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学化学知识地图一,基本概念和理论1.物质的量内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物质的量浓度。解读:便于化学的定量化分析,这是理科的标志之一。本部分如何优化整合教学(导入,衔接,整合):2.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概念与实质;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几组对立统一的概念;电子转移的表示及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及其强弱的比较。解读:占整个化学反应的半壁江山,概念规律自成一体;为认识物质和反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是电化学的理论基础,借此实现了化学与电学的统一。3.离子反应内容:电解质;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常见类型;离子反应的特点及其在物质检验和除杂等方面的应用。解读:认识离子反应的由来和广泛存在,为认识化学反应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学会用离子反应简洁地表达水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实质;感受离子反应在物质鉴别和提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4.反应热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量转化常见类型,微观宏观解释,能量守恒]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定义,符号与单位理解,书写要求,反应热计算]几种特殊的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反应热的测量];盖斯定律。[实质,应用]解读:分析化学问题时能具备“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多种视角;感受化学能与热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广泛应用。5.电化学原电池;[概念实质,形成条件,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电流形成),生活中的化学电源(一次,二次,燃料电池),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电解与电解池;[电解概念,电解池装置构成,电解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常见放电顺序),应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原因与实质,特点与类型,防护]6.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内容:有效碰撞理论;平均反应速率;[定义,规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外因,微观解释]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建立,平衡状态的特征,反应限度与转化率]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常数;[定义,特点,应用]化学反应的方向;[熵,反应自发性及其综合判据]解读:认识反应条件的调控对化学反应的重要影响;会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视角分析化学问题;欣赏“动态平衡”这一伟大普适的观念。7.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内容:电解质及其电离;[电离,电解质及其强弱的定义和识别,电离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过程,影响因素]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溶液的酸碱性;[水离子积常数定义和特点,溶液酸碱性判断,PH计算测量和相关应用]酸碱中和滴定;[概念,终点确定原理,实验操作,应用]盐类的水解;[概念与实质,水解方程式,影响因素与规律,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建立与溶解平衡方程式书写,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规律,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解读:为认识水溶液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视角工具;以“电解质,电离,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概念为核心,以“平衡移动原理”为基础和分析工具。8.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周期律内容:原子基本结构;[表示方法,核素与同位素]核外电子运动特点与排布规律;[电子云,原子轨道,能层与能级,基态激发态与电子跃迁,电子排布式与轨道式]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与编排原则;[位--构--性。]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与实质;[相似性与递变性,对角线规则,电负性与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与应用,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强弱表现。]解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伟大化学观;欣赏周期表和周期律对化学知识有序性的贡献。9.分子及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化学键;[定义,分类,表示,共价键的键参数,配位键理论]分子的空间结构与VSEPR理论;[理论要点,结构解释及预测]杂化轨道理论;[杂化概念与特点,常见杂化类型判断]等电子体原理;[概念,应用]分子间作用力;[存在及其大小实例,范德华力,氢键]分子的极性与相似相溶原理;晶体与晶胞的特点;[晶体特点,晶胞概念,晶胞中微粒数目计算]晶体的分类与比较;[分类标准;典型实例;性质特点;类型判别;]10.分散系内容:分散系的概念;几种常见分散系的界定与特点;胶体的概念性质及制备。解读:体会物质尺寸大小对其性质的影响,初步具备“尺寸效应”的科学视角;体会分类法的广泛应用。二,元素化合物(围绕典型物质的典型性质与主要应用)内容:1.钠铝铁铜等典型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2.碳硅氮硫氯等典型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3.了解常见金属活动顺序和常见元素化合价。解读:那些物质及其性质和反应本身就是重要的,同时在学习中感受物质世界的多样和有趣;为理论化学的学习提供感性素材和知识载体。本部分如何优化教学:1.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进行情景教学;2.依据实验现象和事实进行物质性质教学;3.引导学生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4.注重相关概念原理对该部分知识的引领预测作用,归纳记忆不能表面化机械化;5.突出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6.围绕典型物质的典型性质,并整合归纳比较,使之系统化;7.感受化学物种及其变化的丰富多彩,增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信心。三,有机化学1.有机物概念与通性;2.有机物结构特点;碳四价,同分异构,官能团,同系物。3.有机物命名常识;4.有机物分类与代表物典型性质;5.有机反应类型与有机合成。取代(酯化,卤代,水解,硝化等),加成,消去,聚合,氧化还原;逆合成与绿色合成。6.仪器分析常识。质谱,氢谱,红外等。注:碳骨架的增长:加成,聚合,与氢氰酸反应等.碳骨架的缩短:裂化裂解,某些烃的氧化.链与环的转化:1)链变环:脱水,加成(如乙炔合成苯),某些烯烃臭氧化等;2)环变链:水解,某些烃的氧化.解读:每年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中90%以上是都有机化合物;概念规律自成一体;占化学世界的半壁江山;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工具,应用前景广阔诱人。本部分如何优化教学(导入,衔接,整合):四,化学实验1.常用仪器基本操作;[如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蒸馏烧瓶等]2.安全常识与绿色化学;[防火,防爆,防毒防污染,防倒吸,防漏,防氧化,防水解,防干扰等]3.典型物质制备与性质实验流程;[如氯气,氨气;发生装置,净化与干燥装置,性质实验或收集装置,尾气处理]4.定量实验;[如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结晶水数目测定,纯度测定等]5.分离提纯;[过滤,重结晶,萃取,蒸馏,分馏,渗析等]6.物质检验;7.实验方案设计与综合探究。[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洁性]解读:依然是目前获得化学知识的主要渠道;实验练习能培养“实证,严谨,创新”的思维品质;贯通化学各分支知识,利于培养化学综合素养。本部分如何优化教学(导入,衔接,整合):注1:如何优化整合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顺序注2:论研究型化学老师实践证明: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育问题,其教育质量必然会大有提高。生命的本质最接近于创造,唯有进入了真的创造,才算进入了真的生活。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创造性思维。一.研究型教师的特征研究型教师除了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观念新是其素养的核心。因此,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教育理念前瞻、科学素养到位、探究欲强是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另外,研究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软性”的品质,如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直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等。二.研究型化学教师对化学科学的看法(动态发展的过程)研究型教师把化学科学理解成一种理念和精神:一种严密论证的求真求实精神,一种严格检验的理性批判精神,一种富有人文情怀的创新精神。只有依靠人的批判理性,通过不断地创造假说和排除错误,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和素养具有生长力。相反,一些教师把化学科学等同于一堆一成不变的化学概念和知识体系,把粗糙的化学题目的简单讲解当作是学习和理解化学主要手段。三.研究型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型教师的知识不仅面宽,而且质上也很显著,他们不仅对问题的深层结构敏感,而且还能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科学方法论、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和科学价值观等。研究型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融会贯通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教师必备的教育学知识。2.与STS相关的知识。研究型化学教师能结合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等焦点问题和学科前沿最新进展等灵活展开教学,使学生能解决或解释生活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3.化学史和科学方法论。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在知识的静态结构,还要追溯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其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品德。4.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型化学教师应结合具体学科知识,使学生对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从而培养起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5.审美与趣味教育。能引导学生欣赏物质世界和谐的结构与秩序,欣赏事物千变万化背后的统一性规律,欣赏人类的理性与创造力。四.研究型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看法中学化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从化学视角看待自然界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相关事物,能发现并提出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具有探究的意识。研究型的化学教师把教学看成创造活动,他们善于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思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个性特长,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研究型的化学教师把把教学研究看成是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途径,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五.研究型化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策略1.能运用策略性知识,设计教学一个经验丰富、教学策略掌握良好的研究型教师,必须具备:①内容知识,即所教科目的内容;②课程知识,即有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思想;③一般的教学知识;④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知识,即教材、教法知识;⑤有关学生及其特点知识,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和学习风格等;⑥有关教育环境知识;⑦有关教学目的、教育价值等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其中⑤⑥属于策略性知识,即研究如何有效教的问题,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2.课堂上实施学法指导学者型教师能针对学生学习规律,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景进行针对性灵活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3.注重实验探究教学化学以实验作为学科基础,实验操作与设计可培养学生大胆耐心的实践品质,果敢沉着的自信力,并能养成尊重客观、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发现和创新的能力。4.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现在正进行以电化教育为标志的教育革命,学者型化学教师应努力探索和拓宽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范围,利用文、图、声集成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5.课后反思能力学者型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教育经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还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进行反思。附3:两位特级教师的话1.物理特级教师周久璘[南京师大附中]:让课堂充满智慧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只会复制例题,不会创新应用。这与教师“重结果轻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密切相关,在“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下,鲜活的知识来源被无情地截断,前人对知识艰辛的探究过程被“边缘化”。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因为,按照后现代知识观,知识不是确定的事实,不是对现象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假设,一种解释,知识是在批判中发展的。死记书本知识只能导致思想的僵化。但知识又是有价值性的、个体性的和情境性的。知识的个体性和情境性,决定了知识来自于建构,没有建构的过程,不可能真正地获得知识,没有对知识建构的过程,不可能使学生进入真正知识的神奇殿堂,不可能真正理每门学科的恢宏和气象万千。“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还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乐趣,因为死记知识的条文是枯燥无味的,在适当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探究才会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过程与结果都是重要的,过程甚至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智慧往往生成于对知识探究的过程之中,因为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才会变得更聪明。基于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尽量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教师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
本文标题:中学化学知识地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3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