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国社会问题主讲教师:方劲联系方式:13757992179/664179fzfj@zjnu.cn2(一)社会问题的含义•英文Socialproblems:社会问题。•20世纪初欧美国家也用社会病态、社会解组、社会反常、社会失调等名词来指称。二、社会问题的界定3•社会:人们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交互行为与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指一定时期与范围内各种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的总和。•问题:指不符合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的公共生活中的麻烦。4定义:•社会问题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产生和客观存在的,•影响或妨碍社会生活和社会机能,•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并期望与以解决,•且通过社会力量可以解决的社会失调现象。5(二)影响社会问题定义的因素1.一国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2.该国或地区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规范体系);3.研究者本人的理论素养、兴趣、研究视角;4.社会观念的发展变化。61.客观的事实依据;现象、事件、行为•如:14亿人口,18亿亩耕地(三)社会问题的界定条件2.影响大多数(相当数量)人的公共问题•如:一个城市中只有几个人找不到工作。3.违背社会主导价值原则和社会规范如(1)一种现象被某个人所深恶痛绝(2)婚姻与离婚75.社会问题具有可改变性•西方:反对堕胎到保护堕胎的权利•中国:多子多福到控制人口4.社会问题的产生与人的道德抉择有关如(1)自然灾害(2)心脏病与艾滋病8社会问题的三个阶段警觉政策决定改革(四)社会问题的界定过程理查·富勒(RichardC.Fuller)和理查·麦尔兹(RichardR.Myers)——《社会问题发展》9•警觉、察觉政策措施的确立改革行动1.利益受损集团的强烈不满和呼吁;2.敏感集团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察觉、认识、呼唤;3.社会舆论集团及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和推动;4.公众普遍的认识和接受;5.社会权力集团的认可与支持;6.解决社会问题开始。10五、社会问题的类型(一)社会问题的主要分类形式1.二分法偏差行为(犯罪、精神病、吸毒等)社会解组(家庭解组、社区解组、世界人口危机)2.三分法社会性的社会问题(人口、贫穷等)制度性的社会问题(就业问题等)个人性的社会问题(犯罪等)113.四分法个人病态问题(酗酒、自杀等)社会病态问题(离婚、娼妓等)经济病态问题(如贫穷、失业等)社会制度病态问题(如政治腐败等)124.五分法个人调试的失败(如精神病等)社会结构缺憾(如种族等)个人对适应的失败(如离婚后的适应的等)政治与经济问题(如劳工的生活与工作)社会政策与制度的失调(如工业社会的老人)13(二)社会工作面对四种社会问题类型异常群体的社会问题——自杀、精神病越轨群体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婚姻性越轨、吸毒等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失业、贫困、家庭、残疾、老年边缘群体的社会问题——游民、乞讨等14美国1918-1935占主导地位这种理论认为,社会能够有秩序地运转是因为有一系列规范、制度起着制约作用,它控制着个人与群体的行为。但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行为规范受到人们的怀疑,新的规范没有建立起来,或未被人们广泛接受,一时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社会规范、规则、制度对人们的约束力减弱,社会问题便应运而生。二、社会解组论第二章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51、什么是社会解组?社会解组: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运行状态。社会原是有组织的,但是受到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冲击,原有的规范丧失或规范冲突,形成个人解组、家庭解组及社会解组之现象。16“社会解组”与“社会解体”的辨析:社会解体: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社会整合困难,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替代的过程——最严重的社会运行状态。社会解组:尽管社会系统内部存在问题,甚至较严重的问题,但仍可维持原有的社会制度结构和运行方式。17解组的三种形式:1.失范:即社会生活中没有一套现存的社会规则和规范来指导人们应该如何行动;2.文化冲突:即社会生活中两种相互对立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并存使人无所适从;3.崩溃:即价值规范与规范体系完全紊乱,人们各行其是。182、社会解组论社会问题的成因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变迁的影响而产生的失去规则的现象;或是由社会失控而缺少规则所引起的现象。社会变迁物质文明变迁快,非物质文明变迁慢规范丧失或冲突社会解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变迁最强有力的变量是工业化、都市化、移民和科技发展等。193、社会解组论社会问题的治疗——重建社会秩序和规范20由社会解组论演化和发展产生了文化失调论。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认为,一个社会的文化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依赖的,在社会变迁中当各个部分的文化以不同的速度改变时,文化各部分出现较大的差距和错位时,就是文化堕距现象。三、文化失调论(文化堕距论)21一般而言,人们接受物质文化比接受非物质文化容易得多,因此文化的变迁总是从经济、科技等物质文化开始的,然后是制度、习惯、风俗的变迁,最后才是思想观念的变迁,这种变化速度的差距引起了文化失调,造成了社会问题。22关于社会问题的文化失调论见解:社会问题是文化变迁中由于文化的各部分变化的速度不一致而产生的文化失调现象。23如: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但在一些国家,生育制度特别是人们的生育观念仍然主张多子多福,这样就造成人口的急剧膨胀,随之引发出一系列社会矛盾。24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社会适应问题——“文化堕距”视角的分析城市化不断推进,传统农村社区不断被现代城市社区所替代。在城中村改造后,村民存在城市适应问题。即在高楼代替了平房、城市户口代替了农村户口后,他们在城市生存技能、文化素质以及心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与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相比,村民自身的改变相对滞后。“文化堕距”问题在改造后的村民身上表现明显。案例分析25(一)外在身份改变快于内在素质提高——城中村村民缺乏适应城市生活所必需的文化素质与技能。(二)外部环境变化快于心理调适速度——城中村民难以适应自身角色的骤然改变如:生活节奏、时间观念不适应、人际交往的不适应2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兵力不足,美国政府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心理学家对犯人进行战前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家不过多地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表现如何好,如何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专家要求犯人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开赴前线,专家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九、标签论27偏差理论出来后,一些学者对运用偏差论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感兴趣,主要是:什么人、什么状况被定义为偏差角色、偏差行为?由社会中的什么人来进行定义?为什么由这些人来定义和为什么他们有权力来定义?偏差角色、偏差行为被定义后将产生什么结果?假若有些人具有偏差行为可否和如何避免被他人定义?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标签理论。该理论从1954年至今仍有较大影响。28标签理论(代表人物是贝克尔):社会生活中原本并不存在所谓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完全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是因为人们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一些人被贴上越轨行为的标签后,往往会按照标签所定的越轨行为模式去做,结果发展出更多的越轨行为。29初级越轨行为:暂时、试探、好奇、轻微重要人物发现,并公布于众贴上“越轨者”标签次级越轨行为:更多更严重30标签理论:1.很多社会标签不公正。2.越轨行为是相对的。越轨行为只是某些权力集团的主观认定,而不是它的本质属性。3.集中探讨的是越轨过程而非越轨原因。越轨行为是社会的产物,越轨行为是在社会互动中被界定出来。4.解决方法:用贴标签的方法来协助解决社会问题,如果将某种社会状况或行为贴上“适当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标签,社会就会自动消除其对立面。31引申思考:1、不公正的标签很可怕——诸多实例例如:90后自私2、标签理论对于社会工作的启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因此,标签理论对社会工作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32第三章四、吸毒研究的基本理论(一)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越轨行为的过程与学习遵从行为的过程是一样的,都通过交往(与他人的交往)、强化(由奖励和惩罚实现的强化)、模仿(观察式学习)和认定(态度上的认可与否定)等一系列机制实现。——吸毒是一种受到社会因素影响的行为,通过学习过程被习得和持续。33(二)自我堕落理论——当个体通过常规行为去实现自我价值但却连续遭遇挫折或失败时,他会尝试以越轨或自我堕落的方式来提升自尊与满足感。——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失败是吸毒行为发生的诱因。34(三)问题行为理论——根据人格系统、环境系统、行为系统这三种社会心理系统交互影响的模型来分析个体作出问题行为的倾向性。每一个社会心理系统都围绕两方面的因素构成——诱发问题行为的因素和阻止问题行为的因素。——吸毒行为倾向就由这两方面因素在三种社会心理系统之间的力量对比结果而决定。35(四)交互影响理论——越轨行为的产生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常规社会的联系被削弱;二是存在学习和强化越轨行为的社会环境。——不接受父母的教育、不相信正统价值观念、不融入学校教育体制等会削弱与常规社会的联系,继而强化青少年与同龄群体中已有吸毒者的交往,并导致与常规社会联系进一步弱化。36五、毒品亚文化毒品的危害性,已经超越个人的机体向着社会文化的层面扩散。(一)大众化:普遍流行文化毒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流行文化,使用场所多样,使用人群广泛。“上次我去一个大型夜总会,那里的所有服务生都会做这个(指为客人摆设吸食冰毒的器具),你一进包房,一个一个小罐子就已经摆好了。那些‘妈妈’身上都有这些东西,你随便叫一个都可以买到。”37(二)娱乐性:新潮时尚文化一些使用者认为,毒品是一种可以完全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时髦的娱乐方式。“用了这些药物确实有兴奋感,而且会觉得比其他人优越、时尚、前卫,现在又不像以前,去钱柜唱歌没什么意思了,而且简直就是老土。”38(三)身份感:消费符号象征毒品消费作为一种时尚娱乐消费,不仅是一种娱乐式的功能消费满足,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是有钱人玩的文化。“溜冰层次不一样,玩的人都是当地呼风唤雨的人,他们都在玩这个。层次高有安全感,因为毕竟层次越高的人越不想被关进来。”39(四)放纵性:庸俗文化联动毒品带来群体狂欢、尽情宣泄释放的效果,会经常与其他越轨行为结合,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性滥交行为的增加。40第四章:一、用中国概念研究自杀问题的典范——吴飞主要成果:1.《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的信仰和生活》,2001——以华北一个天主教村庄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重新理解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的宗教社会学命题,指出问题的症结并不是宗教能否促进现代化,而是宗教究竟是否可能影响到伦理生活。41当然,其最著名的著作是自杀研究“三部曲”:2.《自杀与美好生活》,2007——从思想史角度深入梳理了西方的人性结构和自杀观念,其中涉及到西方的哲学、基督教、政治哲学和文学。423.《自杀作为中国问题》,2007——侧重澄清中国思想和现实中的自杀问题,以反思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处境。作者认为,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不能靠搬用西方的那些自杀学理论,而要寻找中国文化中的相应观念。要解决自杀问题,也不能仅仅铆在自杀这一现象本身,而要通过它来反观更重要的思想文化问题。434.《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2009——本书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中的“生命”和“正义”的问题,从家之礼、人之
本文标题:中国社会问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0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