诊疗实践技能诊疗操作技能、各种注射、静脉输液、导管置入技术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通过学习,能较熟练地进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操作。80建议教学和训练与实际工作情境相结合,注意充分演示和模拟训练。附:学时计划、参考性学时分配安排及建议考核方式5序课程学时考核方式总学时脱产学习辅导自学讲授实训讨论一、必修课1中医基础学120621642考试2中药学10052840考试3方剂学9054630考试4人体解剖学100421642考查5生理学7036628考试6药理学7038428考查7诊断学基础90401436考试8中医内科学160781864考试9内科学120601248考试10中医妇科学8042632考试11儿科学6032424考查12外科学8040832考查13针灸推拿学100322840考试14卫生法规4022216考查15卫生防疫概论6032424考查16常见急症处理8040832考查17农村常用诊疗实践技能80282032考查小计1500730180590二、选修课1古典医著选8042632考查2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50181220考查3中草药种植技术50181220考查4中医临床专题讲座2020考查小计200983072三、考核60四、临床实践600总计2360
本文标题: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计划-教育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5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