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枫芸中学九年级语文(上)期末综合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知识积累(30分)1.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1分)A.滞.留(zhì)麾.下(huī)诘.难(jié)重蹈覆辙.(zhé)B.旁骛.(wù)亵.渎(xié)聒.噪(guō)一抔.黄土(péng)C.睿.智(ruì)陨.落(yǔn)相契.(qiè)廓.然无累(guó)D.扶掖.(yè)恣.睢(zì)别墅.(yě)庶.竭驽钝(shù)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A、汲.取(jí)阴晦.(huǐ)徒跣.(xiǎn)孜孜..不倦(zīzī)B、愕.然(è)滞.碍(zhì)缟.素(gǎo)咨诹.善道(zōu)C、惘.然(wǎng)拮据.(jū)牡蛎.(lì)舴.艋舟(zhà)D、发窘.(jiǒng)恣睢..(zìsuì)鸿鹄.(hú)一抔.黄土(bēi)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A、弥足珍贵涕泗横流精血诚聚万罐家私B、媚上欺下无与伦比怒不可恶狗血喷头C、饱食终日登峰造极恃才放旷刻骨铭心D、郑重其是袖手旁观高谈阔论面面相觑4、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1分)A.脑羞成怒泥民百姓断章取义谀词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C.歇斯底里根深帝固怀古伤今潮迅D.涕泗横流一愁莫展面面相觑桑梓5、.下边有语病的一句()(1分)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分)A、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B、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7、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1分)A、《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B、《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惟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C、《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孙悟空,在流沙河收沙僧,路经高老庄收猪八戒为徒。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程。D、《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光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本篇文章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8、下列人物与作品、情节搭配不正确的是()(1分)A、范进中举后却又发疯了《儒林外史》B、刘备借口“鸡肋”事件杀杨修《三国演义》C、菲利普不愿和亲弟弟相认《我的叔叔于勒》D、杨志押送金银担《水浒》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1分)A、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运用对偶和比喻,表现了水多、柔的特点。)B、四月的风慢慢地吹着,像用蒲公英的绒线球挠着你的脸,像展开柳丝的枝条,搂着你的脖子,然后在你的面前,打开一瓶淡淡的蜜酒。(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地写了的春天的温柔、甜美。)C、身居斗室,即知天下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谁说多看电视有害无益?(运用对比和设问,说明了多看电视有好处。)D、标题为文章之冠。读书作文不可不正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形象”。(运用比喻,说明了文章标题的重要。)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1分)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C.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D.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的气候。11、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1分)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A.如果从而并非而B.如果从而不仅而且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2C.虽然但是不仅而且D.虽然但是并非而12、下面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词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托着苍鹰豪迈潇洒的形象。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词人自己。C.“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况,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数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1分)A.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1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1分)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传说,这里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①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②当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③1876年左宗棠率军挺进新疆,驱除外寇,拱卫了这片神圣的国土。④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A.③①④②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④①③②15、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1分)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C.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D.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16、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1分)A.《西游记》—吴承恩《水浒传》—施耐庵《聊斋志异》—蒲松龄《儒林外史》-吴敬梓B.《故乡》—小说《藤野先生》—散文《风筝》—散文《看云识天气》-说明文C.香菱、刘姥姥—《红楼梦》星期五—《鲁宾逊漂流记》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D.三顾茅庐—《出师表》温故知新、舍生取义—《孟子》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17、按要求默写古诗文。(6分)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⑵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豪放气概的句子是:,,。⑷“愁”虽然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情绪,但中国古诗词中却不乏以各种方式写愁的名篇佳作,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愁文化”。请写出连续完整的诗句:,。⑸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描写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⑹《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宏伟政治蓝图是,。18、(1)、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1分)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大闹天宫C,诸葛亮——三顾茅庐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2分)19、仿写(2分)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2分)爱心是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1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故乡》C.《藤野先生》D.《阿长与山海经》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21---25题。(9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1、“破阵子”是这首词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2分)2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分)2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故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4、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1分)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25、根据诗意,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2分)①、词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言志。这首词上阕写什么景?有什么特点?答:。②、下阕抒发的感情是:。(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26---32题。(12分)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⑤“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⑦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⑧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6、这篇文章的批驳方法是属驳什么?(1分)27、辨析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中国人”的含义,和“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并说出其他加点“中国人”的含义。(2分)28、这篇驳论文论敌的论点是:。(1分)29、他们用的论据是什么?(2分
本文标题:九年级期末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2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