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刘海贵著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一、填空题(1*20)1.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时任《大公报》主编的胡政之以唯一的中国记者身份采访了和会,这是我国记者采访国际会议之始。2.1920年10月外派俄采访的三人(瞿秋白、俞颂华、李崇武)是我国最早采访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社会的首批新闻记者。3.瞿秋白的《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通讯如实的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状况,增进了国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4.《大公报》精心营造获取独家新闻的三条途径:一是关系网,二是靠信誉,三是靠记者的新闻敏感。5.1920年,上海《时事新报》第一次派人采访会审公廨的公开法庭,开了上海报界派任外勤记者采访社会新闻之先河,其他各报纷纷效法,打破“老枪访员”垄断社会新闻采访活动的局面。6.1937年4月9日,《申报》派出记者俞颂华、孙恩霖假报道西安抵延安采访,这是继外国记者斯诺、《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之后,上海报纸首次派记者前往延安采访。7.1944年6月,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萧乾接受胡政之的劝告,放弃攻读学位,在伦敦舰队街设立《大公报》办事处,并领导盟军的随军记者证,成为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8.1936年12月12日凌晨,当天通过路透社,记者赵敏恒第一个将“西安事变”的特大消息向全世界报道。9.第一个采访奥运会的中国记者是冯有真。10.《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在国内首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的真相,《陕北之行》则打破了国民党的长期新闻封锁,向读者热情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与中共领导人的一些情况,“中国新闻界之正是派遣记者俞中国共产党领袖在苏区公开会见者,尚以大公报为第一次”,范长江也成了当时自由进入延安采访的第一个中国记者。11.1950年3月29日之4月15日,国家新闻行政管理机构新闻总署主持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改进报纸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成为本次会议的首要议题。12.新华通讯社仍然担任了对开国大典的重要新闻采访任务,该社记者李普采写的消息《开国大典》与《大公报》名记者杨刚采写的通讯《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等,成为报道开国盛典的一批优秀新闻作品。13.《人民日报》记者李庄采写的通讯《复仇的火焰》、《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是报道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的代表作。14.1954年4月至七月,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印度支那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参加重大国际会议,也是新中国新闻界第一次采访报道的重大国际活动。15.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此际的新闻事业既积极报道改革开放这一新生事物,为改革鼓与呼,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改革。16.二、名词解释(5*4)1.新闻报道策划: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及最佳效益的谋划。即这是一种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碎与片段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及严密的设想和规划,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贯串成一体的活动过程。新闻策划报道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新闻报道题材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二是新闻报道题材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收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看,新闻报道策划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新闻资源具有可被认识,开发,配置,转换和利用的特性。2.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3.新闻价值: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要素:①重要性(核心和基础):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②显著性: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③时新性: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时间、新鲜)④接近性: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⑤趣味性: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4.新闻政策:指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新闻政策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5.报道思想:新闻报道的目的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某一时期相关的宣传报道方法、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①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②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6.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获取渠道:①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②各种会议、简报③记者的耳闻目睹④对日常情况的积累⑤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7.新闻主题: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中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通俗地讲,就是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篇新闻一个主题,这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原则。8.政治上重要:指具有方向性或对全局有影响的、有一定政治思想高度和政策思想高度的主题。9.涉及最迫切的问题:指人们议论纷纷,希望尽快有明确回答、有较强的时间性、指导性的问题。10.提炼主题:记者在占有了大量材料并初步选定了主题以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上升或飞跃,就叫提炼主题,或深化主题。11.综合分析:指让事物反复的在头脑里经历着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的逻辑思维活动,通过这种思考、联想、启发的逐渐积累、扩大和丰富,最后引起认识的飞跃和升华。12.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所获得的材料,无需任何中转环节。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的材料。13.新闻角度:新闻事件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在充分明确报道思想和识别新闻事实价值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整个事件的写作。14.新闻语言: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新闻语言要准确、通俗和简洁。15.新闻结构: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设计方式。a.倒金字塔结构:即指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和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也称“倒三角”结构。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写下去,一段只写一个事实,全部陈述事实,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多用于事件性新闻。b.时间顺序结构:按新闻事件发生至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又通常称为编年体式结构。该结构一般用于线索单一的事件,其遵循的原则是事件自身发生、发展到结束的时间顺序,行文中不允许掺入其他方法c.悬念式结构: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解剖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d.并列式结构: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16.新闻导语:信息开头段落,也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主要类型:a.叙述型:用简洁、朴实的文字把新闻最主要、新鲜的事实直接叙述出来。(1)直述式导语: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推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无需可以修饰,讲究明白无讳。(2)概括式导语:要求新闻事件用简介文字大笔勾勒,搞成“压缩饼干”,令受众一读(听)新闻导语,编队整篇内容有大致了解。b.描写型:运用白描手法,集中、简洁再现事件最有特色的现场情景,以增强新闻感染力和吸引人的导语形式。c.议论型:在该书新闻主要事实的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议的导语形式。新闻导语写作要求:实、简、活。17.新闻背景: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背景是紧扣新闻要素中“为什么”而展开,是对形成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诸种矛盾之间内在的辩证关系,放在一定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中予以剖析与揭示。a.衬托型:也称深度性背景材料。即提供一些鲜为人知、更接近事物本质与真相,与一般性的现实材料作对比、衬托,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厚度。b.解释型:也称诠注性背景材料,本着新闻报道一切以受众接受和明白为原则,凡是报道中涉及的可能使受众产生困惑不解的事实,记者应适时提供这一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环境和条件等背景材料,帮助受众解惑释疑。c.启示型:也称引发性背景材料。即记者在报道中不直接发议论、作解释,只是客观的摆出一些材料,看似与报道的主要事实无直接关联,但含义深远,其引发的弦外之音与该报道主题有着更为密切的逻辑关系。18.新闻结尾:一般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19.社会新闻:指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材料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即工作、上班时间以外所发生的新闻。其特点有: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发性,思想性。20.灾害新闻:即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其特性有:突发性、严肃性、客观性、情感性、科学性。21.风貌通讯:即用以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一般用于反映某个地区、单位发展变化中的新貌,从而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22.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其特点与作用是,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屈才,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23.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手段,能反映任何事的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段,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24.批评性报道:即用以反映和揭露当年工作和生活中的错误、问题及不良现象的报道。其目的是消除消极因素,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25.三、简述(3*10)1.新闻敏感的培养a.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b.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3)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c.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1)要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要立足全局看待问题(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4)要不断增强知识修养d.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因为新闻采访是新闻的一个根本手段,而新闻采访的深浅,则主要取决于记者的工作责任感。只有责任感强了,才酷爱新闻工作,才能实施、处处做有心人,才能使新闻的“雷达”一刻不停地运转,即便“出门跌一跤,也要抓一把土回来”。2.新闻线索的获取a.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它比较简略,没有细节,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段或概况,它只能将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在记者的头脑之中。b.新闻线索的作用:它可以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致方向和范围,给记者提供了感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c.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6)通过互联网搜索d.运用新闻线索时的注意事项:(1)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3.坚持真实性a.真实性:即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称为准确性。主张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老老实实的按照事物本来面目去反映它、解释它,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真实性是新闻事业的生命所系,是取信于民的力量所在,也是新闻学起码的常识,失实虚假报道则是对真实的反动。b.真实性的具体要求:(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
本文标题: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刘海贵著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7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