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第一单元练习0
2010-2011学年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精品检测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Zhù()藏guī()宝生机àng()然玲珑tī()透怅wǎng()qiè()意分道扬biāo()心往神chí()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投资过快的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②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③南通作为现代旅游城市,以其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A.阻止履行丰厚B.遏制奉行丰富C.遏制履行丰富D.阻止奉行丰厚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她那一湾秋水闪耀着诗一般的深情,显然被这清幽的夜晚深深地吸引住了。B.凡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C.用尺规作三角形,在许多书中是作为基本作图的。D.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4.下列各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B.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C.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D.嫉妒心是烈火,不知烧掉了多少善良的本性。5.请仔细阅读下面三首诗,归纳出我国各地入梅时间的基本规律。(4分)(1)《梅雨》,柳宗元作于广西柳州。“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小春,指农历三月](2)《梅雨》,杜甫作于四川成都。“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注:南京,指当时的成都](3)《舶趠风》,苏轼作于浙江湖州。“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注: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6.某校初三(4)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正方:二.阅读理解(一)《鼎湖山听泉》选段①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②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7.①②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第②段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9.“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1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却单选无数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用足了功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B.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反衬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用低处泉声反衬高处泉声的悦耳;用白天听泉反衬深夜听泉的清晰。C.作者听泉听得如痴如醉;听泉,听得百感交集。读者读着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流过心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爱的升华。D.文章最后说“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二)冬至陈慕炯太阳虽然高挂在空中,却显得苍白无力,挡不住北风的凛冽,街上行人稀稀落落,匆匆而去。冷,真冷啊!急步跨进自选商场,一股热气迎面扑来。爽!舒服极了。商场里倒是挺热闹的,顾客们穿梭选购,店员们殷勤服务。忽然,商场里安静下来了,一种异样的氛围弥漫开来。售货员的微笑变成了惊疑,顾客的脸上也带着惊讶或气愤。怎么,今天出了什么大事?疑惑的我不由随着人们的目光向前望去。啊,乞丐,一个老乞丐在选购食物!他弯着腰,眯着眼,在食品架上扫描,右手紧紧地握着。而众人的眼睛正“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乞丐怎么也进了商场?我暗暗自问:“怎么不能?他也是一个人,也有应得的权利。”这时,犹豫多时的他终于选定了食物——一条最便宜的面包棍。他向收款机走去,右手仍然紧握着,人们纷纷自动让道,正在交款的一位女士立刻局促不安起来,一面催售货员赶紧收款,一面把自己的女儿——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拉了过来。他排在了女士的后面,隔着一段距离,但女士却像背上遭了芒刺一样,身子猛地向前滑出。小女孩不懂世事,却回过头来,好奇地望着这个衣裳破旧的老人,一双纯洁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脸上展现着天真的笑容。“爷爷!”突然,小女孩亲热的叫了一声。全场顿时一震,那老人更是惊呆了,嘴唇动着,昏花的老眼里泪光闪烁。他弯下腰,颤巍巍地用他那干枯的手掰开面包,递了一半给小女孩,小女孩伸出细嫩的小手毫无顾忌地接了过来。她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就被她那涨红了脸的母亲一把拉了出去。老乞丐默默无语地在收款台上,撒下了一把“叮当”作响的硬币,驼着背走出了商场。商场里又活跃起来了,售货员的脸上又绽开了温暖的微笑。我走出商场,看见老乞丐正在弯腰从废物箱里捡起半根面包,那是他送给小女孩的半根面包,然后蹒跚着,慢慢消失在寒风中……(选自《慧语》2005.10)11.“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文章用“冬至”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12.文章第4段、第5段两次写到老乞丐“右手紧握着”,作者这样描写有特别的用意吗?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13.老乞丐送给小女孩的半根面包是谁扔到废物箱的?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判断理由。14.阅读下面一段调查报告,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城市中的乞丐?被调查的乞丐中,46.3%的人从来没有受到当面的侮辱;24.4%的人受到过一两次当面侮辱;19.5%的人受到好几次侮辱;9.7%的人经常被人当面侮辱。在看待帮助他们的人时,认为帮助他们的人是“善良的好人”的占35.7%;觉得是在“可怜”他的占31%;觉得帮助自己是“别人应该做的”占4.8%。在看待不帮助他们的人时,认为“各自有各自的难处”的有8人;认为“没看见自己的存在”的有5人;只有1人认为不给予帮助的人“没有好报”。(三)下三叠泉张抗抗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参差不齐的石阶,夹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之中,朝望不见底的深谷延伸,两边时而钻出一株已被无数路人摸得光滑了的树杆。飘忽不定的雾气,在密密的林间回荡,只听得那一路召唤我们的山泉,就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哗响,却总也走不到头,总也不见这座名山最最吸引人的所在——三叠泉。过了观瀑亭,石级便几乎是垂直朝下。它们险峻陡削、不时变换方向,形成重叠的“之”字形,铺向谷底。无论远来的游客怎样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途,气喘吁吁的抱怨这艰难的旅程,咒骂那不肯轻易露面的庐山水神,石阶总是默默无语,执拗的要把人带到四面是万丈悬崖的深涧中去。我知道,退路是决没有的。回到观瀑亭去,便只能远远的欣赏三叠泉的雄姿,没有银河飞泻的快感,没有水珠迸溅的凉意,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看风景画,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庐山呢?庐山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可我仍然觉得奇怪,我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一不是先向上攀援、攀登、向上走,才有蓝天、白云、山峰、雄鹰……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只有冉冉云雾,弥漫在我脚下,将我轻轻包围、淹没……“负弦波!”一位年轻的旅伴说。“太好了!不过,似乎正弦波更能代表前进的规律?”简单说,负弦波是从负极进入正极;正弦波是从正极进入负极。后者的波形符号是先上后下,而前者,恰恰相反。“人们不大容易相信,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是吗?”“三年前我们曾去三叠泉,就是从石壁上爬下去的。”他指着对面的绝壁说。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他们亦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我们终于走进那幅凝固的画中来了。沐浴在霏霏雨雾之中,顿觉清凉。默默倾听那奔腾不息的山泉无穷无尽的喧嚣,细细体味这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似乎又寻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庐山的真面目。这罕见的三级瀑布,必是集几千年日月之精华,才蕴含了如此巨大的能量和魄力从高山之巅一跃而下,完成这等雄伟的壮举。我仰望这百丈银练,觉得自己变渺小了……而这种感受,却只有走了那么险陡的一段“下坡路”,站在峡谷涧底才会得到的。如果按原路回去,便一直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15.通读全文,说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的含义。16.文中有两句话与开头“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相呼应,请将有关句子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结合你学到的写作知识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17.本文是篇游记,如果把文题《下三叠泉》改为《游三叠泉》,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18.在作者笔下,庐山的石阶、云雾、山泉都是那么形象生动,各具情态。你觉得其中最有情趣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19.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多用度去领悟,请你把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语言,予以概括。(不超过40字)。第一单元检测1.贮瑰盎剔惘惬镳驰2.C3.A4.C5.答题要点:各地入梅时间不一,一般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6.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7.鼎湖山泉水声欢快清亮、悦耳动听,充满生命的活力。8.写树的浓密,表现环境的幽静,突出“听泉”的特点。9.青翠碧绿,了无杂尘10.B(B后两个“反衬”应为正面衬托。)11.在寒冷的冬天,老乞丐买食物而遭到众人的歧视,反映了人们的心灵比冬天的天气还冷酷。老乞丐的内心更是感到无比的冰冷。12.没有标准答案。有与没有均可以。有特别用意,老乞丐的右手紧握着他乞讨的很少的钱,他要用这钱买度日的食物,可见老乞丐的生活状况是很困难的;没有特别的用意,文章中没有明确写右手紧握的是什么,在下文写老乞丐掰面包,付钱时都没有再描写到右手。13.小女孩的母亲扔的或者是母亲逼迫小女孩扔的。从文章第5段对小女孩母亲的描写,可以看出她对老乞丐很厌恶,是没有同情心的人,她肯定会把面包扔掉;而这段对小女孩的描写,可以看出小女孩是纯真善良的,她是不会扔掉面包的。14.没有标准答案。参考要点:从报告来看,很多人都是尊重乞丐的,像文章中那样歧视乞丐的是少数。我们应该尊重乞丐,不侮辱乞丐;同情乞丐,帮助乞丐等等。当然,如果是假乞丐则另当别论。15.三叠泉是庐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三叠泉能体味到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意对即可。16.句子摘录:(1)“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2)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体会好处:从内容或结构说任一方面均可。17.题目更恰当。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材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文章所表现的主题等选择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如果认为《游三叠泉》更好,并能自圆其说,说得有理,可酌情给分。18.没有统一答
本文标题:九年级第一单元练习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3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