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填空题:1.“元四家”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2.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3.顾闳中的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5.《芙蓉锦鸡图》的作者:(赵佶)宋徽宗。6.商代青铜礼人像在哪出土的:四川三星堆。7.明末四僧是谁:石涛,朱耷,弘仁,髡残.8.《林泉高致集》作者:(宋代)郭思。9.图画见闻志作者:宋代郭若虚。10.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11.《千里江山图》作者:宋代画家王希孟。12.周舫的代表作品是纨扇仕女图13.张萱的代表作品是捣练图14.霍去病墓的石雕是马踏匈奴二名词解释:1.什么事饕餮(taotie)纹?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饕餮纹都是以正面形式表现的,它在造型上的主要特点是有一双睁瞪着的双眼,显露出晶莹的光辉和眈眈的威力。眼眶用凸线塑出,上面刻划凹线纹饰,其鼻子往往是器物的中轴线或棱角线为鼻梁。饕餮纹结构严谨,外貌凶猛而庄重,气氛神秘,充满神话般的宗教色彩,给人一种威慑恐怖的感觉充分体现着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2.什么是三远?深远法:通常用于体现从山前到山后的纵深感;平远法:通常用于体现地平线上横向高低展开的开阔感;高远法:通常用于体现从山下往上看的仰视感;透视规律:散点透视有纵向升降展开的画法,中国画论称为高远法;有横向高低展开的画法,称为平远法;还有远近距离展开的画法,称为深远法。3.什么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4.画像石简介:所谓汉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5.什么是“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6.什么是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简答题:1.简述《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共十卷。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美术通史著作,包蕴宏富,见解深微,所保存的资料也十分珍贵,被人誉为画史中的《史记》,地位极高。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对绘画理论诸方面问题作了精详的阐述,时有发挥创见。如他明确提出和肯定的绘画的功用问题,他对谢赫的“六法论”详加阐述而又进一步发挥,他强调辩证地而不是割裂地谈“六法”,更多地要求重视形似之外的“气韵”。他提出了“自然”、“神”,“妙”、“能”、“谨细”这样五个标准,同时就画家的师承、修养诸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有关看法。《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巨著,它总结了前人有关绘画史和绘画理论的研究成果,继承发展了史、论结合的优良传统,开创了绘画通史的科学体例,是我国绘画史和绘画理论方面的“百科全书”。2.简述以荆浩为特点的北方山水特点。唐末五代最具深远影响的山水画家是荆浩。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荆浩创山水笔墨并重论,擅画“云中山顶”,早已提出山水画也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为宋画典范。3.简述顾恺之的画史地位。顾恺之“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人,不但开创了这个学科,而且提出了正确的主张‘传神论’”。“传神论”整合了用笔、用色、外形、动势及服饰等一切绘画手法,使后来的中国绘画突破了传统的象征符号式的描写,向现实主义迈进,开创了艺术自觉的新时尚。“传神论”还使中国绘画摆脱了政治、道德和宗教的附庸地位,凸显了绘画艺术的独立性,孕育了后世特别是唐宋绘画的繁荣局面。“传神论”启蒙了中国绘画理论学科,催生了宗炳、王微、谢赫以及后来的张彦远等一代画论大家。总而言之,作为画家的顾恺之,是六朝时代“登高而招”的传承者,实在有些平庸;作为画论家的顾恺之,则是中国绘画史上独辟弘途的开山祖。真可谓:“何年顾陆丹青手”,画史“传神”虎头痴。4.简述王维山水画的特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谈抒情的意境。特别是他首先采用“破墨”山水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对山水话的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作青绿山水似李思训,作水墨山水近吴道子。同时他首创了破墨山水,尽去了以往山水画的浮华之气,仅用水墨渲淡而成,把原先以勾线为主的山水画,向水墨发展推进了一步。他一生把所有的感情挥洒与山水之间,寄情造意,诗从胸发,画从意出,情景交融,诗画同工,达到了诗画相融的最高境界。5.简述苏轼的文人画理论。苏轼不仅是文人画的最早提倡者,也是文人画基本理论的建立者和杰出的创作实践者。他所提出的文人画理论,至今仍是中国文人画最重要的基础理论。第一,抬高“士人画”,贬低画工。第二,强调诗画一律。第三,强调绘画的娱乐性,忽视作品的思想性。第四,强调创作冲动,有感而发。第五,强调神似。第六,表现方法不受程式束缚,因需而异。第七,强调画外意。第八,强调诗书画结合:“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中心思想强调艺术要充分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尊重艺术本身的规律性,不能干巴巴地说教。他强调“文理自然,姿态横生。”6.简述花鸟画中徐黄异体的特点。答: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7.简述吴门四家的特点。共同特点:吴门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文人笔墨,仇英虽是工匠出身,但画风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四家的绘画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所画山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他们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不同之点:四家的不同之点,是他们的个人画风不同,各有师承体系。沈周、文征明比较接近,但也有所区别,沈周的山水远师量源,、巨然,出入于元回家的黄公望与吴镇,兼取法于马、夏,笔墨挺健,气韵浑厚,形成了粗笔写意的新面貌,开创一代水墨浅络山水的独特风格。特别是他的花卉,继承发展了末末及元代写意花鸟画的传统,笔墨尚朴,风格淡逸,对明代后期水墨写意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文征明在融汇细润文雅,独具一格。8.简述什么是谢赫六法。“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四.分析题:(一)《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份,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1)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2.艺术特色: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第一、内容丰富。《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马,牛、骆驼等牲畜。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清明上河图》中画有1695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业,饶有无穷回味。第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3.整体评价: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
本文标题:中国美术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0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