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
1《扁鹊见蔡桓公》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流畅正确地朗读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章。3、分类积累文言词。教学重难点:1、古今异义的词语。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简介韩非及《韩非子》。(填空)(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末期韩国人,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代表了法家思想。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2)、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3)、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中医传统诊断四疹法:望、闻、问、切。2、流畅地读课文。注停顿和读音。二、自主学习(一)、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二)、疏通字词。步骤:1、出示句子。2、学生逐字逐句来翻译句子。3、其他学生指正并翻译。4、老师归纳,指出重难点的字词。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疗将恐深。”见:谒见,拜见。疾:小毛病。腠理:皮肤的纹理。将恐:恐将,恐怕要。深:厉害,严重。析:此句话点明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蔡桓公和扁鹊。“立有间”:诊断的准备。扁鹊诊断准确,劝告诚恳。2、桓侯曰:“寡人无疾。”“无疾”断然否定有病,盲目自信。3、扁鹊出,桓候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出:离开。医:名词,医生。之:结构助词,无义。好:喜欢。不病:没有生病。以(之)为功:把(这个—指治“好”病)作为功劳。析:桓侯对扁鹊进行了毫无根据的讽刺,表明了他极其不信任医生,讳疾忌医,盲目自信。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复:又,再。益:更加。居:止,停。析:第二次诊断病在肌肤,证实了不治将恐深的预测。5、桓侯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注:内容意思大体相同,难度小,可以让学生自己翻译。26、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还:同“旋”,旋转,转身。走:古今异义字,跑。析:扁鹊一言不发。转身就跑,使文章在平缓的叙述中突起波澜,引却悬念,自然导入下文桓侯派人发问。7、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故:特意。汤;同‘烫’,用热水焐。之:结构助词,无实义。所及:所达到的部位。及:达到。针石:金针、石针。火齐:火剂汤。齐同“剂”。析:这句话是重点句子。要记忆,理解和翻译。它揭示了桓侯病情的逐步发展。8、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今:现在。臣:古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也是自谦的自称。是以:即以是,因此。请:过问,拜见。析:“是”的具体内容要指出。9、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己逃秦矣。体痛:全身疼痛。索:求,寻找。矣:语助词,“了”。10、桓侯遂死。遂:于是,就。(四)、总结1、通假字三个。2、古今异义字。3、三个难句的翻译。三、当堂检测(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益:________深:_______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______走:_______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使:________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及:_______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8.立有间间:__________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11.居十日居: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多义词、A、温故而知新()B、故使人问之()2、A、居十日,扁鹊复见()B、面山而居()3、A、司命之所属()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所属()3C、属予作文以记之()4、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B、桓侯又不悦()(三)、找出并说出下列的古今义的字:1、君有疾在腠里古:今: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今:3、臣是以无请也古:今:4、居十日古:今:(四)、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1、望桓侯而还走2、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文章的结构层次2、寓言的寓意。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益:________深:_______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______走:_______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使:________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及:_______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8.立有间间:__________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11.居十日居: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3.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4.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三)、简答。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42.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4.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5.给本文划分层次。二、自主学习3、7—9第三次见面。(发展)三次见到蔡桓公。第一次写得很详细,其他都是略写。但是也显示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4、10—12第四次会见及回答使者的话。这次扁鹊见了回头就跑,一反常态,情节突现波澜,引起悬念。排比句的运用,增强语气,指出蔡桓公兵病情的发展严重。5、13—14扁鹊逃秦,桓侯病死。(结局)(1)扁鹊逃秦的原因?(2)桓侯病死的教训?(二)、课文总结。1、中心思想:通过蔡桓公生了小病后盲目自信无病,不及时治疗,使病情日益加重,终至不治而死的故事,教育人们要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讳疾忌医。2、写作特点:(1)、按时间顺序,以桓侯的病情发展为线索。(2)、叙事简练生动,详略得当。(3)、语言准确,得体。三、自主学习检测(一)、阅读并做题: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2.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4.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55.扁鹊先说“君之疾”,后说“君之病”,如果把这种用法看成是文言文中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古文中“疾”和“病”有什么区别?6.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病入膏肓:讳疾忌医:7.文中蔡桓公自称为“寡人”,扁鹊称蔡桓公为“君”,你还知道过去对皇上有哪些称呼?(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均可)8、翻译划横线的句子9、用原文填空⑴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⑵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形象的句子是10、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C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D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想念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11、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12、拓展填空忠言________,良药_________。(二)、课外阅读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①仕于南方()②席上食菱()③或曰:“食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3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