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国龟文化的发展进程及扭曲
中国龟文化的发展进程及扭曲一、中华民族的龟崇拜,源远流长,由此积淀而成的龟文化,渗透到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数学、医学,乃至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社会风土民情各个领域。据科学考证:在中生代三叠纪,龟就在地球上成为独立的家族,比人类早二亿二千万年。当原始初先民们处于蒙昧状态,在强大自然力面前束手无策,尤其是生活中受到山水之阻、寒暑之苦、食物之难、疾病之灾,以及风雨雷电无情摧残而不能抗御时,龟却经过大冰川期一般生命难以生存的长期磨难之后,进入生命的春天。原始人看到到龟的性情温和,行为善良,能水陆两栖,风雨不惧,无病无灾,耐饥耐饿,遇到强敌以甲护身,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天生神物。因此,在原始自然崇拜中,龟成为若干氏族所崇拜的图腾。不同的氏族,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崇拜图腾。全氏族人均以图腾的信念和图腾的族徽,作为统一意志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向有“万世一系,皆出于黄帝”的传统信念。而黄帝族就是以龟为图腾的氏族。相传黄帝族发祥于中原的天鼋山,黄帝族的领袖黄帝即“轩辕就是天鼋”。天鼋就是大龟。禹之后,夏统一中国历16代432年之久。使龟崇拜在中华大地上得以延展深化。二、中华民族的祖先,对龟的崇拜是至尊深至全的,认为龟的本身“背阴而负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背有盘法山丘。黝文交错,以成列宿五光。昭若黝锦,运转应四时。”“左晴象日,右晴象月。”“背负七星日月八方之图,腹有五岳四渎之象。”“前爪五指阳也,后爪四指阴也,故为阴阳之大用,或曰前五后四,五湖四海也。”“龟千岁能与人言”,“长尺二寸,知存亡吉凶之变”。天地人间,万事万物,千变万化,无不集于龟身,存于龟胸。因此,在传说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每向文明迈进的关键一步,无不取助于龟,归功于龟。如:助女娲补天,向伏羲献八卦,决策黄帝战蚩尤,帮尧立德治国,帮禹治水,助仓颉造字,示汤伐夏,助周公作礼,为秦筑城,为中华民族传承历史。三、人自身的生殖崇拜,是一切信仰崇拜的核心。在母系社会,人们的生育观是神灵感应生育,主要是图腾感应生人。这时的生殖崇拜是直接的图腾神灵的崇拜。到父系社会,则是男根崇拜,并演化为石祖崇拜。龟传人的信念表现为龟护人根或人根植龟。龟崇拜到汉代进入皇威皇权的领域,由龟覆阴的人根崇拜形势,进化为铜且和玉且覆阴。生殖崇拜从地下的覆阴护根转到地面,连同石祖,共同演化为进入各家各户香堂香案上的木主又叫神主的崇拜。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先民们对龟图腾龟传人崇拜的内涵,亦在不断丰富。原来只向龟祈求生殖和生存,进而向龟祈求免祸消灾、吉祥知寿、升官发财等等人生所追求的幸福。寿是人生的第一追求。在古老中华民族的心目中,龟是寿星,“千年老鳖万年龟”。因此,全民族形成一个共同心理:总想效龟之行,借龟之名,托龟之庇,同龟齐年。在行为上以龟喻已,以龟颂人,已成风俗。一般把60岁以上的人称为长寿,而百岁以上则统称龟皊。以龟皊作为人生最高追求。时至今日,闽南及台湾省内,人在60岁生日时,要作一次龟寿,简称“作龟”,以后10年或12年都要作一次龟寿。龟作为财神,比后来的赵公元帅,年长两三千岁。古人把龟当作最公正最灵应最现实的财神。从上古始,人们不仅在观念上把龟当作财神,而且龟本身实体就是财富。无论从经济效应还是其他社会效应看,可以说,有了龟就有了一切。关于龟能救人于危难,引人出迷途,为人镇邪驱妖,使人起死回生,给人以诸多欢乐喜庆吉祥如意等等,古籍中多有记载。因此,民间在嫁娶贺寿生子等喜庆场合,多以龟形物器壮喜。还有在一个地域内历史上形成的专为娱神祭祀的长期性大龟会,主办当地每年神诞及传统节日的庆贺。总之,对龟的吉祥崇拜之俗,遍及中华大地。五、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评价任何地理形势,均以具“四灵之象”为贵。认为在风水宝地上建阳宅阴宅,只要背靠玄武,就能永保太平,荣华富贵。“玄武”即龟之异名。龟水族也,水属北,其色黑,故曰玄。龟有甲,能捍御,故曰武。世人不知,乃以玄武为龟蛇二物。玄武就是龟。龟在“四灵”中又“挑重担”,与朱雀、青龙、白虎为伍,参与管天管地。因为龟主宰北方天地,道教又把龟推崇为水神或北极大帝,使它主宰与人生关系极大的雨水旱涝,有权调遣生云布雨的四海龙王。由于道教的推崇,全国到处都建有玄武庙或名为水神庙、北极大帝庙。从崇拜龟能为民解除水旱之苦,进而发展到龟能为人治病。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以龟为地名水名山名的,为数众多。全国现在仍名为龟山的有24座:江苏5座,福建4座,浙江,湖北各3座,广东、云南、四川、台湾各2座,山东1座、江西1座。各地不见经传的龟峰龟岭、龟湖龟塘,不胜枚举。凡被名为龟山龟水的,倍受当地人所崇拜。六、龟崇拜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的发展均在不断演进,其运行的特点是在巩固发展神的社会阵地的同时,不断向人的社会延伸;在人的社会里又从帝王宫廷不断普及到民间;在民间则从一般的祈求长命富贵,同时进入人的思想意识深层,成为修身养性处世做人的最高追求。中国的龟崇拜,从原始图腾到所谓“三皇”传说时代的信仰,再到商代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在皇宫里参与政事,对商王朝的稳定和完善奴隶制度并向封建制度过渡,起了很大的作用。周王朝为提高龟卜灵应和得到龟的更大相助,破尧舜禹汤之先例,在宫延内设立龟官,专办龟事,使龟在朝延中有专职代言人,官名就称“龟人”。从文中记载看,龟人的地位不仅同御史相当,而且龟人能直接决定天子的言行举行,随时参与帝王决策,比御史的权力更大威信更高。汉代朝廷把龟同帝王和皇权直接融于一体,把龟与皇族的祖宗供奉在一起,视龟如祖宗的神灵,保汉室江山千秋万代。唐代在继承弘扬以前历代崇龟遗风的基础上,把中国的龟崇拜推到高峰,把龟的灵威用于皇权的方方面面。传统的调兵遣将的虎符改为龟符,北方边陲的都护府改名为龟林府。唐代还同时规定:凡五品以上即生前能享受佩龟荣耀的,死后可赐以龟趺碑即龟驮碑而留芳。从此,龟驮碑成为显威颂德留芳百世的象征。凡神灵圣贤、忠臣良将,以及重大功绩事件须立碑铭记的,都要有龟趺(龟形碑座)。龟崇拜到宋代普及到民间,作为一种全民族的信仰,进入了正常的运行轨道。龟既是长寿吉祥富贵的象征,又是鄙薄势利,杜恶从善,高风亮节等民族心理上荣耀的象征和行为规范。像王安石、苏东坡等这样的志士才子,常常写诗作文,表露“愿作泥中曳尾龟”的心迹。七、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龟力大无比、是常胜将军。在古代,凡战争之前,一定要行龟卜、求龟助。战争中将士们形成一个坚强的信念:只要有龟旗在,攻战无不胜。龟成为无可替代的军胆、军威。在军事装备方面亦多取龟兆,用以挡矛的盾、护头的盔、防身的甲,即铠甲之甲,均取龟甲之形之义。一般士卒的战衣,均以黑色龟纹,以兆龟不死龟常胜之义。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军事装备不断更新,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军衣皆取黑色胸背各绘一环,环中书一“兵”字,皆为军事龟崇的遗迹。八、周秦以前,龟处在神灵世界,汉代刘邦铸了龟鼎龟印。这种攀附行为使龟到了人间。北魏孝明帝登基时,本有年号熙平,三年后又改年号为神龟。以龟作帝王年号的,此为空前绝后。与此同时,以龟为荣以龟铭志的人更日见其多。汉代五原太守名陈龟。唐代有学问家陆龟蒙,音乐家李龟年,一位宰相名崔龟从,一位工部尚书叫李龟。宋代有进士苏总龟,乾道年间龙图阁学士彭龟年,熙宁年间工部侍郎杨龟山,孝宗时武陵知州刘龟年,徽宗时监察御史黄龟年,咸淳年间太学生刘应龟等。这些以龟为名的人仅是见诸史册的一部分,不见经传的清高雅士或图吉祥长寿取名为龟的人就难以计数了。神圣名贵的事物,必命以龟名。祭祀祖宗神灵的活动叫龟祭。祭祀用的酒器叫龟榼。象征帝位的鼎叫龟鼎。品官叫龟紫。刺使一级的官叫龟虎。系在官印上的绸带叫龟绶龟緺。颂人高寿叫“首占龟算”或“龟鹤遐龄”。古钱币叫龟贝。古铜镜叫龟鉴。居文房四宝之首的砚叫水龟。古算法叫龟算。占卦叫龟筮。占卦用的书叫龟经。北方边陲叫龟林。息事宁人的高贵品行叫龟藏。神灵的“灵”字为“?”(见附注1),秋季的“秋”字为“穐”。孔夫子希望强鲁作“龟山操”,曹操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名“龟虽寿”。如此等等,举不胜举。中国古老的“儒道释”三大教,无不和龟文化结合。儒家向以崇龟为正统,作为“先儒授教之术”的《尔雅》,将龟分为十类加以颂拟。宋代以前的所有大儒,无不崇龟。现今孔庙孔陵中,几乎无碑不龟趺。道教是龟崇拜的积极倡导者,他们的练功运气、绝谷不死等法术,就是从龟的行为仿效演化而来。道教的经典《抱朴子》中,龟占了很大的篇幅。佛教《阿含经》载:“佛告诸比丘,当如龟藏六。自藏六根,魔不得便”。龟藏六与世无争,成为佛教徒的一个信条。尽管儒道释三教的宗旨各异,但都以龟文化为自己的土壤,在龟崇拜的坐标上三点合一了。中国号称“美食王国”、“烹调王国”,在传统的八大菜系中,均有以动物为主、辅以佐料,形成传统菜肴。诸如:海参、鱼翅、燕窝、猴头、熊掌,甚至蛇、鼠、鳖等等。龟作为两栖迟缓型爬行动物,捕捉方便,肉亦肥美,但从未见有正史、“野史”记载有人吃龟的事。古今传统菜谱中,更无龟席入典。相反地,从古至今,书上记载的,民间传说的,尽是见龟不捉,捉龟不杀,买龟放生,以及相救龟伤龟会得到不同的报应的事。龟在中华民族祖先们的心田里,扎下了很深很牢的根。九、龟名赫赫,功绩卓著!然而,南宋以后,却被从神龛玉匣里、从大雅之堂上拉了下来,受到极大地扭曲。可以说,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是龟崇拜到龟败坏的开始。这里有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原因。蒙古族祖籍北方草原,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所祈求的是牛羊成群,人强马壮;所忌讳的是毒蛇猛兽;所向往的是飞翔的美丽羽禽。在蒙文的典籍里从无龟的记载,民间传统习俗中也无龟的痕迹。元皇銮驾时,一改宋以前历代帝王的传统,以空抽牛鞭作响取代放鞭鸣炮。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的“四象”旗被“龙、凤、虎、鹿、熊、犀、象、鹦鹉、孔雀、锦雉”的“十象”旗所取代。玄武被遗弃了。以上历史的原因。现实的原因是“恨龟”。元灭宋,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更替付出的牺牲都大。当时宋朝臣民中,凡抗金抵元的坚硬派或称主战派,都是龟的虔诚崇拜者。从当时的情绪看,龟成为“尽忠报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使忽必烈损兵折将的总“祸根”。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以一个征服者的姿态,全面消除“龟患”。中国从龟崇拜到龟败坏自元代开始,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两方面的资料。1、元代上自一品宰相,下至九品杂官,官印均以八思巴文和三台直钮,取代了以前的汉文龟钮的官印。2、元以前的“二十二史”,历代都有以龟为名的人和事立传入志。自元开始直至清明的“三史”中,全无以龟为名的人事踪迹。另外,有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可以较为准确地证明龟败坏从元开始的时间。一位是南宋咸淳年间的太学生刘应龟。他为我们提供一个事实:如果南宋以前龟的声誉已经败坏,作为如此志士仁人,不会以龟为名的。另一个著名人物陶宗仪。他的一首诗里有“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之句。诗后还特意加注说:妻有外遇,龟喻其夫。把龟诬蔑为纵妻行娼、乱伦无耻之物,这是中国历史上首见文字的龟败坏。中国从龟崇拜演变为龟败坏,龟从至尊之位跌入污秽深渊,当发生在整个元代的90多年之内。传统的龟崇拜文化,经过整整一个元代的“阻截”和数代人的隔绝,官风化民俗,逐步形成了社会性的龟败之风。这种社会思潮的惯性,犹如元朝初不能马上根绝龟崇拜一样,势必波及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龟败坏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夺取政权后,除銮驾不用牛鞭外,许多方面承袭元制,尤其在龟文化方面,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思潮。由于朱元璋没有恢复对龟的崇拜,有明一代,龟败坏形成了更大的势头。“二十五史”中,《明史》列传分量最大,用199卷的篇幅,为忠臣、奸臣、烈女、流贼、方伎、外戚、隐逸等3831人立传,却没有一个以龟为名的。可见明代龟的声誉之坏了。明代法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头巾,以别士庶之服”。明弘治年间文学家郎瑛在其《七修类稿》卷28中记载:“吴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事有凑巧,吴地水乡多产绿毛龟。就是这样,阴差阳错,好好端端的龟被陷害得一无是处。在明代龟败坏的声浪中,又盛传起“龙生九子不成龙”的故事。故事中,把唐代兴起的龟驮碑的龟,说成是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虫八虫夏”(见附注2)。说明历史上
本文标题:中国龟文化的发展进程及扭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2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