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遗址古遗址是清代以前,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包括城堡废墟、宫殿址。村址、居址、寺庙址,还包括当时一些经济性建筑遗存,如采石场(坑)、窑穴、窑址、贝丘等。我市古遗址分布极广,主要有贝丘遗址、窑址、村落遗址、采石场(坑)等贝丘遗址,俗称蚬壳岗。多位于河流湖泊岸的山岗、平地、土墩中,往往在贝丘堆中发现各种贝壳、兽骨、鱼骨及石器、陶器残(片)等,其中部分贝丘下层出现古人类居住的房基遗存,也有部分出现埋葬在贝丘层的墓葬(常见人骨架)。古窑址是我市主要是分布在西江、北江两岸属于五代、唐、宋时代的窑址,近年普查已发现的有小塘镇、罗村镇交界的奇石窑址群、和顺镇逢冲文头岭窑址,罗村镇招大镇岗窑址。附近往往堆积不少变形或残破的陶瓷、瓦片、烧土、炭碎及各种窑具等遗物。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中瑶乡西侯度村,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大约180万年。经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有巨河狸、鲤、山西轴鹿、粗面轴鹿、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古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等。石器出土数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类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另外在文化层中还出土有若干烧骨,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石器和有切割痕迹的鹿角以及烧骨的发现,证明远在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匼河遗址位于芮城县风陵渡匼河村一带,北至永济市独头村北涧,南至芮城县涧口南沟,长达13.5公里范围内的17个地点组成的匼河遗址旧石器地点群,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匼河文化的代表遗址,地质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1960一1980年,先后5次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主要有肿骨鹿、披毛犀、扁角鹿、对丽蚌、德氏水牛、二门马、野猪、师氏剑齿象、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三趾马等。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代表,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等,主要原料为石英岩。石器数量较少,类型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海峪洞穴遗址位于垣曲县毛家湾镇店头村南海峪沟口东侧山腰,是目前山西省唯一旧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1957年发现,1958年发掘。遗址由相邻的三个地点组成,洞穴产自震旦纪砂质石灰岩区,遗物和化石出自黄褐色的角砾岩中。第一地点含有动物化石,第二地点发现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第三地点动物化石和石制品皆有。该遗址与北京猿人晚期文化很相象,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下冯遗址位于夏县城北15公里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系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典型遗址,其绝对年代经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1900至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3900年。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59年春考古调查时发现,1974年进行发掘。遗址西部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遗存,东、南部有商代早期的二里冈文化的城墙和圆形建筑基址,北部有东周时期遗存。遗址可分六期,其中一至四期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遗迹有灰坑、房屋、墓葬、水井、沟槽、陶窑等。遗物有石、骨、铜、陶等不同质地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兵器、乐器等。青铜箭头、凿和石范的出土,表明当时已进入青铜器时代。西阴遗址位于夏县尉郭乡西阴村东北土岭上,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民国15年(1926)发现并发掘,共出土60箱陶、石、骨器等遗物,其中有半个蚕茧化石。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大肆盗掘西阴文物达数卡车之多。1959—1963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再次调查,其面积为500x600米,遗物包含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三里桥类型的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1995年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再次发掘并出土了大批文物。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荆村遗址位于万荣县万泉乡荆村西北500米,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遗址范围东西300米,南北300米,文化层厚2米。民国20年(1931),山西省立图书馆、北平女子师范学院研究所和美国弗里尔艺术馆合作发掘过该遗址。在出土的谷类炭化物中有黍和高梁两种,暴露有窑址、灰坑。采集有红陶、灰陶、彩陶、夹砂陶片。遗址保存较完整,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还有:位于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北的崔家河遗址、位于绛县横水镇周家庄村东的周家庄遗址、位于新绛县泽掌镇光村西北的光村遗址、位于新绛县横桥镇西尉村南的西尉遗址、位于新绛县万安乡马庄村南的马庄遗址、位于闻喜县阳隅乡回坑村西的回坑遗址、位于永济市蒲州镇石庄村北的石庄遗址、位于荷城县大王乡金盛庄村西的金盛庄遗址、位于荷城县岭底乡坡头村的坡头遗址、位于平陆县西侯乡赵家滑村的赵家滑遗址等。古动物化石遗址土桥沟化石遗址于垣曲县古城镇寨里村土桥沟。民国15年(1926)瑞典古生物学家安特生发现。东西10--14公里,南北14—16公里,发掘出土有甲壳类、淡水软体动物、黄河猴等8种动物化石,距今约5000万年,是国际人类进化及始新统地层的最早资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担山石化石遗址位于垣曲县毛家湾镇担山石村南龙骨山的山腰,1957年发现。面积50平方米,属更新世晚期。出土有石英石片、三门马牙齿、鹿牙等化石。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独头化石遗址位于永济市首阳乡独头村后涧河南北沟一带。1953、197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察,认定为共事匼河文化遗址范围。出土化石有象牙、野牛、猕猴、羚羊角等化石及大量石核、石斧、石刀、刮削器等。七里坡化石遗址位于平陆县杜马乡七里坡村东南800米崖嘴头下。1958年11月发现,采集有麂化石。五龙庙沟化石遗址位于平陆县杜马乡大涧北村西侧200米处。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150米,沟西岸断层的河湖相沉积的沙层和砾石层中,堆积层厚2—6米,出土有黄河象、三门马等哺乳动物化石。属中更新世时期。小东延化石遗址位于平陆县东延村小东延沟。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150米。沟两岸崖腰的河湖相沉积的沙层和砾石层中出土有黄河象、二门马、鹿、羚羊等哺乳动物化石,沉积层厚2—6米。属中更新世时期。古城遗址商城遗址位于垣曲县古城镇南关外的毫清河与黄河间的高台上。1984年发现,1985年发掘。城内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中北方的城墙保存在地上,长330米,宽5—12米,残存高3—5米,夯层夯窝极为清晰,其它三面城墙均保留在地下。城东南为居民区,文化层较厚,有灰坑、窖穴等遗址;中部偏东有一组夯土建筑基址,可能是宫殿区。文化遗物主要为陶器,有高、大口尊、盆、罐、豆等,铜器有鼎、斝、爵等,此外还有卜骨。据地层和出土物判断,最晚不会晚于商代二里冈文化的上层,为一座较为完整的商代方国小城,是研究商前期历史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毫城商城遗址位于垣曲县城东南25公里上、下毫城村之间的第二台地,1989年发掘。城址边长300米,正方形。夯土层中有早期陶片,西南角有龙山灰坑与较多汉墓。出土有双环素面扁壶、高和仰韶彩陶片及许多汉代瓦片。中国历史博物馆调查认为,该遗址对研究商、周及其之前文化具有重要价值。遗址现存元致和元年(1328)所立“殷商烈祖成汤圣王居毫故事片都”石碑。禹王城遗址位于夏县禹王乡的禹王村、庙后辛庄、郭里村一带,因传说夏禹曾在此居住过,故俗称“禹王城”。据考证,禹王城即春秋战国时的魏国国都安邑城,也是秦、汉及晋时的河东郡治所。遗址共分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庙四部分。小城在大城的中央,禹王庙在小城的东南角,中城在大城的西南部。大城如梯形,总面积13平方公里。四面城墙皆版筑夯打而成,北墙和西墙保存较好,除北墙外,其余城墙都不直。东墙残长1530米,西墙长约4980米,南墙长3565米,北墙长2100米,外侧有护城壕。城北部有战国时代的灰坑和灰层,城中部偏东的庙后辛庄以北,发现一处战国中晚期的手工业作坊。中城方形,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西、南两城墙分别是大城的西墙和南墙的一部分,北墙长1522米,东墙现存长960米,城内遗物丰富,堆积层厚2米左右,有战国时代遗存,但主要是汉代遗存。从出土遗物分析,中城稍晚于大城。小城总面积754000平方米,形状是缺去东南角的长方形。西墙和北墙分别长930米、850米,城墙现存宽1。4米。19卯年秋试发掘,出土遗物有大罐、盆、甑、小釜、碗等容器陶范,印有阴文“东三”的铲范、铧范、车辔范、六角承范、圆形承范、花纹范等。瓦分板瓦和筒瓦,瓦当多为云纹圆瓦当,此外还有五銖钱、半两钱、铁渣等。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魏城遗址位于芮城县城北2.5公里,南北城墙在地面可见。古城东起柴涧村、铁家庄,西至后龙泉村、城南沟村,北至永乐宫北0.5公里,南至永乐宫门前,呈方形,周长4500米。残留于地面之上的城墙高出地面l—7米,城址宽度一般在13—15米之间。城墙版筑而成,古城东南、西北、东北三个城角保存较好,城外侧都有月牙状的夯土台。城内出土有东周时期的南、豆、罐、瓦等遗物,在城西柴涧村有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墓葬群,出土过数批青铜器。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壁城遗址位于稷山县城西南5公里处白家庄村西。其东、西、北三面皆为深沟巨壑,地势险要。玉壁城建于西魏大统四年(538),系西魏抵御东魏侵袭的前沿重镇。玉壁城早已废圯,夷为平畴,唯西、南两面尚有夯土残垣断壁。城的北面和西面,各有一个平顶土丘,与城相连,昔日均为城堡,现在北堡暗道尚存。城东沟里半坡地方,有一地道直通玉壁城下,道内宽约0.8—1米,高约1.2—1.8米,为东魏高欢攻城时所凿。对研究北朝史和古代战争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标题:中国古遗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5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