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黄山市文化旅游发展分析【背景】黄山市前身为徽州,明清时期辖管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和绩溪六县,其中散落着数以千计的古代村落,由于历史上徽商的精心构筑,少受到战乱的侵袭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较好的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随着徽州文化影响的日益扩大,以村落为对象开展的文化旅游活动日趋增多。黄山市作为山区生态大市,有着绝佳的原始生态环境、优美恬静的山水田园风光;黄山市作为一个文化大市,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历史遗存。徽州文化景观大都遗存在徽州的村落之中,通过村落旅游实现黄山市文化旅游发展。徽州文化将成为未来黄山崛起新的突破点。黄山市是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域。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学习瑞士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当地文化,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又是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必不可少的元素。1、资源条件---显著徽州范围内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村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形成我国地域特色显著并保存完整的村落体系,这里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宁静的山野、淳朴的民风、独特的风情,居民过着无忧的生活,是现代社会难得的一方“世外桃源”,与别处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性是产生旅游动机的重要诱导因素,旅游的实质和最高层次是追求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一、黄山市文化旅游条件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都市人群有着极大吸引力,发展村落旅游有着良好的天然禀赋。随着2000年11月30日西递、宏村作为“中国古村落的杰出代表,徽文化和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具体体现,中国民间建筑艺术的宝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最早的古村落形式的世界文化遗产),村落旅游发展迅速,已构成黄山市总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2、市场条件旅游的发展,旅游者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效果,以达到期望的旅游目的,其中以农村为基地开展的村落旅游、农业观光、农家乐等旅游形式是近年来出现的深受人们喜爱的方式。这里更能充分体现、感受徽州的文化。我国尤其是东部地区开发程度高,地表景观变化大,人们再也难以寻找和体会他们的祖辈曾经拥有和经历的生活方式之地。特别是城市化水平提高,工作、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们上长期被冷漠的钢筋混凝土包围之中,各种群体间缺乏交流以及环境的污染,生活其中时常会感到压抑、紧张和烦躁,渴求富有人情味的、无拘无束的悠闲生活,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以求得解脱和放松,村落旅游、乡村度假已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新时尚。3、区位条件(1)距长三角适中黄山市范围内人口少,经济水平比较低,区域内旅游需求量小,表现出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空间非重叠特征。虽地处内陆,但为沿海与内陆腹地的过渡地带,临江近海,有“通江达海的跳板”之利,在地理位置上临近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人口达3亿,大城市数目多,是我国居民出游力、出油率、出游量最高的地区之一。(2)特有的情感联系历史上徽商活动频繁并由此形成在这一地域特有的文化情结,为徽州村落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市场指向。(3)可达性较高黄山市联结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对外交通相对方便,有着较为理想的“铁、公、机”条件,形成相对完善的立体交通格局。皖赣铁路已经成为南下北上的重要线段,联结着北京、上海、南京、福州、南昌、合肥等重要城市,旅游旺季增开旅游专列;公路方面特别是随着徽杭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2004.10.18),打通了联结长江三角洲旅游带的黄金通道;黄山机场的进一步扩建,客流吞吐量提高,目前已开通20多条通向全国重要城市的航线,并经营日本、韩国、香港等地的包机业务,为远程旅游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随着黄山高铁的修建,交通的顺畅和设施的完善使得旅游者的出游成本大幅度下降,提高了村落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徽杭公路徽杭高速黄山市联结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对外交通相对方便,有着较为理想的“铁、公、机”条件,形成相对完善的立体交通格局。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黄塔桃高速徽杭高铁、京福高铁的建设通车,高铁的“同城效应”、“聚客效应”、“拉动效应”显著黄山航空港的不断完善二、徽州文化旅游发展的效应分析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扶贫工程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旅游市场新需求。它不仅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成为我国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村落旅游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民的脱贫致富和农业经济结构改善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旅游业活动综合性强,能够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主要包括旅馆业、商业、娱乐业、土特产品加工业、旅游工艺品生产加工业等,不仅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的发展,激发产业结构的活力,延长产业链,并使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的合理、高效整合,农民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来养家糊口和取得经济收入,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旅游业进行经济发展,并且有效扩散传统农业经济所承当的风险。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发展旅游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联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现代化的规律和要求,必须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生活水平。2、利于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我国农村出现的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土地资源贫乏,人均耕地面积少;其次是劳动力剩余,缺乏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体现在直接就业,还能产生众多的间接就业机会,特别是农闲季节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添新的就业机会,旅游业作为大容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载体,“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方式既减轻城市劳动力的安置压力,更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发展还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充分使景区范围内的农民受益,增加农民收入。3、利于农村环境的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高质量、原真性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稀缺性越大,环境本身将成为重要的吸引物。旅游业与传统的农业、工业相比,对自然的索取相对较少,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对环境损害小的生态产业,形成以旅游业为主线的环保型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在尊重自然前提下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谋求可持续发展。农民从旅游发展过程中受益,使许多农民开始意识到家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于经济欠发达农村而言,将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村落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是最为理想的价值取向,有利形成农民对一些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和促进人居环境的整治。4、利于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发展旅游业的收获还在于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真正意义的脱贫是经济脱贫加上文化脱贫。旅游的到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引入了现代的文明和先进的文化。徽州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地域上表现出内陆性、边缘性和封闭性的特征,农民生活方式传统、思想观念封闭、文化水平低下,进一步限制了经济的发展。通过大量旅游者的来访,促进了当地村民观念的更新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消除文化观念上的“贫困”,从而在根本上消除贫困。另外由于当地文化受到青睐和承认,有利于民族和地方自豪感的培育。5、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为满足外来旅游者的消费需要,除了建设旅游上层设施外,村落旅游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通讯、交通、卫生、商业等与农民密切相关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提高服务质量,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农民自觉地认识到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性;旅游者的到来还为农民带来一些更为先进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由于“示范作用”,有利于农民摒弃迷信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建设新型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黄山”品牌一方面促进了黄山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为徽州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感受黄山、天下无山”突出了山水特色,但客观上屏蔽了徽州文化(“灯下黑”)。三、黄山市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1、文化旅游产品特色不强,差异性不明显目前黄山市文化旅游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够。村落旅游主要以农家乐和小景点休闲为主,文化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文化内涵,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缺乏文化品位,许多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缺乏创新和深度。在发掘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文化旅游地的形象,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2、目标市场把握不佳,销售手段落后一段时间以来,文化旅游的市场总是定位在游玩黄山景区之后意犹未尽的游客身上,在宣传方面过多依赖熟人和回头客。只寄望于导游或其他人员将人带去。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预定和销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网络体系建设不够,与当地旅行社联系不密切,没有形成整体营销。3、基础设施不完善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导致了客源的可进入性、安全、供水、农家卫生等方面的问题。由于乡村无排污基础设施,泔水、污水直接排入田野,对水源和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定区域范围内缺少必要的医疗点和医疗设施。厨房、厕所的卫生条件得不到有效保障,存在饮用水不达标、餐具缺少严格消毒、食品以次充好、蚊蝇较多、厕所简陋等现象。给游客心里上造成不好的影响,回头率较低。4、徽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目前我市文化旅游仅仅停留在古村落建筑形式展示、村落生态展示等较低层次上,发展本地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提高旅游活动的娱乐性方面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做的明显不足。目前,黄山市文化旅游主要表现在观光上,对产品参与性挖掘深度不够,因而导致停留时间较短,再加上夜生活单调,很少有过夜游客。5、徽州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文化乃旅游之魂,是旅游产业的内核和推进力。文化与旅游结合缺少商业化的运作。传统民族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但缺乏现代表演手法。借助时尚文化表演手段促销传统文化将有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如,少林禅宗大典。大型多媒体歌舞剧《徽韵》的推出只是具有一定的效果。四、发展对策与思路1、走可持续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对村落旅游的开发,一定要在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切不可在原有的自然、人文环境中随意添加人造景观,不能与原来环境形成冲突,造成不和谐。文化旅游重在乡土气息,游客来此目的是来体验地道的、原汁原味的文化生活。兴办村落旅游,必须紧紧抓住“土”字做文章,真正做到使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建议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一村一形象”的原则,在规划中必须体现村落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总量控制、突出特色、强化差异、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思路。2、不断推进文化旅游的规范化、标准化必须尽快制订出村落旅游的餐饮卫生、住宿接待、服务安全等方面的统一质量标准。要严格文化旅游的市场准入制度,选择那些基础条件好、从业素质高的作为示范户,稳步推广扩大。3、整合全市文化旅游线路,明确道路标识整合全市乡村文化旅游线路,明确道路标识。目前通往文化旅游点的道路标识设置很不规范,给游客特别是散客和自驾游的旅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旅游主管部门在编制文化旅游规划时,应总揽全局,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出布局合理的文化旅游线路,绘制出全市文化旅游地图。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开通一日游和旅游公交专线。4、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培训工作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做好培训工作。目前黄山市兴办文化旅游尤其是“农家乐”的人员主要为当地的农民,这些从业人员在文化素质、经营理念、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亟待提高。为了使黄山市文化旅游能在一个高起点上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主管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5、确定目标市场,加强宣传促销文化旅游是以都是居民为发展目标,而且普遍表现为近地旅游,南京、上海、合肥、杭州、等大中城市离黄山距离较近,且交通便捷,完全可以将目标市场定位在这些城市的居民,加强宣传促销,使黄山市各文化旅游区真正成为这些城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6、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文化含量文化旅游的吸引力突出表现在游客对文化部分旅游活动的偏爱,通过参与各种农事和活动,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这就要求文化旅游的经营者因地制宜的安排适当的活动,并注意提高活动项目的知识含量和娱乐性,满足旅
本文标题:黄山市文化旅游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