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中国音乐史部分复习资料
1.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距今约有九千年可考历史的乐器是河南舞阳贾湖古笛。2.周代的六代乐舞是《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大武》。《大武》六代乐舞之一,是西周时期产生的,一部歌颂武王伐纣的大型史诗性乐舞。3.《管子.地圆》和《吕氏春秋.音律》的三分损益法。4.曾侯乙墓编钟是在湖北随县出土的,它是战国时期的乐器。5.相和三调为平调、清调和瑟调。6.产生东汉末年,描写了“聂政刺韩王”这一故事的琴曲是《广陵散》。7.《海青拿天鹅》是元代的一首琵琶曲,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生活。8.华文彬,号秋苹,他所编的《琵琶谱》(清代),是我国最早刊印的琵琶谱。在这套曲谱中,华秋苹创意性的定立了较为完整的琵琶指法记号,为后世琵琶谱集的编定起到了规范作用。9.大司乐:西周时期建立的庞大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职能:1.掌管着宫廷的音乐活动,“成均之法”,指的是乐律学理论。2.掌管着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10.《乐记》是一部儒家的音乐理论著作,有关它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汉儒所作。今存的《乐记》收在汉代传世的《礼记》中。它的主要内容:【1】,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2】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感情【3】礼乐是治理国家的工具。由于《乐记》集中了先秦关于音乐各方面的论述,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它对中国音乐思想的发展和中国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1.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12.相和歌:汉乐府扩建以后,原始的民间歌曲经过乐工们的加工提高,用各种乐器伴奏来表演,被称之为相和歌。13.李延年:汉代乐府协律都尉,汉乐府的实际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汉乐府形成了。重视民间音乐的传统,推动了汉代民间音乐的兴盛,此外,他还作有《新生二十八解》等音乐作品14.鼓吹乐和横吹乐汉代鼓吹乐分两大类:1.鼓吹2.横吹15.京房:西汉元帝的一位乐律学家,京房六十律是他发明的律制,是三分损益法产生了十二律之后,继续往下相生直至六十个律。用途:一是试图解决十二律旋宫音律均等问题;另一是用此来算卦占卜。16.《碣石调.幽兰》:这份乐谱是通用文字记录左手按弦位置,右手如何弹奏来记录音乐的,这种记谱法是减字谱的前身,它属于“指位谱”体系的乐谱,是今存最早的文字谱作品。17.隋唐时期的燕乐指的是皇帝宴享群臣和外国使臣场合中的音乐活动。18.变文:是唐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它源于说唱古代印度的佛教故事。19.曲子:隋唐时期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起来,在城市里流行的一种歌调。20.大曲主要分散曲、中序、破三大部分。21.唐大曲中有一部著名的作品叫《霓裳羽衣》。根据唐代诗人的诗作,这首乐曲在唐代有36段。关于它的产生历史上有一些不同的说法:1.认为作者是唐明皇2.认为是婆罗门曲的易名3.认为是西凉创作,明皇润色。这部作品传到南宋,音乐家姜夔发现了一种十八段版本的商调《霓裳曲》。当时旧谱填词的《霓裳中序第一》。22.敦煌乐谱:是一种四弦四相的琵琶指位谱。23.减字谱: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简化文字谱的古琴记谱法。它是把左手的按弦位置和右手的弹奏法合为一个特殊的“字”。古琴减字谱从隋唐间产生以后,一直沿用到清代。24.唱赚:是一种由鼓、板、笛伴奏,曲式结构上又较为复杂的唱曲形式。是宋代的瓦子里面产生的一种唱曲形式,分为缠合,缠达。25.隋唐时期的曲子发展到宋代,称为词调。26.《梅花三弄》:这个作品相传初为晋代桓伊所作笛曲,后演变为琴曲。“梅花”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三次,并用泛音演奏。这个作品既表现梅花芬芳和它高洁的品质,也寄托了古代文人追求清高脱俗的思想情怀。27.散曲:是金元以来以在北方中原形成的一种艺术性较高的城市唱曲形式,它取代了宋代词调的地位。28.明代人把元曲称为北曲,把产生于南方的南戏称为南曲。29.诸宫调:充分运用宫调变化的长篇说唱形式。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全本诸宫调用了14个宫调,基本曲牌151个。在曲式结构上除用单曲牌之外,还运用重复曲牌加尾声组成的一套和若干曲牌加尾声组成的缠令形式。30.鼓子词:宋代的说唱艺术形式。从文体看,它是由散文和韵文相间的。散文部分应是说的部分;韵文部分则是唱的部分。鼓子词的说唱,除有“说”者外,还有“唱”者---歌伴,并兼乐器伴奏。31.陶真是一种较为通俗的说唱,而崖词是一种比较高雅的说唱。3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是被后人誉为南宋“婉约派”的第一个人物。著作有《白石道人歌曲》,琴歌《古怨》一首,《越九歌》十首,《溪梅令》《扬州慢》等。33.蔡元定:南宋知名学者,制定了十八律。十八律,是用三分损益法在求得十二律之后,继续相生再找六律而成十八律。后六个律称为变律。十八律制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旋宫时各宫的音律均等。34.宋杂剧的结构:艳段、正杂剧、散段35.元杂剧的结构:结构是一本四折,此外还有楔子,用在第一折之前或两折之间,主要是通过角色的自述来介绍人物和点明情节要点。元杂剧主要一人主唱,其他人帮腔。杂剧的表演分唱、白、科三方面;在文字上则要求一折通押一韵。杂剧的音乐是用的曲牌音乐,杂剧音乐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一折一宫二是曲牌联缀的结构形式,其中又分为(1)单一曲牌的连接(2)两曲牌交替连用(3)同曲牌变体连用(4)以一个固定曲牌穿插在一套曲牌之中(5)一套曲牌之中插入其他宫调的曲牌元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板、鼓、锣。音乐特点是用七声音阶,字多声少,节奏强烈、也较快,风格粗犷,雄健。元杂剧代表作品:《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西厢记》《汉宫秋》36.明代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37.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是京剧的第一代艺人。338.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被称为京剧“新三派”。39.新法密律是明代律学家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郑卫之音40.俗乐之中,影响最大的是郑国和卫国的音乐。从《诗经》留存的郑国和卫国的作品看,正是由于它们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的世俗生活和男女之间的爱情,而被儒家斥之为“郑卫之音”。今人研究又认为,郑,卫两国的音乐之所以有令人注目的艺术特色,还因为郑,卫两国是西周以后商族后裔的聚集地,郑,卫的音乐是继承了商族的音乐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并且也由于这个原因,而愈加引起了周代的维护者儒家的反对。
本文标题:中国音乐史部分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2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