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七章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七章2015.03.301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及城市概况2明清时期城市的地区分布4明清北京城3明清南京城5明清时期地区性封建统治中心城市7明清时期的一般府州县城市6明代的军事防卫城市8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城市10明清时期的边疆地区城市9明清时期的市镇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及城市概况1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及城市概况•明清时期达到了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顶峰。•农业在明清时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生产在技术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地方性商业以及异地商业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加强。•大的区域性都市不断成长。•市镇发展很迅速。•城市分布的地域性较前代有了明显扩张。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宋代的城市变革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由封闭型的前期封建城市向开放型的后期封建城市转化,明清时代更臻于成熟完善,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的典型。•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自发建设形成的更为灵活自由的布局形式,出现了厢坊制。其次,城市商业的布局更灵活。•明清时期,随着火药在军事上较为普遍的使用,各城市普遍加固改建城垣,新建一些设防城市。•成就: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的又一大突出成就是城市园林的建设。明清时期城市的地区分布2隋唐以来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长江下游地区经济的中心地位最终确立。随东北等政治势力的崛起,导致的政治中心北移,因此出现了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而经济中心在南方的情况。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联系成为封建统治所关注的重点,大运河称为联系这两个中心的命脉。城市分布的地区差异•在地理条件优越的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3/5以上,较大城市占70%以上。•长江下游地区为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次发达地区包括两类地区,第一类为华北地区。第二类为南方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华南东部。此类地区处于发展的上升期。•不发达地区为西北地区、云贵地区及华南西部。•落后地区为边疆地区。包括新疆、东北、蒙古、青藏及台湾地区。明清南京城3=六朝时代的建康明清时期的南京城四大特点1)中国古代城市中典型的不规则都城,顺应地形,从防御角度出发修建;2)皇城、宫城为中国的传统都城形式——规则的方形,有中轴线,左祖右社,前朝后寝;3)南京历代建都,应天府是在历史基础上改建而成,因而整个城市布局不严整,分三个区,相互联系不紧密;4)南京城在自然地形环绕中,建筑、环境、山水融为一体。明清北京城4明代中都城的建设1.背景:明建国初,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攻占元大都后,由于政治形式有了很大变化,又确定以临濠为中都。2.城址:中都城在今天凤阳县内。3.规模:包括宫城、皇城、中都城三道城。由于不受地形及原有建筑影响,所以更为规整。同时还规划有街坊。记载设街28,坊104,各有名称。4.特点:中都城内设置的重要建筑除宫殿外,都是左右对称布局。充分运用了左右对称的布置手法。5.成就:明中都虽然没有建成,但它的布局手法对明北京的规划起了直接的影响。而凤阳府城在中都城内的东南部兴建,城市呈不规则的圆形,由此形成了府城不规则而县城规整的现象。明北京城的改建与规模形制1.形制:明代的北京城,具有京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墙,其中京城又包括内城和外城。2.改建:与元大都相比北部向南收了5里;南部将城墙南移一里半;东西强仍是元大都的城垣。3.规模:内城东西长约7000米,南北长约5700米,周40里;皇城周围18里余,高一仗八尺;宫城布局严整,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60米,城墙高大,四角建有角楼,城外有护城河。4.明北京的特点:既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称为规划建设的典型代表,又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清北京的变化明亡后,情场仍建都北京,整个城市布局无变化,全沿用明代的基础。清北京的城市范围,宫城及干道系统均未更动,唯居住地段有改变。明清北京城建设特点①布局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前朝后市,三重城墙,体现了宗法礼制思想;②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主次分明,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象;③城内道路受皇城所隔,东西两侧交通联系不便;④城市商业分布广泛,鼓楼、东四牌楼、正阳门外等都有繁荣的商业区,且同类商业相对集中,城内的一些地区还形成了集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⑤居住区分布在皇城四周,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带,一般并列设置三进的四合院;⑥城市水系统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引用水多为掘井取水;⑦城内各种宗教建筑杂然并存。明清时期地区性封建统治中心城市5主要介绍最具代表性的成都。成都①地处平原,其后温和,土地肥沃,自秦代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后,手工业商业随之发达,“天府之国”;②明代成都包括府城和皇城两重城墙,清代成都府城内包括满城、贡院(明皇城)两个小城;③成都府城为大城,开四门,由于筑城时顺应锦江河道,城市基本上呈正方形,但并不规则;皇城位于府城中心,长方形,城外有御河,与锦江相同,清代在旧址筑城作为贡院;满城又称少城,八旗官兵驻地。④成都不仅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工商业发展也十分发达,城内商业繁荣地区主要分布于城市东南,因该地区临近当时通往长江中下游的水陆交通线,沿街密布各种店铺,水陆交通便利;⑤茶馆、赌坊、酒楼等休闲服务设施很多,反映地方生活方式和状态,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⑥住宅为平方院落式,由于雨水多,因此多用住宅屋檐相连接的平房院落式。明代的军事防卫城市6明代军事防卫体系:明朝一代十分重视对于北方边境和东南沿海防卫,修建了完整的军事防卫体系①明初为了加强北方和沿海地区的防御,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兵制和等级规定进行布局;②采取军民分籍制度,在不设民政机构的边境地区,为解决军户安置问题设置了大量卫所和卫所城市;③边防城市按一定的规划形成方正平面,有严格的防御设施,驻军轮换驻守;④边防城市以军事目标为主,不一定分布在重要的交通干道附近,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不发达;⑤边防城市的建设对于我国偏远地区的开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明清时期的一般府州县城市7明清时期的一般府州县城市规划一般特点①明清时期一般的府州县城:保定、安阳、淮南城、天水、银川、平凉、荆州、阆中、遵义府城、常熟县城、寿县。②明清时期一般府州县城市的特点小范围地区中心,规模不大,结构简单,只有一道城墙,城防设施较为坚固;道路结构为十字形或丁字形方整路网,顶端为府衙、太庙,大的县城可能有宗教建筑和小型祭祀建筑;功能简单,以居住为主,沿街设市;形成关厢地区,交通较方便;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城市8其中介绍最具有代表性的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城市景德镇——封建社会典型的手工业城市之一总体特征l城市用地不大,人口多;l城市的工业和商业比重较大;l城市既是商品的集运中心,也是商品的制造中心;l城内窑址与居住用地混杂,城市环境状况不佳。l城区呈长条形发展,整个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形。l城内主要街道为方格状道路系统。l街道分布与窑址生产具有密切关系。明清时期的市镇9主要介绍最具代表性的南翔。明清时期的一般市镇——南翔位于苏州府嘉定县西南四十里的两河交汇处,是当地农业和手工业集散地,城镇沿二河发展为十字形。镇内较大的建筑有官府衙门和书院,庙宇和祠堂分布城镇各处,其间是民居院落;镇上驻有防军,设有慈善机关,有多处私家园林和坊表。由于跨河发展,桥梁众多。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城市10主要介绍最具代表性的西宁。明清时期的边疆地区城市——西宁西宁卫城城墙因崖为基,城门4个,城墙高大宽厚,具有典型的军事城镇色彩。增筑城楼、角楼等。道路为十字形。城市东部繁华,西部相对萧条。东门有关厢地区。城内有大量的正式军事机构。城中的文化宗教建筑很多。•①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明代府州城市达到333个,而宋代只有284个;明代城市大致可分为政治型、工商业型、对外贸易港口型和边防军事重镇四类;•②小城镇兴起:特别是江南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著名的四大镇: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和朱仙镇;•③城乡经济密切联系:明清时期城乡商品经济和商品性农业进一步发展,城乡之间具有经济联系密切的特点;•④城市总体布局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⑤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增多;•⑥城市普遍用砖砌筑城桓,城市军事设施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⑦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以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为突出代表。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主要特点谢thanks2015.03.09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七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6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