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全环境的总体特征一是陆海邻国最多且强。二是人口最密集,发展最不平衡。三是军事大国集中,核扩散形势严峻。四是历史关系复杂。五是周边环境战略地位重要,热点敏感点多。一、三股恶势力:西北边疆安全的心腹之患所谓“三股恶势力”是指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在我国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的集中表现是“泛突厥主义(东突厥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宣扬“突厥人”是同一个民族。鼓吹亚洲西部和中部地区所有操突厥语的诸民族联合起来,发扬光大“突厥民族”,建立一个统一的突厥共和国。在我国新疆境内主要表现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简称“东突独”或“东突”。1、“东突”民族分裂势力的发展历程“东突”民族分裂势力出现于19世纪后半叶,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世纪下半叶。其代表是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尔汗国”。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这一时期,民族分裂分子先后建立了5个非法政权。如沙比提大毛拉等人建立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就是其中之一。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新疆解放后,民族分裂头目纷纷逃往国外,拼凑了多个民族分裂组织,继续进行反华分裂活动。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境内外“东突独”民族分裂势力再次膨胀,其活动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2、当前“东突独”民族分裂势力活动的特点一是加紧内部整合,谋求组织发展联合化。二是加紧内外勾联,联手进行恐怖暴力活动。三是筹建非法武装,图谋与我武装对抗。四是改变活动策略,推动“新疆问题”国际化。五是与“台独”、“藏独”、“民运”等民族分裂势力及反动组织合流,密谋共同进行颠覆活动。六是煽动宗教狂热,与我争夺思想教育阵地。目前,暴力恐怖主义行为主要有6大类:爆炸、纵火、投毒、暗杀、制造打砸抢骚乱事件、制造暴乱事件。90年代以来,“东突独”民族分裂势力仅在新疆境内就制造了300多起恐怖暴力事件,造成近300人丧生,500多人受伤。2009年“7.5事件”,导致近200人死亡,近1100人受伤。“扎针事件”。1)境内外恐怖主义联合插手新疆,对我国的安全稳定构成现实危害3、“三股恶势力”对西北安全的具体影响2)挑拨是非、制造民族矛盾,影响我国的民族团结和政局稳定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400公里,境内有47个民族,约1700万人口,其中维吾尔族占47.5%、汉族占37%、哈萨克族占7.5%。居民信仰伊斯兰的占60%,讲突厥语的占56%,9个跨境民族,占总人口的62%。3)对我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中亚地区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位(300亿吨)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三位(10万亿立方米)3)有色金属种类多、储量大:塔吉克斯坦的铀占世界总量的14%;乌兹别克斯坦的黄金居世界第五位;哈萨克斯坦的钨居世界第一、铜铅锌均为亚洲第一。世界主要产棉区。第二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4)中亚地区的战略格局出现了不利于我国的新变化借9.11事件和打击塔利班之举,除阿富汗之外,美国还在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滋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国建立了6大军事基地,实现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其一,中亚国家亲美、亲西方的倾向明显加强,我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受到削弱其二,美国对恐怖主义实行双重标准,使得“东突独”的士气受到鼓舞。其三,美国的军事力量对我具有战略牵制作用二、影响我国西南边疆安全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印度在中印边境蚕食我国领土,达赖集团在我藏区内外进行分裂活动,美国将印度和所谓的“西藏问题”作为遏制中国的主要力量,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威胁我国西南边疆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因素。1、中印之间的边界尚未划定,是影响西南边疆安全的长久性因素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边界状况中国西南地区同印度有长达1700公里的疆界,两国间存在着一条按双方行政管辖范围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它的东段自不丹东南端起,沿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向东,至中、印、缅三国交界处止;中段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与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处起,沿喜马拉雅山脊向南,到中、印、尼三国交界处止;西段北起喀喇昆仑山口,沿喀喇昆仑山脉,南抵中国与印度拉达克地区和喜马偕尔邦交界处。中印边界东段的争议地区是东段传统边界线至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广大地区,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由门隅、洛瑜和下察隅三部分组成,历来是中国领土,印度当局不顾历史事实,提出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两国边界线,并非法占据这一地区。中印边界中段的争议地区是传统习惯线以东的2000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共9个争议地点。桑沙、葱沙两地于1919年就被英属印度侵占,成为历史遗留问题。1950年后印度自西向东侵占了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拉不底,并于1954年侵占乌热。目前除乌热外,中印边界中段的争议地区均为印度控制。中印边界西段的争议地区是传统习惯线以东和以北的3.35万平方公里中国领上。这一地区大部分属新疆和田县管辖的阿克赛钦,小部分属西藏日全县管辖。目前这一地区除巴里加斯在1954年被印度侵占外,其余地区至今仍为中国政府有效控制。中国政府的态度中印双方应既考虑它历史的背景,又兼顾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在1962年控制线的基础上全面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在全面解决边界问题之前应该维持现状,而不宜片面行动,更不应该使用武力来改变这种状况。印度政府的态度始终拒绝中国的合理建议,从1959年开始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领土要求,不但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已被印度占领的中印边界东段和中段的中间领土是合法的,而且声称西段的一向在中国管辖下的阿克赛钦地区也应划给印度。在东部地区,1987年印度成立阿鲁纳恰尔邦,企图使其非法占领合法化。近年来更是加强了在中印边境的军事力量。1993年,双方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1996年双方签定了《关于在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2003年中印两国总理任命了特别代表共同探讨解决边界问题,2005年4月,签署了《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两国政府今年月双方进行了第13次会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美国等反华势力支持达赖集团进行分裂活动,使所谓的“西藏问题”成为牵动我国全局的战略性热点。一是美国将继续利用所谓的“西藏问题”向我施压。二是美国专门设置了所谓的“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一职,将进一步干涉我国内政。三是美国议会通过各种决议案,进一步从政治、经济上支持达赖集团。四是进一步加大对达赖集团的舆论支持。三、中国一东南亚的南沙争端问题南沙群岛位于南海南部,北面与我国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相连,东邻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西邻越南。南沙群岛共由230多个珊瑚岛礁组成,最北为雄市礁,最南为曾母暗沙,最东为海马滩,最西为万安滩,南北长约550海里,东西宽约650海里,水域面积为80万平方公里。南沙岛礁面积都不大,海拔高度不高,最大的太平岛才0.43平方公里,面积大于0.01平方公里的岛有16个,干礁、干出礁约130余个,还有一些滩、礁在水下。南沙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尤以水产资源和油气资源最为突出。曾母暗沙、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油气储量丰富,预计可达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库之一,其中约有一半储量在我国海疆线内。东南亚国家侵占南沙岛屿情况菲律宾率先侵占我国南沙马欢等6岛1洲1礁,并在礼乐滩找油,越南连年不断占领南沙岛屿,使其达到27个之多,是侵占南沙群岛最多的一个国家。马来西亚也以南沙南部在马来西亚大陆架上为借口,于1977—1979年侵占弹丸岛等3个岛礁,1993年又侵占南通礁。单方面宣布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实际侵占我国传统海疆5万平方公里。1995年4月以来,印尼又在纳士纳海的划界问题上不断向中国提出“抗议”,并一直在推动南沙问题国际化。渚碧礁,有直升机平台永暑礁东门礁华阳礁南熏礁郑和礁美济礁美济礁东南邻国及邻近周边国家对南沙日益眼红的主要原因:1、南沙的地缘战略地位日趋重要。2、南沙丰富的石油资源诱发了民族利己主义。3、谋求扩大战略纵深。4.十年动乱及我国海洋意识淡薄为其提供了可乘之机。5.世界海洋热的兴起,尤其是联合国海洋会议的召开,提出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理论,使沿海国家瓜分海洋具有某种合法性,从而助长了邻国侵占南沙的野心。我国南沙斗争的策略第一阶段:从50年代到70年代这一时期,在南沙问题上,我国以外交斗争为主,以达到维护领土主权的目标第二阶段: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80年代初期,我国通过外交斗争、军事行动及科学考察的紧密配合,继续为维护南沙主权而斗争。第三阶段:1988—1994年我国在南沙问题上的斗争策略有所改变,对有关事态转而采取低调淡化处理的方式第四个阶段:1995年以来我国在南沙问题上忽视斗争的一面得到明显扭转,开始奉行及早防范、适度斗争的原则。美济礁行动,正是我方改变斗争策略的一个重要时机。当前南沙形势发展的特点一是事态扩大化二是争端国际化1)美、日、欧等大国和地区势力试图插手干预2)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相继对南沙问题表态3)东盟各国加强合作,共同牵制中国三是问题复杂化南沙问题与“中国威胁论”、中美关系及台湾问题搅在一起,变得更加难以解决。
本文标题: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5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