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章重点1.强大的古代中国为什么在近代前夕停滞不前了?2.西方为什么要侵略中国?本章难点3.中国有没有可能避免近代的悲惨命运?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2.中西比较与传统中国的衰落3.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案例导入: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哥伦布1451-1506郑和(1371—1435年)VS1405-1433年,中国明朝的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7次率庞大的舰队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435年(宣德八年),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科德)。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一般每次达260余只,人员2.7万多。宝船载重量估计为1500吨,长138米,最大的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哥伦布航行4次,历时13年(1492-1504年).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开始美洲航海探险时所率领的船队只有3只帆船,最大的“圣玛利亚”号仅120吨,长34米。另两只较小的船只有60吨和50吨。哥伦布航海船队规模最大时也只有17只船,最大的船只载重量只有200来吨。比较•从时间上说,郑和首次出海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要早87,1405,1492。•论船队规模,郑和七下西洋,人数多半在2.7万以上;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所统水手分别是87人、140多人、260多人。•从船载物重量看,当时中国大船能载千吨以上比较航海船队性质航海经费来源郑和皇朝特谴舰队国库拨付一切开支哥伦布王室特许的以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或贵族私人航海探险队赞助或直接参与比较航海主要目的航海队的主要成员郑和对外册封和宣扬国威奉差的官吏,卫所官兵招募的水手工匠哥伦布探寻新土地、新岛屿航海冒险家投机新航路搜寻黄金香料海商牧师招募的香料猎获战利品水手工匠等比较航海队扮演的角色郑和官方外交册封使团、朝贡贸易使团哥伦布征服者、殖民者、基督教传播者、通商者、海商者、海盗郑和航行组织形式与哥伦布航行的组织形式完全不同。郑和率领的船队每次出发大都在2。7万人左右,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军人,他们大多是从南京及直隶卫所运粮官军和水军中抽调。这实际上是一支海外远征军,它的派出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开拓南洋贸易。郑和的连续远洋航行,只有高度中央集权,财力雄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出现。哥伦布是私人集资的海外探险活动。为筹集远征的资金,西欧早期的航海家都到处奔走,向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以获取特许状。船只是自备的,更多的是求助商人,是一种契约形式的利益结合。另外一种财源则来自海盗远征。航海资本与海盗远征分不开。因此,西方的早期远洋探险都不可能有很多的船、很大的船,也不可能雇佣很多的船员。从商业利益看,也不需要巨型船舶,这在技术上弱点多,经济上也不划算。哥伦布所率领的远洋航行,是按照西班牙签定的协议书行事,所发现的土地虽然归国王所有,但哥伦布可以“副王”“总督”身份进行管辖,获得所得财物的十分之一,并享有世袭特权等,哥伦布后来一直到死都为在海外远征中的应获权益与西班牙王室争执不休。中华帝国以为自己地大物博,不需与海外贸易;文化观念上与西方差异较大。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观念认为,大国强国征服和消灭小国弱国,文明程度高的国家民族侵略落后民族,恃强凌弱、以众欺寡的野蛮残暴行为,是不义之举。基于这样的社会文化观念,中国虽然是大国强国,是文明程度高的民族,但中国从来不搞对落后民族的掠夺和奴役统治。而哥伦布以西方基督教狂热的十字军精神在海外扩张。基督教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把世界划分为“基督教-异教徒”对立的世界,并以使异教徒皈依圣教、向全世界传播基督教文明作为自己的使命,因此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每到一地都要向印地安人宣读《传告》,公开宣告是奉上帝之命来征服和主宰“野蛮民族”的。他们认为一个大国强国以武力征服和统治小国弱国,是理所当然的事。15世纪,在人类历史面临大转折的关键时刻,当世界期待崇尚和平的中华帝国为人类谱写新篇章时,中国未能抓住时机,利用居世界前列的航海优势,冲破封建社会的枷锁,走向世界,迈入繁荣富强之路,而是缩回了刚踏进海洋的双脚,退守大陆,实行海禁,致使郑和船队偃旗息鼓。而欧洲人的远洋船队,虽起航晚,规模小,比之郑和船队有天攘之别,但却在郑和船队停罢后半个世纪,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完成了世界大航海的伟大事业,用血与火开创了一新世界。历史证明海权决定着历史进程地理大发现后,地理距离所造成的空间障碍比过去变得容易超越了,世界格局发生大变化;西方成为殖民主义,东方变成殖民地。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的一大功绩,殖民主义原始积累则是罪恶滔天。但功绩和罪恶又常常不那么容易一截为二。恩格斯说:“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33页)没有罪恶,历史的停滞打不破,也就不会有进步沿着新航路,西方人先后占据了中国周围国家,接近中国,向中国窥视:1517年葡萄牙人进入广东海面并于1554年踏上澳门;1575年西班牙人出现在福建沿海;1601年荷兰人到达广州并在21年后强占澎湖进而侵夺台湾,直到1662年被郑成功驱逐;1596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给中国皇帝写了一封没有送到的信,要求通商。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1637年英国船只第一次来到中国;1602年,法国船只到东方;1784年美国船出现在广州,带着一个倾慕东方的名字“中国皇后”。对于西洋的通商贸易,中国表现出一种怜恤态度、对西洋人很不理解。广州商行很有限制,西方处于入超,英国为此不满1793年7月,马戛尔尼带六百余人访华,要求扩大贸易。参见柏杨《中国人史纲》下,第213-227页。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发展:方式外交谈判-通商、商品贸易-特殊的商品鸦片-武力进犯-签定不平等条约。中国之强盛•中国的强大是中华先民艰辛奋斗的结果,是汉唐以来延续和积累的产物。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科技一直很发达,在丝绸、青铜器、瓷器、建筑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但是当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中国封建文明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很快败下阵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坐标轴——纵向、横向看中国从纵向看,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即清朝,且处于清朝晚期或衰落时期,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福临、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从横向看,世界上一些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后来又进行技术革命;1644年中国进入清朝。到1840年,中国已落后英国200年。这种大势决定了近代中国命运。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域、四征不庭、揆文奋武”“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固有的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与祖、父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前面从宏观、大趋势方面分析清朝(贬),也要从微观角度评价清朝(褒)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1616年,努尔哈赤在辽宁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清军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清廷入关,定都北京。之后,逐步统一全国。从努尔哈赤算起,清朝共12帝,历时296年。到18世纪,清朝发展到一个高峰,史称“康雍乾盛世”。到18世纪后期,人口已达到3亿左右。清朝版图最大(基本确立了现在中国版图,雄鸡)时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太平洋,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起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版图大,人口多,经济水平不错——1820年GDP占世界33%)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论清王朝说:“清王朝将近三分之二的皇帝都很能干,了解并努力完成他们的责任,三分之一的也都属于中等才智,像明朝那样一连串草包恶棍型的君主,清王朝一个也没有。……”1792年马嘎尔尼来华,马嘎尔尼使团精心挑选了送给皇帝的礼物,其中几乎囊括了欧洲工业文明时代所有技术的结晶,例如望远镜、自鸣钟、乐器、天文仪器,甚至于还包括了热气球和镀铜榴弹炮,乾隆皇帝赐给英国使团的无非是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英国使团的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马嘎尔尼对中国有了一番经典的判断和论述:“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当时的欧洲人追崇中国文化、思想与艺术,在1769年更有人写道:“中国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英国使臣的眼里“盛世”下的危机1.思想方面,政府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防范政策,大兴文字狱,严重制约了社会思想的进步;2.文化方面,清朝统治者编修《四库全书》,虽然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贡献,但清朝统治者又趁机销毁、篡改了大量不符合统治阶级观念的书籍;3.外交方面,闭关锁国,“贸易繁荣”自然也算不上。4.科技方面,轻视热兵器与科技,“科技发达”显然不是。马克思曾表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中西方封建社会比较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是漫长、发展迟滞1、就时间跨度而言:西方封建社会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起到1640年英国革命为止,前后共1164年。中国封建社会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起到1840年,超过2000年,比西方多一倍。2、就历史进程而言,西方是后来者居上,1640年英国革命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由此世界历史进入近代,而当时中国,刚进入清朝,封建社会又持续了200年。从1640年到1840年这200年中,西方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页)与之相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却景物依旧。“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对一度被视‘样板’的中华帝国产生了轻蔑和轻视的态度,以侮辱和谩骂取代了以前的尊敬和颂扬。贫穷而野蛮,落后而停滞,闭塞而傲慢,道德败坏,极度虚弱,再加上腐败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构成了新的,但显然是否定性的西方人的中国观”吴义雄著:《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2.从中西比较看传统中国的衰落•同样的航海,且中国在技术和规模上远远超过了西方,可是东西方的远洋航行却有着不同的内涵、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郑和下西洋之所以没有地理大发现那样的深远影响,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密切相关。•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郑和的远行没有内在的经济动力。•君主专制制度使郑和这支“皇家舰队”其实也是皇权的宣传队,他们到处粘贴的标语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对“利”的蔑视,使郑和的船队并非一支贸易船队,而是一支扬我“皇威”,显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船队。孔子孔子•突出父权、夫权、君权的宗法家长制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显示出强烈的保守色彩。使郑和们没有了再次远航的强劲动力。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质是:•阶级关系:封建地主与农民阶级•经济生产结构:小农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1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