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提倡在文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2.什么是“三红一歌”。三红一歌是革命历史题材的代表作品,分别是《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3.怎样理解《红旗谱》的民族风格:内容上:鲜明的民族气魄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斗争,将这些战斗都放在传统的民间风俗中体现、人物:都是土生土长的,继承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和为朋友两肋插刀。情节:擅长从那些具有民族风味和日常生活中提炼典型细节。语言:渗透着浓郁的泥土味和生活气息,具有民族化、群众化、个性化、多样化,雄浑而细腻,质朴而优美,明朗而深沉。4.以《百合花》为例,谈谈茹志娟的创作特色:在选材立意上:小处落墨,以一概全,精雕细刻在人物塑造上:普通人,人情美,通过一点显示全身。在结构手法上:情节单纯明快,结构整齐精巧,布局匀称别致在语言风格上:风格清新俊逸,语言平实优美5.赵树理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创作风格?《小二黑结婚》《下乡集》《赵树理小说选》《三里湾》创作风格:a.注重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注意人物形象多样化,努力根据实际创作出多种多样的人物来。b.努力探索文学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c.语言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明白晓畅建明生动,又耐人寻味,富有表现力,增加了风趣,乐观的生活气息。d.表现形式上,重视民族的传统艺术技巧,顺当流畅而又曲折有味,在叙事与写景的关系上,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富有特色的民族语言,高超的传统艺术技巧。6.分析梁斌《红旗谱》中朱老忠,严志和,杨沫《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柳青《创业史》梁三老汉的形象。朱老忠:出水才看两腿泥,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的新农民英雄形象的艺术典型。他为朋友两肋插刀,急公好义,有胆识坚忍不拔,在他身上体现了深广的历史内容。小说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中,通过各种境遇多侧面地全面刻画,人物形象十分丰满,栩栩如生。严志和:严是一条具有真实人性的乡村世界中相当少见的硬汉子形象,具有突出乡土根性的农民形象,一种貌似软弱的生命坚韧。林道静:通过林道静的成长,刻画了国难当头时走着不同道路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是女性形象,小说以林道静的成长独立和解放过程为线索,立体地反映了“一二﹒九“运动前后动荡年代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为沉沦中的女性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生动演绎了一位青年女性奋斗成长的一生。梁三老汉: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具有农民的保守性,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作者精彩地刻画这个矛盾着的双重性格,并着重表现了这个人物走上社会主义的艰难历程,把一个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是思想性格的转变,及其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的,痛苦的斗争过程。7.老舍的《茶馆》思想艺术成就:采用人像展览式(以人物为主,人物代故事,用人物速写组成时代剪影)来组织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用人物塑型。角度的选择:以茶馆作为固定点,通过茶馆这个窗口透视整个社会,整个人生。人物塑造: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对每个角色都说自己的事,无关紧要的人物采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抛弃传统结构,纵向的老框框,不追求情节的起承转合,不以一人一事来写,而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力求表现社会的各种形态。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善良人,普通人,小人物的命运结局语言含蓄、生动、精炼、幽默、风趣、个性化。8.谈谈郭沫若,田汉历史剧的特色:郭沫若:a.具有主情和偏重写意的特点,即抛弃对历史的生硬记录,对史实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和表现历史精神b.浓郁的诗的意境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的气息c.不以戏剧情节的曲折见长,而是十分注重戏剧场面的历史感,真实感和剧中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d.善于根据不同题材的要求,安排人物关系,组织尖锐的戏剧冲突。田汉:a.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在掌握历史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和虚构一些情节和细节。b.刻画了一些性格丰满,富有光彩的形象。C.采用戏中戏的结构。d.语言艺术上以诗入句。e.浓厚的抒情风格,诗情与剧情融于一体。9.何为“第四种剧本”:产生于1956年至1957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的社会问题剧。作品风格清新,抒写人情人性,张扬人道主义精神,大胆突破禁区,干预生活,曾经引起很大关注。10.新辞赋体:由郭小川创作的,吸收楚辞汉赋的某些特点,融进民歌的优点,大量采用铺陈排比,自然流畅,音调铿锵的长句体和短句体,铺陈渲染,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内部的严谨,强化了诗的形式美、节奏美和抒情气氛。11.楼梯式:由贺敬之创作的,学习改造了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又在新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学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结果,基本上是长句,但按照作者风格,感情强调重点加以分割,称为“长句插行”,排列上对齐,具有古典诗歌的对称美。12.比较分析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诗歌创作特色同:a.从创作经历上:两人都是在革命年代打下的基础,同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写政治抒情诗闻名文坛。b.在内容表达上:都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浓厚的时代色彩,注重表现政治生活。C.艺术技巧上:都讲究虚实结合,风格上都是豪放派,雄浑高昂。异:a.内容上:郭歌颂时代,揭露生活的矛盾和自我内心的矛盾;贺完全是歌颂。b.手法上:郭采取革命浪漫主义,郭注重写意传神;贺采取现实主义,郭注重写实象征。C.形式上:都是革新的,郭是新辞赋体,贺是楼梯式。D.语言风格上:郭激越富丽,贺纯朴稳健。13.谈谈闻捷的《天山牧歌》的突出特点:情感内容注重人们的心灵。捕捉富有诗意的生活片段。浓厚的民族风貌和强烈的地方色彩。清新优美的边陲小夜曲。14.1949年至1966年散文的发展情况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发展状况:a.内容上:反映抗美援朝战争,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b.文体:抒情散文异常活跃,报告文学的新发展,尖锐泼辣的杂文c.审美特征:选材上以“时代精神“为准则,艺术构思上的”诗化现象“,审美层次上的日趋简单化。经验教训:散文特写承续了战争年代的“延安散文“的审美风范:”光明、乐观的颂歌基调,朴实、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精神,刚健的战斗风格,客观写实的体制。“历史特点:”真实性胜过文学性,生活气息胜过艺术风采,战斗作用胜过审美价值。“15.比较分析杨朔、刘白羽和秦牧的散文从气质和创作态度:杨朔---诗人气质---散文---诗刘白羽---战士---散文---武器秦牧---学者---散文---无所不谈选材上:杨朔是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刘白羽是选取壮美的景物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秦牧是选取丰富多彩,涉笔成趣。构思上:杨朔是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诗意;刘白羽是从纵的方面进行联想;秦牧是触类旁通,左右逢源。语言上:杨朔清新委婉;刘白羽刚健绚丽,气势雄浑;秦牧自然亲切,讲究文采。抒情上:杨朔是一座庄园,刘白羽是一团烈火,秦牧是一座花城。16.如何辩证的评价“样板戏“?样板戏开了一个戏曲表现程式改革的先河。对传统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对现代人物利用程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对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但是,诚如中国几十年的社会政治活动一样,我们在否定某人言论的时候,也往往否定了某人的历史功绩,在否定事物的同时,也否定了人的一切。对样板戏的否定导致了我们进入新时期以来戏曲改革的停步不前甚至倒退,甚至出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严重缺失。17.毛泽东诗歌赏析思想内容:a.现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壮丽画卷。b.伟大的革命及形象的真实写照。C.体现真挚的革命友情。艺术特色:a.有力地反映生活的变革,表现现实与理想的对立统一。b.虚为实用,虚实相融。c.以动为主,动静相宜。18.什么是伤痕,反思,改革,寻根文学?伤痕文学:控诉揭露“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严重创伤,始于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和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反思文学:由“控诉文化大革命”发展到反省建国以来的历史,试图揭示诸多人生悲剧产生的原因,如:王蒙,李国文、从维熙、张贤亮。改革文学:伴随着农村和城市改革大潮的兴起,改革文学也应运而生。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乔厂长上任记》寻根文学:超越了社会政治局面,突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名族性格进行了文化学的思考。19.谈谈莫言小说?在言说的气质上具有质异性:以民间立场消解官方话语,凸显自由意志以颠覆压抑人性的文化传统,以土匪形象解构典型英雄,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并在感觉与语言、人称和视角、声音与色彩,文体与结构等的综合使用上具有探索性与实验性,尤其以站在民间立场的写作引人关注。20.谈谈朦胧诗:产生于80年前后,被称作新思潮,由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六大诗人组成,文革动乱造成复杂思绪在诗歌上的曲折反映;对以往诗歌过于直入,浅显的不满,热衷于外来诗歌,特别是西方现代派的借鉴。特征:a.在思想内容上:对生活的怀疑,不满,变革。b.构思技巧上:强调自我,展示个性。c.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朦胧美,往往是象征,暗示,通感并用将生活扭曲,表示作者心滤的现实。21.巴金《随想录》的特点:“真实与真诚“,是散文文体的基本精神与品格,巴金在《随想录》中“说真话”,就文体价值意义来说,标志着散文告别浮夸说谎,进入说真话抒真情的时代,作者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显示了作者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22.什么是学者式文化散文?新时期学者式文化散文蓬勃兴起,发挥了学者兼作者的优势,以知识为学养,站在一定高度的文化基点,审视社会,反思历史,关注人性。代表作者有:汪曾祺的《蒲桥集》,张中行的《负暄琐话》,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周涛的《游牧长城》23.沙叶新的《陈毅市长》采用什么结构形式?冰糖葫芦式24.谈谈高行健的“探索戏剧”?情节的突破:a.矛盾性情境,相互对立,互相排斥的情节因子并存。b.荒诞性情境:不合理的情节,不合乎生活事理,对人与人畸形关系的反思结构的突破:情节结构,块状结构,高宣称建设复调戏剧,以单一的象征来总领和统一多重的主题戏剧表现方法的突破:戏剧叙述形式的变化;戏剧表现手段的突破。25.新时期中篇小说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文化大革命”的宣告结束,新时期文学论争与思潮,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的序幕。市场语境下的文学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态度都发生了转变,主要有消解中心、崇尚世俗享乐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和人文精神讨论下的文化思潮。26.分析刘心武《班主任》中谢惠敏,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中乔光朴,谌容《人到中年》中陆文婷,高晓声《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的形象。谢惠敏:a.她是一个要求进步的孩子,她身上有着劳动人民闪光的一面。b.她作为班团支书,是一个很敏感的女生,尤其是涉及政治的问题,动不动就喜欢搬用政治大道理。c.她只读“过滤”好的书,丧失了自主分析的能力,她受到左的荼害,以至于颠倒是非。陆文婷:a.作为医生,她对自己的工作全身全意,默默无闻,不事张扬,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b.作为妻子和母亲,她感情细腻,体贴温存,珍视家庭。c.作者将这种角色的冲突与矛盾放在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予以表现,从而揭示出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陈奂生:陈奂生终日劳碌,半生清苦;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时来运转,受宠若惊;眼花缭乱,呆头木脑;不暗世道,白白自讨羞辱,但随即又自抬身价。他是新时期勤劳善良,希望过好生活,但又愚昧麻木、观念落后的农民的典型。27.分析高晓声的农村小说的特色和形象。特色:高晓声从农民生活出发,利用一系列真实而质朴的细节表现农民的命运,反映农民的心灵世界,在乡土文化的反映和农民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贴近农民
本文标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8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