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丹东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调研报告
丹东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调研报告作者:邹丽娜1摘要: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城镇化是由农村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而形成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观念等向城镇性质演变的过程。目前农村城镇得到了国家的极大重视,故我国在“十二五”时期把农村城镇化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丹东地区的部分中小城镇的调研,来进一步了解农村城镇化的相关内容。关键词:农村农民城镇化一、调研目的通过对丹东地区部分中小城镇的调查,了解目前城镇化的建设对当地农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以及老百姓对城镇化建设的看法和建议,与此同时为我们管理学院辽宁“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二、调研背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辽宁省的城镇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为我省“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村城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通过对此项内容的调研,来为学院辽宁省“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课题研究提供依据。1邹丽娜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指导教师:单丹丹东,作为一个以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为主体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中国也是亚洲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边境口岸,机场,高铁、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对于其城镇化发展进程所呈现出的速度与现状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本文选择丹东地区来进行调研分析。三、调研程序调研时间:8月1日-8月5日调研地点:东港市新城区刘家泡村调研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形式一、调研内容(一)基本情况丹东市,位于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全市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共60个镇,4个乡,24个街道办事处,183个社区,655个村,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目前,丹东市的城镇化建设迈上一层又一层的新台阶。在全市拉开城区发展空间,并且已经完成了新区规划审批,长3.8公里、宽36米连城大街及长8.7公里、宽24米经路工程已开工,鸭绿江办事处围绕打造外环路经济带,拓展发展空间,并同时投资152万元新增垃圾车9台、垃圾箱488个。投资2990万元完成三龙河、饮马河部分河段等农建重点骨干工程30项,已经完成河道生态绿化240亩。(二)具体活动8月2日和8月3日两天,我们分别来到了东港市新城区刘家泡村和丹东宽甸硼海镇大汤石村进行了调研。一路上微风习习,当我们来到这两个小城镇,我们都被眼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及优美的风光所吸引,田里长势正旺的庄稼似乎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一座座小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展现在眼前;一条条平坦笔直的柏油马路,像条条彩带般在村中交错着。我们主要是对当地百姓进行走访调查和问卷填写来了解目前“十二五”时期农村城镇化的相关内容。我们开始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农村的文化知识普及本身就相对落后,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站在他们身边,读给他们听,根据他们的意思进行选项,并记录他们的意见,跟他们聊着农村十二五城镇化发展的各项情况。(三)调查结果此次调研我们丹东地区共带出23份调查问卷,其中东港15份,丹东宽甸8份,全部收回并且全部有效。1、城镇化建设的看法的调查问题1:国家政策鼓动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此来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推动农村的发展,对此您有什么看法?选项(1)赞同,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应该大力发展。43.48%(2)反对,农村应该有农村发展的道路,一味的城镇化只会适得其反。34.78%(3)不大好说,一切都得看具体措施,真实效果而定。21.74%表1:问题2:我国在2003年城镇化率就已经达到40%以上,最近几年更是国家政策鼓动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此来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推动农村的发展,对此您有什么看法?43.48%34.78%21.74%赞同反对不大好说飞速发展,针对这个现象,请问您认为对您的生活有得到切身利益吗?选项(1)是的,这极大的提高了我的生活水平26.09%(2)一般,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变化不大30.43%(3)没有,我觉得这只是官方说法,我没有得到任何切身利益。43.48%表2:问题3:城镇化的加速建设,您认为究竟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选项(1)积极的协调沟通作用26.09%(2)消极的脱节作用13.04%(3)正常发展现象60.87%表3我国在2003年城镇化率就已达到40%以上,最近几年又是飞速发展,针对这个现象,请问对您的生活又得到切身利益吗?26.09%30.43%43.48%是的一般没有问题4:全国都在倡导城市化,导致乡村文化全面流失,基于此,您认为还有建设城镇化的必要吗?选项(1)城镇化的建设是必要的,只要经济能够增长,生活水平好了就是真的好13.04%(2)城镇化建设是需要的,但必须切合实际,不能本末倒置,只追求经济发展39.13%(3)城镇化的建设没多大必要,农村就是农村,中国那么多农民是不可能发展高度城市化的47.83%表4:问题5:你对国家城镇化政策的了解有多少?选项:(1)非常了解0城镇化加速建设,您认为究竟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6.09%13.04%60.87%积极地协调沟通作用消极的脱节作用正常发展现象全国都在倡导城市化,导致乡村文化全面流失,基于此,您认为还有建设城镇化的必要吗?城镇化的建设是必要的,只要经济能够增长,生活水平好了就是真的好城镇化建设是需要的,但必须切合实际,不能本末倒置,只追求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建设没多大必要,农村就是农村,中国那么多农民是不可能发展高度城市化的(2)一般了解56.52%(3)不了解43.48%表5:问题6:你的所在地是否组织过相关政策的宣传活动选项:(1)认真组织0(2)简单组织39.13%(3)不了解60.87%表6:问题7:你了解相关政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选项(1)政府宣传0(2)电视新闻100%你的所在地区是否组织相关政策的宣传活动0%39.13%60.87%认真组织简单组织不了解你对国家城镇化政策的了解有多少?056.52%43.48%非常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3)从别人那里听说的0表7:2、加快辽宁省城镇化建设的措施调查表8:很大作用较大作用一般作用较小作用很小作用1、靠政府项目资金扶持13.04%78.26%8.7%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13.04%34.78%39.14%13.04%3、考村民自身努力30..43%17.39%34.78%17.39%4、村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21.74%60.87%17.39%5、靠招商引资13.04%56.52%30.44%6、靠国家政策正确引导17.39%56.52%21.74%4.35%7、补充(可选)你了解相关者政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政府宣传电视新闻从别人那里听说靠政府项目资金扶持13.04%78.26%8.70%很大作用极大作用一般作用较小作用很小作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13.04%34.78%39.14%13.04%很大作用极大作用一般作用较小作用很小作用村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21.74%60.87%17.39%0.00%很大作用极大作用一般作用较小作用很小作用靠招商引资13.04%56.52%30.44%0.00%很大作用极大作用一般作用较小作用很小作用五、调查结果分析1、对城镇化内涵的认识日趋深入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它还涉及“人”的城镇化和现代化、涉及到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农民对城镇化的内涵并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其中,一部分被调查者认识到城镇化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意味着建成区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一部分的被调查者认识到城镇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集中;而还有些人认为城镇化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换以及人口、资本等经济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2、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城镇化发展规划较为合理,与本地实际结合较为密切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搞好城镇化建设,规划必须先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年来,这个地区对城镇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规划标准和立足点有所提高,城镇化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科学。在本次调查中,有43.48%的被调查者认为其所在区县的城镇规划是科学合理的;34.7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应该有农村发展的道路,一味的城镇化只会适得其反。3、农村城镇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43.48%的农民觉得城镇化建设对自己日常生活没有影响,没有的到切身的利益;30.48%的农民认为生活水平是有所改善,但是变化根本不大;而只有26.09%的农民的得到了切身的利益,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此可见,当地的农村城镇化假设还仍然不够深入,不够彻底,只是基于表面的认识,农民还没有真真正正的的到其中的好处。4、农民缺乏国家对农村城镇化建设政策的了解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6.52%的农民对于其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国家政策只是一般了解,而43.48%根本不了解。当地的政府干部也是很简单的组织相关政策的宣传活动,这使得当地农民对农村城镇化建设根本没有更深入的认识,对于其取得的成果,农民们也没有切实的分析总结。六、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1、城乡发展不平衡首先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依靠工资收入,工资收入较稳定,加上新的调资政策,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得以较大幅度地提高;随着企业改革和相关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职工收入增加较快。此外,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都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农民则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体,目前有三个不利因素。一是政策性增收因素已微不足道。二是农产品价格已在高位运行。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2、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体制和制度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一些急需出台的政策尚未出台。调查中我们发现,现行的城镇化发展政策还不能完全满足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在户籍制度方面,现行的户籍制度对人口的合理流动仍存在较大的限制;在劳动力转移方面,还未形成有序的劳动力转移渠道,多数劳动力属于自发转移,容易形成无序盲流;另外,被调查者特别强调,在社会保障方面,对进城农民的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导致进城农民与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等。3、资金制约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目前本地区的投融资体制还不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全依赖于政府非常有限的财政投入,国有商业银行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对民间资本又缺乏有效的引导措施,很多城镇建设资金缺乏。“等、靠、要”思想仍比较突出,普遍对经营城市缺乏全方位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土地要素的经营上,“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尚未形成。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历史因素历史,将社会分成城镇和农村,一方面是商品经济相对活跃的城镇,另一方面是封闭的、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农村。由于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体制,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聚集。2、现实因素全县人口中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而经济的相对薄弱使财力不雄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少,城镇规模小,很难提供更多的岗位让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八、建议及设想1、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政策,在选择城镇化道路时要突出以下两大特征:一是综合性。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而应建立在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改变目前的经济社会格局,在实现人口、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聚集的过程中,确保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及产业聚
本文标题:丹东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7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