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国环保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环保行业研究报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盛,环保市场也出现迅速发展的势头。水供应、废水处理,回收、循环和废弃物管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及再制造。金地毯大数据中心指出,环保行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环境监测行业是个高成长性,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场增量空间大,技术壁垒偏高,同时遍及环保产业各个环节的细分行业。一、环保行业的发展现状环境保护作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重要手段,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环境保护”这一术语被广泛的采用。如前苏联将“自然保护”这仪传统用语逐渐改为“环境保护”;中国在1956年提出了“综合利用”工业废物方针,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三废”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概念,到20世纪70年代改用“环境保护”这一比较科学的概念。中国重视环保还比较晚,现在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还有差距,能够称得上环保政府的并不多见。所以谈环保市民还为时过早。当前,环保行业的发展日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环境保护要求我们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中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同时,环保技术是环保产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环保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我国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主导技术与产品可以基本满足市场的需要,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大型城镇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填埋、焚烧发电、除尘脱硫、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方面,已具备依靠自有技术进行工程建设与设备配套的能力。虽然我国的环保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保产业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开发能力弱,技术含量较低,产品质量不佳,品种也不丰富,经济效益也不明显。其关键原因主要是我国环保技术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环保产业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比较落后,环境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第二,高端研发人员匮乏;第三,环保科研机构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研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第四,与环保产业的发展相对应,环境技术的分布也存在着明显地区差异和不平衡性,其发展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的环保技术水平发展较快。二、国际环保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上占有绝对的优势,2013年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7518.79亿英镑。2013年全球环保产业中水供应、废水处理领域市场规模最大,达到2689.23亿英镑;其次是回收、循环领域,市场规模达到2153.47亿英镑;废物管理领域的市场规模位居第三位,达到1615.80亿英镑。据《2016-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表明:从地域分布看,全球广义环保产业(包括低碳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市场中亚洲占据的市场份额为38%;美洲和欧洲位居其后,分别占据30%和28%的市场份额。从广义环保产业规模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来看,处于发展中国家范围内的中国、印度和巴西分别位居第二、第四和第八位。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在全球的份额中比重较小,但其需求增长极为迅速。目前世界上环保产业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美国是当今环保市场最大国家,占全球环保产业总值的1/3。日本环保产业在洁净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发展迅速,如绿色汽车和运输设备生产居世界前列,节能产品和生物技术也是日本环保产业集中发展的对象,2010年日本环保产业的产值为354亿美元。环保装备产业的重点企业有: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东芝、三菱重工、川崎重工、西门子AG发电公司、弗洛特威务环保有限公司等。从世界环保产业发展趋势看,环保装备将向成套化、尖端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环保产业由终端向源流控制发展,其发展重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与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方面。此外,当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给世界环保装备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和挑战。我国环保行业产值从2012年的3万亿增长到2014年的3.98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5.2%。2013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我国节能环保行业产值年均增速应在15%以上,因此预计2017年能超过6万亿。加上近年来不断颁发的环保政策的助推,未来我国环保行业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生态建设包括环保和园林建设,即一方面加大环保投入,对现有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另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01234567201220132014201520162017环保行业产值(万亿元)环保行业产值(万亿元)我国环保行业产值从2012年的3万亿增长到2014年的3.98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5.2%。2013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我国节能环保行业产值年均增速应在15%以上,因此预计2017年能超过6万亿。欧洲、美国、日本等国环保产业投资占GDP的比重一般介于2.5%—3.0%,而我国2010年环保产业投资占GDP比重只有1.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行业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环保行业市场全景评估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中指出:2014年环保行业营业收入约3.98万亿元,;国家规划要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总额年均增长率约30%,在环保产业中的比重约15%。另外,根据环保部等三部委的联合调查,2011年,全国环保行业从业单位23,820个,从业人员319.5万人,年营业收入30,752.5亿元,年营业利润2,777.2亿元,与2000年相比,除从业人员数量基本持平外,其它三项指标则分别增长了0.31倍,17.2倍和15.7倍,产业总体规模显著扩大。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三、中国环保行业现状分析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力促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节能环保产业正在开启全新的需求空间,迎来发展的新纪元。政策的推动也使得这些潜在的节能环保需求变为真实存在的巨大市场空间,吸引各种资本和企业的汇聚,拉动新的就业需求。金地毯大数据中心指出,我国环保产业链的总体生产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上水平,发达国家的中下水平,最脆弱为运营环节,其次为工程,产品较好。在水污染治理产业链中处于下游的运营环节最为重要,主要原因之一是能运营好是上游的好设备、好工程设施的最好检验。从污水处理产业链上的上游来看,上游的设备、药剂等占据了产业链收入的53%,市场分裂毛利率低,超滤膜值得关注。据了解,污水处理行业的上游主要表现两个特点:一方面产品种类繁多、市场分割严重;另一方面竞争较激烈、利润率相对较低。根据《中国环保产业》的统计,样本企业产品数量总计在2500种左右,水处理药剂、材料、检测仪等种类都在100余种,每种产品对应的收入不过两百万元,利润更是不到一百万元。目前国内污水处理设备生产厂家大多规模不大,并以民营企业为主,能够提供成套设备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以生产成熟的单机产品为主。除了本土企业,利用国外技术的合资企业是这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据了高端设备市场,国内企业则集中在管材、水泵、风机等传统产品市场。在上市公司中,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消毒设备、超滤膜、反渗透膜、水泵和鼓风机等,药剂包括活性炭和聚丙烯酰胺。从污水处理产业链上的中游来看,市场推崇膜技术,产业延伸趋势。膜技术是依托材料技术进步而促使传统的物理过滤工艺革新应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新形式,是近四十年数十数百件新形式中一种。目前,膜法饮用水净化工艺在我国城镇供水领域的占比仍较低,国内使用膜技术处理的主要是企业和工业园区,但是成本高,一般在4000-5000/吨水,珠三角地区的主要客户是涉及重金属的电子行业。国内的应用技术比较成熟,但是材料大部分还是依赖国外进口。从污水处理产业链上的下游来看,市场有待打开,潜力高于上游。下游的运营包括工业废水以及市政生活污水处理。总体来看,在处理技术、运行波动、资金支持等几大问题上,我国工业废水第三方运营的市场门槛要高于市政生活污水,这也造成了目前国内成规模的运营工业废水处理的企业非常少,主要参与的是国外具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公司,如威立雅、联合环境、中法水务等。国内的企业如创业环保(600874,股吧)、中电远达(600292,股吧)、桑德国际等,均参与个别项目。雾霾、PM2.5、空气污染、温室效应,近几年,当这些热门词汇以特殊事件的方式频繁出现在媒体和公众视线中,对环保的关注也随之逐渐升温,节能环保作为新兴产业也在全球关注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有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或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节能环保产业未来有望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正在开启全新的需求空间,迎来发展的新纪元。它在节能降耗、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等方面的使命和责任几乎包含了所有产业,在农业方面,包括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其他环境友好型农业活动逐渐占据主体;在工业方面,致力于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业技术和装备,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降本增效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服务业而言,设计、规划、咨询、总集成、总承包、维护、管理、运营、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方面的节能环保服务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并选择,从而形成市场中一支突飞猛进发展的新力量。政策的推动也使得这些潜在的节能环保需求变为真实存在的巨大市场空间,吸引各种资本和企业的汇聚,拉动新的就业需求。当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实现
本文标题:中国环保行业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8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