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国画,也叫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中国人物画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体系,以顾偿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细密精致而富丽”的画风。造型准确精细,色彩鲜艳富丽,称之为“密体”;以张僧繇为代表的简练概括的画风,人物造型简练,赋彩单纯“迹简意淡而雅正”称之为“疏体”。唐代吴道子突破了当时工细密描、重彩积染的一般画风,创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吴道子作画时“落笔生风”,在用线上,追求遒劲雄壮,飞扬流动的美感,即所谓“吴带当风”,在用色上,“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绩素”即所谓“吴装”。张僧繇东晋顾恺之《女士箴图》吴道子唐代两宋人物画相当发达,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物画家,题材范围也比过去更加广泛。元代以后,由于主流转入山水和花鸟,人物画走向衰微。明清和近代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人物画家,特别是任伯年,继承文人画的笔墨,大胆吸收西洋画的技法,他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善于汲取外来艺术的长处,从而创造了雅俗共赏的风格,拓宽了人物画的,创作途径,对现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任伯年中国花鸟画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举凡花卉、翎毛、走兽、草虫、鳞介、蔬果、树石、器物、池沼、溪潭、林莽、草地等等,除人物以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属于花鸟画的表现范畴。生活中的花鸟本身就有着人们共同感受的自然美,它们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心旷神怡,如牡丹之富丽,水仙之素雅,松竹之刚劲,藤萝之繁茂以及仙鹤之举止不凡,雄鹰之志在千里,孔雀之美丽卓艳……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美的共鸣。出水芙蓉图(中国画)中国的花鸟画不仅是表现花鸟之美,而且是以描绘花鸟为媒介,抒发和表达人的观念和情感。历代中国花鸟画家巧妙地运用喻、比、兴等手法,通过富于情感的花鸟形象,表述画家对当时的社会、人生的体验和认识。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畏“千磨万折”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坎坷、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的刚正不阿、孤做倔强的性格。清郑板桥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美术史学者一致认为是:“始于唐、成于宋、变于元。”虽然早在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上已出现了山水树木,但它是作为人物的背景,有浓厚的装饰风味,现在所能看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其基本画法是有勾无皴,极重视色彩,所描绘的湖光春色艳丽明媚。唐代以李思训、李昭通父子为代表的一批青绿山水画家,继承并发扬这一传统。盛唐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王维、张璪及中晚唐画家创造了水墨山水,此即山水画“始于唐”。五代两宋山水画发展很快并达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理法大备,名家辈出,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即所谓“成于宋”。元代始于赵孟兆页,完成于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又一次重要变革,摆脱了宋人院体画风格,重视主观抒发,追求简淡高逸、苍茫深秀的艺术情趣。他们用于笔鼓擦代替湿笔晕染,逐渐用纸张代替绢素,此即“变于元”。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山水画发展脉络概况魏晋时期萌芽隋:独立成画科隋:游春图展子虔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北宗:水墨山水唐:王维唐:李思训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南宗: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北宋无我之境重在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描写,画家为自然服务。南宋追求细节真实和诗的意境重诗情画意。元代有我之境重在抒发画家内心思想情感,自然景物描写为次。明清两代画派纷起,风格多样,技法更加丰富。但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创作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崇古守旧,以模仿为主,强调笔墨技巧,脱离现实生活,明代董其昌是这倾向的代表人物;另一种倾向是打破前人陈规,勇于革新,创造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山水画。清初“四僧”是这种倾向的代表人物。明唐寅《山路松声图》清王翚《秋山问道图》元明清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主流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干草车(油画)康斯泰勃尔(英)六君子图倪瓒元《青卞隐居图》元王蒙高远深远平远《早春图》北宋郭熙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形”的目的是为了“神”,“神”的基础是“形”。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表现任何形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齐白石作品欣赏潘天寿作品欣赏《露气》潘天寿作品欣赏局部局部吴昌硕作品欣赏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潘天寿的《露气》充分发挥了中国画以线为主的表现方法,造型概括,风骨遒劲,用笔果断老练,画面苍茫厚重。吴昌硕在作品中用雄厚有力的书法用笔,营造出的形式美感,沉厚、古拙;把以书入画的文人画传统推到极致。中国画用色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没骨、勾勒填彩、泼墨泼彩等,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千里江山图》王希孟游春图展子虔富春山居图黄公望雪山红树图轴张僧瑶江干雪霁图卷(局部)王维溪山行旅图范宽青卞隐居图王蒙山水清音石涛中国画的形式美扇面折扇与团扇扇面:我国民族传统艺术品之一的扇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宋元起历代都有扇面佳品流传下来。宋元时期多为圆形团扇,从明代起才有折扇。扇面上是名家书法和绘画,扇骨多是竹或骨制品,雕刻着山水、人物,构成一件极具精美完整的艺术品,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遗产之一。关于作品册页手卷框裱《花卉四条屏》条屏齐白石立轴诗塘:就是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画上端较细的叫“天杆”,下端较粗的叫“地杆”。轴头:就是在地杆两端按的轴头,轴头多数是用红木、紫檀、牛角、象牙制品,轴头不仅增加画轴的美观,而且展卷灵活。天杆天头诗塘画幅地头轴杆轴头立轴:立轴适合远看,横幅、长卷适于近视。立轴先看整体,后看局部;长卷先看局部,再引伸到全貌。中国画的形制是灵活变化、丰富多样的。这一点非常适合现代绘画原则。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象的物象叫做章法。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画面增色。中国画的装裱也很讲究,使形制的外在结构形式更加完美。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气韵生动: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以前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作为凭借,不能随意的主观臆造。也就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随类赋彩:则是指色彩的应用了,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较小。经营位置:则是指构图。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匿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传移模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踏歌图》马远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洲蓑立翁,独钓寒江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寒江独钓图马远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园齐白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一帘山色雨初晴黄秋园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平沙落雁傅报石雪图马远(宋)大漠吴冠中野山小山图张大千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青张大千张大千泼墨荷花董其昌明代蓝瑛(江秋水图)黄慎作品欣赏恽寿平李蝉谢谢观赏!LOGOPage76本学期教学内容中国画环保手工的创意设计中国画概述、工笔线描、工笔花鸟中国美术史儿童水墨----蔬果.鱼虫.动物.人物杯、碗、碟、盒、瓶的创意设计蛋壳、石头、环保服饰、其它材料创意设计课前音乐中国画的基础知识魏峰电影欣赏--《淘气的金丝猴》思考:这部动画片在制作技法上有什么特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导演:胡进庆中国画,又简称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泛指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狭义的国画仅指水墨画,而广义的国画则是中国传统风格的壁画、锦画、刺绣、水墨画、石刻乃至年画和陶瓷上的绘画等的艺术,也包括近代的中国油画和水彩画等。中国画早期中国绘画是画在丝绸上的,隋唐年间,宫廷人物画大为发展,到南唐年间,人物画的优美的写实手法发展。五代时期的花鸟画绘画繁荣,宋建立画院,专攻道释人物、肖像、花鸟的画家很多。元代的绘画,文人画兴起,人物画相对减少。山水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代的绘画山水,花鸟成绩卓著,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晚期水墨文人画占据主流。清朝时期的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及水墨写意画盛行。近代中国画家开始尝试西方画法,而油画亦在此时引入中国。中国画简史笔墨纸砚中国画所需工具--文房四宝笔传统的毛笔从性能上分,有软毫、硬毫、兼毫。软毫笔,一般是用羊毫加工制成,笔头较粗。特点是柔软、吸水量大,多用于晕染。硬毫笔,一般用狼毫加工制成,笔锋较坚挺,弹性较强,笔头尖细,吸水性差,多用于勾线。兼毫笔,是用硬毫与软毫相间制成的,刚柔适中。另外,毛笔还有长锋、短锋和大、中、小号之分。墨中国画对墨情有独钟,一直遵守着“墨主色补”的设色原则,故此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关于用墨,中国画有墨彩、墨阶、墨质、墨性、墨法之分。墨彩墨虽为黑色,但有浓淡、干湿、新旧之分,程度不同,画面会有生动的变化,于是墨便有了色彩。纸宣纸作画,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生宣纸吸水性强,水墨容易渗透,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色,适合于画工笔画。砚砚,是磨墨用的,最负盛名
本文标题:中国画的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9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