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中国建筑史(秦汉-南北朝).
名词解释人类的祭祀活动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伴随这祭祀活动,相应地产生场所、构筑物、建筑,这就是坛庙。至秦汉时期,统治者建立了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的完整礼仪制度,并修建了相应的建筑。坛庙主要可分为三类:祭祀自然神—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庙,其中天地日月、社稷先农由皇帝亲祭,社稷坛为祭祀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代以农立国,社稷象征国土和政权。祭祀祖先—帝王祖先称为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先贤祠庙—如孔子庙、武侯祠、关帝庙等。明堂—又称“世屋”,是古代重要的建筑物,是皇帝居住、颁昭、早朝、及与天地沟通的场所,相当于宫殿和坛庙的总和。五帝—分别掌管天上五方的帝君,白帝、青帝、黄帝、赤帝、黑帝。复道—在道路两侧建墙,皇帝坐车辇行于其内,以利安全。周、秦明堂平面图,方形围墙正中为明堂,其平面呈“亞”字形,九室,当中一室称太室,四周之室代表春夏秋冬五行等。上图秦皇陵鸟瞰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汉公元前206年~220年西汉公元前206年~25年东汉25~220年三国220年~280年魏220~265年蜀汉221~263年吴222~280年晋265~420年西晋265~317年东晋317~420年南北朝420~589年南朝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北朝北魏386~534年东魏534~550年北齐550~577年西魏535~556年北周557~58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前221年),大力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与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这些措施对巩固国家政权起了一定作用。而由于国家统一,便可以集全国之人力物力与六国成就,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迹犹存。•整个汉代(前206—公元220年)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期。它的突出表现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我国的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贵族官僚们除了用砖拱做规模巨大的墓室外,还在岩石上开岩墓,或利用石材砌筑梁板式墓或拱券式墓。秦汉时期的建筑秦代建筑奏响了中国建筑雄浑的前奏。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汉代宫苑建筑在秦代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壮伟的时代音调。•秦(前221-前206)•阿房宫•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为12米;夯土层的厚度一般为5至15厘米,夯土的总面积达541020平方米。这是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夯土基址。•中国首次出土完整的秦宫铺瓦屋顶筒瓦通长为46至54厘米,厚1.2至2厘米;板瓦通长58至62厘米,宽44至51厘米,瓦厚1至1.8厘米。阿房宫现状秦始皇陵遗址秦兵马俑坑跪射俑铠甲武士俑铜车马西汉帝陵宫殿、寺庙、陵寝等都是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和总体的布局规划。对称、齐整,主次分明;用一条中轴线将一个个封闭四合院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道地的儒家风范。秦汉瓦当模印花纹的汉砖陕西西安汉长安出土的陶制排水管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社会背景:•建筑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突出表现为: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汉代建筑——宫殿、礼制建筑•两种主要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已经成熟。•高台建筑继续流行。•屋顶——悬山、庑殿较多,攒尖、歇山、囤顶也有应用。•斗栱已经产生:结构作用明确—出挑屋檐•砖石结构—突飞猛进地发展,用于墓室、水道中,砖石拱已从叠涩发展为半圆形拱、并列拱、筒拱、穹拱等中国古代屋顶的样式很多,主要为5大类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硬山顶:也是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但它的左右两端不挑出山墙之外。攒尖顶:所有的坡面交集出的脊一端都汇集于一点。左图为汉代出土的明器,可见斗拱已成为楼阁中的主要构件。右图为“一斗三升”这一最基本的斗拱组合方式。本图为建章宫和未央宫的关系示意。未央宫位于汉长安城西南,面积约5平方公里,占全城面积的1/7。汉代建筑的特点是屋角平直无起翘,造型质朴简洁,体量雄伟,气势恢弘。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建建章宫。宫内千门万户,及大型的山水风景园林。《中外建筑史》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纵观秦汉建筑有以下成就及特点:•1类型丰富,除都城、宫殿、陵墓、园林、住宅外,尚有佛教建筑、官署、祠堂、粮仓及阙(古代皇宫两边供瞭望的楼,也指神庙、陵墓前树立的石雕)、亭、谢等。•2建筑技术发展,充分掌握了夯土技术,木结构体系已渐成熟,楼阁建筑增多。•3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图方式基本确立•4群体布局更受重视,讲究对称、疏朗的格局,重视与自然的关系•5重视色彩与装修,建筑与绘画、雕刻工艺相结合,各显出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三国.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不稳定、战争破坏严重、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在这300多年间,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另外,在秦汉时期兴起的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也有很大发展。同时,由于西北少数民族大量移入中原,带来了不同生活习惯,使建筑室内高度得以提高。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朝营建了都城洛阳,南朝营建了建康城。这些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北魏最大的佛寺--洛阳永宁寺,塔院式布局永宁寺遗址平面魏晋南北朝(220-589)建筑特点:佛教建筑—佛寺,石窟,塔山水园林•细部装饰的外来影响•随着佛教艺术的流传,以印度、波斯、希腊的装饰传入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经过这个时期后,城市规划的风格手法就基本定型。秦始皇于渭水两岸建造大量宫殿,并模拟二十八宿,将咸阳建成“取法天地”的城市;汉代长安以秦朝离宫为中心建城,规划性不强,汉代洛阳规划强于西汉,但城内南北二宫使城市分区仍显杂乱;魏国城市规划清晰明确,称为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的里程碑;南北朝,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南朝基本保持魏晋传统,建都建康(南京),北魏建都则吸取建康的规划经验,又有所创新。2007-02《中外建筑史》494年,北魏在洛阳建新城。洛阳城分为宫城、内城、外郭城。城内有人工池塘、护城河和运河等。宫城南出御街即铜驼街,太社、太庙建在内城,御街两旁。外郭城分布有220个居民里坊和市场。当时城内人口繁密,商业发达,宫室壮丽,塔庙巍峨。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68年)陵墓建筑:相对于汉代以来的厚葬改为薄葬,享受现世的生活。现存最早的佛塔: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0窟塔柱龙门石窟奉先寺北魏石窟寺全景2007-02《中外建筑史》河南嵩山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平面为十二边形,15层密檐式砖塔,高39.5米。塔下有地宫。地宫是用来埋藏高僧火化后的“舍利”。*建筑的材料和技术小结:——战国、秦、两汉时期时代材料发展战国板瓦、筒瓦、半圆形瓦当上所示花纹都比西周时期进步;晚期开始出现陶制的栏杆砖和排水管砖的种类增多:方砖、空心砖、装饰性质的条砖秦汉圆形瓦当,且花纹疏朗而富于变化石材的使用增多:石础、石阶东汉时出现石造的建筑:石祠、石阙、石墓2.建筑成就:时代建筑成就春秋建造高台战国进一步发展高台建筑,铜器上还刻有二、三层房屋西汉高台建筑仍然流行东汉高台建筑渐少,而多层楼阁大量增加秦汉抬梁式、穿斗式已经发展成熟屋顶形式:庑殿顶(四阿顶)、悬山、囤顶、歇山斗拱发展成熟思考题•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何时开始采用瓦?之前是什么?•城市的形成?•发现最早的四合院?•看《考工记》王城图,解释“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秦皇陵的特点?•两种木屋架形式?•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
本文标题:中国建筑史(秦汉-南北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6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