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美食之旅中国美食之旅是我作为12级新生第一门接触的选修课,因为我生活的环境,我对吃的和旅游是非常在意的,因此在选这门课程之前我就非常的期待,期待这门课程能教会哪里能找到美食以及哪里会比较好玩相当的感兴趣。而在接触了这门课程之后,我确切地感觉到我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这门选修课只有八个课时,但是却教会了我许多东西。而老师用的教学方法也正是我比较喜欢的,通过老师放的视频,我仿佛亲身感受到了不同地方美食的诱惑以及各地风景值得观赏的地方。我还记得在第一节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关于鲁菜的视频。在这节课上,我了解到了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形成于秦汉,宋代后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时发展达到鼎盛。清末民初山东风味的高档菜称霸北京城,被称为“京鲁菜”;绵延千载的“孔府菜”为传统官府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典型。鲁菜火功要求严格(有“火功在山东”之说)、刀工技法多样、造型古朴大气、口味纯正、口感鲜香脆嫩,“堂堂正正,不走偏锋”。鲁菜是我国覆盖面积最广的地方菜,直接影响京津及东北三省,同时对其他菜系(如现代川菜的爆技法、淮扬菜的扒技法)技术工艺的发展亦有较大影响。除此之外,通过视频,我还了解到了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有关。山东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其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如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金乡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鲁菜因为是在山东,所以受文化影响也大。因此鲁菜以清香、脆嫩、味厚而纯正著称,特别精于制汤,清浊分明,堪称一绝。胶东风味亦称福山风味,包括烟台、青岛等胶东沿海地方风味菜。该菜精于海味,善做海鲜,珍馔佳品,肴多海味,且少用佐料提味。此外,胶东菜在花色冷拼的拼制和花色热菜的烹制中,独具特色。孔府菜做工精细,烹调技法全面,尤以烧、炒、煨、炸、扒见长,而且制作过程复杂。以煨、炒、扒等技法烹制的菜肴,往往要经过三四道程序方能完成。“美食不如美器”,孔府历来十分讲究盛器,银、铜等名质餐具俱备。孔府菜的命名也极为讲究,寓意深远。除了鲁菜之外,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各种视频了解到除鲁菜外的八大菜系的各自的特色,甚至还了解了各地方的风俗和有特色的建筑,这些都让我获益良多,所以我非常认同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在上了这么多节课后,我感觉到了八大菜系的各自的特色,也明白了八大菜系并无优劣之分,但是由于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深深地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个人最喜爱的菜系仍是粤菜。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是我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粤菜广义上来说由广府菜(亦称“广州菜”)、潮州菜(亦称“潮汕菜”)、客家菜(亦称“东江菜”)组成。客家菜与潮州菜、广州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粤菜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一向得天独厚。早在西汉《淮南子·精神篇》中就载有粤菜选料的精细和广泛,而且可以想见千余年前的广东人已经对用不同烹调方法烹制不同的异味游刃有余。在此以前,唐代诗人韩愈被贬至潮州,在他的诗中描述潮州人食鲎、蛇、蒲鱼、青蛙、章鱼、江瑶柱等数十种异物,感到很不是滋味。但到南宋时,章鱼等海味已是许多地方菜肴的上品佳肴。在配料和口味方面,采用生食的方法。到后来生食猪牛羊鹿已不多,但生食鱼片,包括生鱼粥等的习惯保留至今。而将白切鸡以仅熟,大腿骨带微血为准,则于今仍是如此。将粤菜的刀工精巧,配料讲究相得益彰,口味注意清而不淡诸特点,表现具体。粤菜还善于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常学常新。苏菜系中的名菜松鼠鳜鱼,饮誉大江南北,但不能上粤菜宴席。虽粤人喜食鼠肉,但鼠辈之名不登大雅之堂。粤菜名厨运用娴熟的刀工将鱼改成小菊花型,名为菊花鱼。如此一改,能一口一块,用筷子及刀叉食用都方便、卫生,苏菜经过改造,便成了粤菜。此外,粤菜烹调方法中的泡、扒、烤、川是从北方菜的爆、扒、烤、氽移植而来。而煎、炸的新法是吸取西菜同类方法改进之后形成的。但粤菜的移植,并不生搬硬套,乃是结合广东原料广博、质地鲜嫩,人们口味喜欢清鲜常新的特点,加以发展,触类旁通。如北方菜的扒,通常是将原料调味后,烤至酥烂,推芡打明油上碟,称为清扒。而粤菜的扒,却是将原料煲或蒸至腻,然后推阔芡扒上,表现多为有料扒。代表作有八珍扒大鸭、鸡丝扒肉脯等。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广州的早茶,潮州的功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粤菜食谱绚丽多姿,烹调法技艺精良,并以其用料广博而杂著称。据粗略估计,粤菜的用料达数千种,举凡各地菜系所用的家养禽畜,水泽鱼虾,粤菜无不用之;而各地所不用的蛇、鼠、猫、狗、山间野味,粤菜则视为上肴。早在南宋周去非《领外代答》就有精辟的记载:“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间野味,有好有丑。山有鳖名蛰,竹有鼠名猷。鸽鹳之足,猎而煮之;鲟鱼之唇,活而脔之,谓之鱼魂,此其珍也。至与遇蛇必捕,不问长短,遇鼠必捉,不问大小。蝙蝠之可恶,蛤蚧之可畏,蝗虫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虫之秽,悉炒而食之;蝗虫之卵,天虾之翼,悉炒而食之。”粤菜杂食之风,常令一些外人瞠目结舌。唐代韩愈被贬至潮州时,见到当地群众嗜食蚝、鳖、蛇、章鱼、青蛙、江珧柱等几十种异物,大为惊异,害怕得“臊腥始发越,咀吞面汗巯。”鲍、参、翅、肚、山珍海味已是许多地方菜之上品了,而蛇、鼠、猫、狸等野味仍为粤菜中具有独特风味的佳肴和药膳。而我作为一个客家人,我则选择侧重介绍一下客家菜。客家菜,也称东江菜。客家人原是中原人,在汉末和北宋后期因避战乱南迁,聚居在粤东一带。其语言、风俗尚保留中原固有的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的乡土风味。客家菜以惠州菜为代表,下油重,口味偏咸,酱料简单,但主料突出。喜用三鸟、畜肉,很少配用菜蔬,河鲜海产也不多。代表品种有:盐焗鸡、酿豆腐、爽口牛丸、三杯鸭等,表现出浓厚的古代中州之食风。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但是我的老家却是广州内的一个以客家文化为主的农村,所以我从小吃的便是客家菜。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一道客家酿豆腐。这道客家酿豆腐可是久负盛名的客家三大名菜之一。把豆腐斜切成约一寸见方的三角块,投入油锅中炸一会,再横切开,在里面塞入猪肉、糯米、大蒜、五香、辣椒粉等拌成的半熟佐料,吃时再撒上些胡椒面、葱花,其味鲜美无比。正月期间有客来访,这个菜被作为整个酒席的头道送酒菜,献给亲友。酿豆腐鲜嫩滑香、营养丰富,是客家人过年的保留菜式。民以食为天,我们国家就是一个崇尚饮食文化的国家,因此我国对于美食的感觉,并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从各种各样的俗语可以看出,饮食文化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因此,对中国美食寻求之旅,不仅仅是对美食的寻求之旅,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精神的寻求之旅。
本文标题:中国美食之旅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0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