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苏教版初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经受风险考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可靠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思想。(二)党的基本路线: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最基本国情(科学论断):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这是党和国家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四)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促进国民建设又好又快。(六)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强大动力。思想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保证。两者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解放发展生产力。(七)改革的目的:解放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发展人民民主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九)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发展生产力(根本任务),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根本目的、最终目标)(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十一)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十二)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一国两制基本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政策:公有制政策(巩固、发展)、非公有制政策(鼓励、支持、引导)三农政策2(十三)涉及人民利益的知识点:(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要求);(4)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5)是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表现;(6)是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思想的体现;(7)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8)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9)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宿;(9)是“三个有利于”之一;(10)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表现:(1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都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十四)涉及党的知识点:(1)党的性质;(2)党的宗旨;(3)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6)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政治建设目标:发展人民民主(二)内容: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三)发展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把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本质要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机统一起来。(四)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五)国家机关之间关系:权力机关产生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要对权力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六)人民是国家权力的间接行使者;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七)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立法权(法)、任免权(人)、决定权(将来)、监督权(过去)〕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八)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九)依法治国:主体:人民核心:依宪治国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根本目的(与以德治国一致):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国家:①前提:立法机关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②关键:行政机关依法行政;③必备条件:司法机关公正司法;④群众基础:加强法制教育(普法),提高公民法制观念。(2)公民:五法(学法、懂法,增强法制观念,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敢于、善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3(十)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的内容:权利和义务。权利的特点:平等、广泛、真实义务的特点:强制性(十一)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具有一致性),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十二)怎样正确行使权利?1.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要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行使权利时,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十三)怎样维权?1.权利请求;2.寻求帮助(家长、学校、社会、国家机关);3.向人民法院起诉。(十四)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经济权利:财产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权利(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文化权利:(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但两者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二)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经济类型地位作用政策公有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P124巩固、发展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P123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12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125鼓励、支持、引导(四)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五)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为主体(公有制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各种所有制经济,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四大生产要素)。(六)共同富裕:(根本目的)途径:先富,根本途径:解放发展生产力。(七)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核心)、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八)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1.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实施西部大开发;(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坚持以人4为本的科学发展观;(5)坚持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6)取消农业税;(7)农村医疗体制改革;(8)实行最低生活保障;(9)推进希望工程、春蕾工程;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先进文化:核心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基础工程: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二)怎样建设先进文化:批判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三)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四)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五)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综合国力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国际竞争本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七)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苏教版初三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8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