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串并联电路特性的研究
《串并联电路特性的研究》点评陆忆娓:一、导入环节物理情景的创设研究决定海宝灯泡亮暗的相关因素兴趣和热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有三点是可圈可点的:1、问题情境化(热点、奇异点的呈现)将目标、情景状态、情景定义相同的问题抛锚着落与一个真实完整的情景,并进行开发、物化、组合和排列。问题紧扣书本知识点,情景则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来创设。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以物化或活化的情景激活已有的知识技能,感知新的知识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活动目标的可操作化(1)建立在学生已有情景、经验、知识状态基础上;(基础:灯泡的亮暗与电流、电压、电阻有关)(2)建立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区:电流特性、电压特性-----)(3)与原有的认知形成冲突。(误区:电流决定亮暗)活动目标:灯泡亮暗的相关因素3、操作目标问题化由情景状态提出问题,自然地从一个阶段目标向另一个阶段目标跃迁。相关因素的研究→电流特性、电压特性的研究问题的引出流畅、自然,无痕。二、“实验探究模式”的展开教学,凸显了物理规律的客观性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本节课考虑到初中学生得思维特点:主观经验判断。它带有局限性。而它的存在对教学是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的。本课以实验为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使学生充分认识了物理规律的客观性。(1)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学生实验探索、归纳实验结果、得出规律、应用规律。(2)教学过程:问题入手、提出研究内容、引导方法和途径、提示从数据中归纳规律。(3)实施策略:模式的显著特点:一是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地地位;二是实施过程难以控制。三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策略:适时介入、关注差异。这对教师的课堂应变、调控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三、“验证—掌握”模式展开教学,凸显了物理规律的真理性。程序:命题→实验验证→掌握学生的学习主要以听讲、阅读形式接受物理知识,以间接经验为主。等效电阻实验,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使推理判断通过实验来检验其真理性,既构成了科学的演绎方法,有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发展其预见力。四、“问题中心模式”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1、情景设置→承上启下(请问海宝上的灯是怎样连接的?)(承上欠缺)。2、提出问题→转承指向目标。(为什么一个灯亮一个灯暗?)3、实验设计→适时介入(欠缺)。4、实验分析归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小灯亮度不同于什么有关呢?)(欠缺)5、项目目标变换→过渡顺畅、自然、合理(设问缺失)戴蔚勤:12月1日,我听了杨秀琴老师上的《串联电路》一课。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的开始部分。课先由海宝的眼睛一个亮一个暗引出:串联的两个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学生猜想与灯泡的电阻有关,电阻大灯泡暗……这时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测串联电路中两个灯泡的电流、电压、电阻。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很奇怪的现象:灯泡的电流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是不同的,恰恰相反,电流却是一样的。这个实验的设计非常巧妙!通常学生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产生了冲突。这个实验很好的把学生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并很好的得到了解决。同时,它为学生后面电功率的学习埋下了伏笔:灯的亮度即电功率不单是由电流大小决定,还和其他因素有关,电流相同时亮度可以不同。这节课最大的不足是:整节课老师的思路很流畅,从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特点的建立,到等效电阻的概念,到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都一一完成。但是,这都是在老师的很多铺垫下完成的,虽然节奏很快,容量很大,但学生一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些实验的设计,等效电阻的概念,学生的思维都跟上了吗?学生看似在探究,但是这些与学生所想有什么关系呢?老师的主导作用似乎更加突出,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对较弱。课堂上也没有反馈出学生已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以为分成两节课,放慢节奏,效果可能更好。目标太多不易完成,整节课的知识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张美兰:12月1日听了杨老师的《串联电路》一课,整节课气氛比较轻松、愉快。老师的语言亲切、自然、清晰、流畅。杨老师一上课就利用“海宝”引出了本节课题,营造出了积极、新颖、具有时代感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杨老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在演示实验出现故障时,能够从容地继续完成教学,体现了一名老教师深厚的基本功。学生实验贯穿了本节课,使学生能在“探究状态下学习”,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教师从指导学生依据已学知识自主完成实验,依次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到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到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探究环环相扣,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可以说“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杨老师以“生活中的物理”为主题设计了巩固练习。例举了“电饭煲、节日彩灯、电水壶”等实例,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向了社会。整节课中活动卡的运用还不够到位,串联电路中每一个实验结论没有明确得出,使得学生在总结时语言描述不够到位,希望杨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注意。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实验桌面上,有电池组,2.5V的灯泡两个,3.8V的灯泡两个,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进行猜想让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概括起来,有两种相反的意见: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理由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不相等,靠近电源正极的电流大一些。理由是:电流通过灯泡时使灯泡发光,要消耗一些电能,所以电流通过灯泡后会减小。对两种猜想教师都要表扬,说明学生经过思考,动了脑筋。哪种猜想正确呢?实验是检验对否的最好方法。三、设计实验各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各小组的方案主要不同之处是把电流表放在何处,测几个点的电流,用几个电流表去测。有的组提出测两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开关之间的电流;②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有的组提出测三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电灯甲之间的电流;②电灯甲和电灯乙之间的电流;③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通过讨论,大多数组认为测三个点的电流较好。对于用几个电流表去测量,有的组认为同时用三个较好,测一次就能同时看出各点的电流是否相同;有的组认为用一个较好,理由是:不同的电流表测量时可能有误差,同一处的电流用不同的电流表测量结果也可能稍有不同。最后统一意见,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测A、B、C三点的电流。四、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电流表,把实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填写在下面的实验记录中,并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记下来。组别A点的电流IAB点的电流IBC点的电流IC五、分析论证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根据测量结果说出得到什么结论?大多数组测量的结果是A、B、C三点的电流相同(即IA=IB=IC);经过同学们的多次实验,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七、评估交流这节课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探究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如何上好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单位:资兴市青腰中学科目:物理姓名:谢小娟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现在上课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一些探究课,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由老师告诉学生怎样做就行了?而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老师不能一一代办只要起指导作用就行了,大部分时间应留给学生。那么对于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怎样上,才算是体现新课程理念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引入新课引入的要自然流畅,要直切主题。可以这样引入:[师]: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了串联电路,现在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生]:动手画电路图。[师]:讲评电路图,并在电路图上标出A、B、C三个点,并提问: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探究了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这个规律是怎样的呢?[生]:串联电路中电流是处处相等。[师]:那么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这样很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新课,使学生易懂,在已学的类似的知识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二、进行新课从七个步骤来,每一步都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操作。具体如下:(一)、提出问题[生]: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二)、猜想[生]: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生]: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生]:UAC=UAB+UBC[生]:......提出问题和猜想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和猜,这样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设计实验[师]:大家在下面设计实验电路图,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他学生在下面画。[生]:动手设计实验电路图,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师]:讲评学生画的电路图,并用课件展示电路图。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设计电路图的能力。(四)、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回答有关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少些又起到巩固作用,问题如下: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什么位置?2、电压表在使用前要进行什么?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4、电压表的量程有几个?每一个量程中每一大格代表多少?分度值是多少?学生回答:略[生]: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师要求学生把实验数据记录好进行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思维能力。(五)、分析和论证实验做完以后,由学生自已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从而得到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或者说UAC=UAB+UBC通过学过分析和论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知道只有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六)、评估和交流上面这一步完成后,老师让学生自己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另外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可以进一步对已学的知识起到巩固作用。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我们组在做实验时,由于没有仔细检查结果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往零的左侧偏转了,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是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从这次实验我们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我们组在以后的实验中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还有的组的学生是这样说的:“我们组做的很好,什么问题也没有,并且速度也很快。最后得出了,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还有的组的学生是这样说的“我们组在做实验时,首先灯不亮,发现电压表有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没有读数,于是我们想会不是灯泡这个地方有问题了?于是,我们就把灯泡按了一下,结果灯亮了,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是灯泡灯头没有接触灯座的金属片也就是接触不良才导致的问题,就是灯泡断路了,找到了原因,我们成功的做完了实验,得出了本节探究课的结论,我们这组感到不无比兴奋,这节课有很大的收获”。等等。通过交流和评估,学生学到了很多,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能够畅所欲言。这样学习就更加主动了,更有兴趣。三、小结。由学生进行小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对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四、一节课小结完以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五、布置有关的练习。这样可以对已学的探究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六、在整节探究课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这样很形象直观。七、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与肯定,答得好的要给予表扬,答得不好的要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答错而害怕答问题,而是要使她有充分的信心能够答好,这样才能够不断的进步,答的好的则更上一层楼。八、实行物质奖励。最后整节课上完以后,对于答得好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能够让表现好的学生尝到甜头,会更加努力,没有得到奖品的学生则会在心里想以后努力学好,
本文标题:串并联电路特性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5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