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中国留学生为什么更爱国
中国留学生为什么更爱国?我刚到英国读书的时候,曾经收到过一封学校发给全体学生的邮件。邮件主要是提醒学生最近伦敦安全状况不佳,要注意防盗防骗。让我不解的是,邮件专门提及了最近发生在中国学生身上的受骗和失窃案例,而言辞之间带有一丝嘲讽。这让我感到了冒犯。一开始,我担心自己想多了,于是就征求了印度、美国和法国室友对此的看法。他们与我意见一致,于是我立马回邮件指出他们这样描述中国学生是不恰当的。学校办公室倒是很快就回复,邮件里说,他们并不觉得这样的表达有何不妥。于是我二话不说找了中国学联主席,希望他能与学校办公室沟通。然而,他的回复与国内典型的学生会主席如出一辙:邮件说法不妥,但你不要闹事。于是,我又迅速通过QQ联系中国学生一起向学生办公室投诉。学校有规定,只要有五名学生投诉,学校行政人员与学生会代表要组成相关小组处理投诉事宜。然而,我通过各种渠道联络了数十名中国学生,他们均表示愤慨,但无一人愿意与我一起投诉。由于初来乍到,我完全不知应当如何继续我的投诉,只好作罢。然而,让我瞠目结舌的是,一个月后我却被一些中国留学生公开指责为卖国贼。事情的起因是我在辅导课(tutorial)上非常坦率地跟西方人就中国某些社会现象进行学术讨论,其中含有一些批评意见。许多中国留学生本来就气愤于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一听到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居然认可他们的某些批评则更是怒不可遏——而我反驳西方学生的话他们倒是一点都不记得。下课以后,一些中国学生对我口诛笔伐,甚至有人在微博公开指责我的“卖国行径”实在给中国人丢脸,同意者甚众。弄了半天,我反倒成了卖国贼。只是,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表达爱国的方式是骂我不爱国。留学生为什么更爱国?在海外生活过的华人都有体会,中国留学生出国后往往更加爱国。他们的爱国有着更为复杂的情感动因,有时候爱国主义甚至成为他们砥砺自我咬牙坚持的精神支柱。只是,爱国主义的深处流淌着对故土和亲人深深的思念,而爱国常常成为这种思念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少留学生都有过一番体会,看着《舌尖上的中国》泪流满面,逢年过节思乡心切。远离故土和亲人的孤独逐渐吞噬了初来乍到的新鲜感,而每当凄冷的月光洒落桌面,一股思乡之情总是难以抑制地充盈心绪之间。对千里之外同一片土地的思念构成了留学生强烈的共同情感体验,尽管来自五湖四海,但共有的家国记忆让所有留学生怀有同样的身份认同,那就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对故乡的思念之所以如此强烈,一方面确实发自肺腑,另一方面也由留学生难以融入当地社区的孤独感驱动。情感体验可以在人与人的互动中获得,而相对隔绝的个人生活往往使自己只能诉诸于从历史记忆中获得情感体验。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由于语言不过关和文化习俗难以适应,难以与当地人结为好友,遑论融入当地社区了。中国留学生往往喜欢跟本国人扎堆,一起做饭、旅游、聊天、逛街、玩游戏、谈恋爱。有一定数量中国留学生的大学或城市,几乎肯定会存在一个以上的中国留学生亚社群。在这个亚社群中,中国留学生依然延续着相当一部分的中式生活习惯,同时也结合一部分当地的文化习俗。这个亚社群相对保守和封闭,以至于当地人往往视中国留学生为一帮独特的存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用来描述他们实在再贴切不过。保守和封闭的亚社群会不断自我强化社区成员的认同,并且会加剧主流文化对该亚社群文化既已存在的偏见。西方国家系中国留学生最主要的目的地。西方人对中国本来就存在偏见,而偏见的缓解有赖于互动与交流的加强。本来中国留学生应该是一群可以起到加强中国与所在国交流中介作用最合适的群体之一,但他们所形成的保守的亚社群现象却在某些方面加深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某些偏见。更何况,主流文化本来就拥有话语霸权,亚社群的封闭属性更会加强成员对主流人群的偏见观感和受压迫心理。反过来,许多中国留学生就愈发觉得中国人一定要团结。然而,这种心理多少带有偏执色彩。偏执的内群体偏好人类具有内群体偏好的属性,也就是说,人类天然就会“你们”、“他们”和“我们”。爱国就是一种典型的内群体偏好。爱国是一国国民自然的情感表达,它本身是神圣和庄严的。只是人毕竟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或她的爱国情感必然受到社会伦理的规训和建构。在规训和建构之下,人们爱国的方式就会趋同于主流社会意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对父母的爱在古代社会会衍生出愚孝,而这在现代中国人看来是可笑的;西方人对民族的爱会从19世纪开始逐渐衍生出狂热的极端民族主义,而这在全球范围内至今十分活跃。许多留学生在亚社群文化的建构中容易形成偏执的内群体偏好。由于人类天生具有保守天性,那么在保守的亚社群文化中,留学生就更会趋向于强化自我特质。偏执性心理,体现在留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性接收和解读。留学生生活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食品、相对自由的资讯、良好的秩序环境,对国内种种不良现象的体验感会逐渐淡化——短暂的回国与长期生活所获得的体验无法相提并论,因而对祖国的形象认知和认同会更趋于完美化,也就是距离产生美。而他们对生活的国家所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如种族歧视、文化偏见、较差的网购体验、老化的基础设施等则身临其境,难免放大自己的糟糕体验。这就愈发使得留学生怀有对祖国的自豪感,同时也形成了留学生偏见观感激化的恶性循环。保守的内群体偏见是中国留学生的爱国主义的主要特点,它拥有对非我族类更为强烈的消极观感甚至敌意——并不是指对个体。中国留学生亚社群的弱者心态在所有少数族裔社群当中属于比较明显的,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更为敏感。一是由于亚社群成员本来就会存在弱势心态,其次是因为长期以来国内教育过于强调近代中国的悲情色彩,以至于中国留学生面对世界时无法拥有真正的自信。第三,中国人至今遵循着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和“家丑不可外扬”这种隐恶的伦理信条。相比之下,同样爱国的美国留学生面对外国人对美国的嘲讽表现得更为坦然,甚至常常跟别人一起“黑美国”。若中国人这么做,就很难不招致同胞们汹涌的怨愤和无尽的道德审判。留学生最应学会理性爱国不可否认,爱国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但正如我在《哈佛女孩与她的爱国叙事》里所说的那样,爱国之心不应该被对“他者”的偏见和怨愤所占据,那样会使爱国主义成为党同伐异的工具。正如伊斯兰教本质上是一个教人向善的宗教,但世俗层面的纠葛却使得它成为各种极端主义的工具。中国留学生要走出封闭的小圈子,积极融入当地社区。如果他们真正热爱中国,不妨致力于加强中国与当地的文化交流,消除双方隔阂和偏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当然,我们也应该尊重那些不这么做的留学生,只是后者也必须同样学会尊重拥有不同选择的人。在美国(社群),你极少见到有人因为批评美国而被人为是“卖国贼”,或者被人要求“滚出美国”。反而美国主流社会(文化)会对公民不积极融入主流社会、当地社区、社会秩序和推动社区建设的行为比较反感。我们无法确认美国式的爱国主义会成为中国爱国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的爱国主义必须深深地根植于其本土文化之中。然而,爱国主义同样需要融合于普世性的现代文明精神之中,正如时至今日愚孝在现代中国已不再被主流社会接纳。爱国主义本身就在经历现代化的过程,因而我们不妨站在更为宏观和深远的视角去看待当下的爱国主义。即便我们无法拥有贤达智者的见识,也不妨在爱国的时候努力祛除暴戾之气,留存爱人之心。中国留学生爱国是可贵的,但如果他们依然无法摆脱身上的偏执观感和暴戾之气,没有学会西方文明所教导他们的要保持独立于经验的深思明辨(criticalthinking),那这样的景象何尝不令人绝望?毕竟,中国对留学生依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期待。
本文标题:中国留学生为什么更爱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9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