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之拙见郑咏梅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之拙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五中学郑咏梅纵观高考科目,地理这门学科与其它学科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除了文字叙述外,还配有各种各样的地图,真可谓是无题不考图,无图不成题。这些图与考题、与教材融为一体,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工具,同时又成为考试的难点。因此识图读图能力是学好地理这门学科的关键。那么如何来指导学生看图?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以下这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地图知识,取得的效果显著。在此总结,望能取得抛砖引玉的作用。一、营造氛围,激发读图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图,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和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观念。因此,在地理“地图”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是特别重要的任务。1、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课堂第二语言,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从指图回答入手,把书本知识一一落实在图上,做到图文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如讲《黄土高原》这课时,应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长城和兰州市的位置,并在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对照政区图,明确黄土高原包括的省区。再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包括的省区。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归纳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包括的省区,还掌握了教材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的指图回答,培养了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2、创设地理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读图意识,引导学生勾画地图。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眼、脑、手多种感官密切协作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画一画,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如讲我国山脉分布规律和河流时,教师可边讲边绘,学生可边听边绘。这样,不仅能使各种地理事物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刻烙印,还为今后学习各种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3、用图贯穿整个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激发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地图,以图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的用图意识。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采用激励法、探究法,让学生思索、探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二、“授人以渔”,传授读图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良好的记忆能力是保证学生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图”教学,就要使学生能记得住,有所得。要想使学生能记住,必须先使他们感知的东西要鲜明、清晰、形象生动,这样才能使表象更丰富突出,以达到帮助学生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的目的。1.熟悉地图。识“时”辨“区”增强记忆。要想记忆祖国34个省级行政区,就要逐步在分区各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启发学生从省区的特征进行辨认,方法有以下三种。①从省区轮廓酷似的形象辨认。如山东省好似骆驼,黑龙江省好似小天鹅,辽宁省好似张嘴的犀牛头,云南省好似孔雀,湖北省好似青蛙等等。②从省区的大、小上来辨认,如较大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较小的省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台湾、海南省等。③动手拼图,反复辨认。学生经常看祖国政区图,往往不容易把全国34个省区记住,如果让学生利用科技课材料“中国政区拼图”,反复练习,并举行拼图比赛,不需多久,学生就能记住各省区的形状。这样把需要记住的材料变成学生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让多种感官参加识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记忆效果。2.用生动的文学性和趣味性的语言配合地图,再造表象,增强记忆。如:朗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著名诗句,并配合地图和景观图片,能生动地描绘出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坡陡流急,一泻千里的水流特征。3.用板画示意图(即绘图讲解),突出形象性,增强记忆。如讲到东北林区山上和山下森林植物不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简笔画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启发提问,引起学生思考、比较,山上和山下各生长什么植物?为什么同是一座山,山上和山下植物不同呢?最后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由于地势高低不同,气候也就不同,因此植物分布也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再指出地势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摄氏度的结论。又如,复习黄河流域铁路线时,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圆圈城市,再提问城市名称并板书,最后连线提问铁路线名称。这样在黑板上画出的“开”字形的铁路线,可以使学生留下清晰、鲜明的印象,易于巩固记忆。以上绘图讲解的方法,不但形象、鲜明、清晰,而且是把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熟记,这是最有效的记忆方法。三、加强读图、析图、用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知识的学习,感性认识是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因此要培养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地理图形、地理模型、地理标本等的观察能力。学生对地图的观察,从指图开始,并得到相应程度的训练,而填图练习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延续和深化,是对初步形成观察能力的巩固与强化。总之,设计多种练习,把知识巩固在地图上,这是培养识图,用图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省区教学中,已初步培养了学生识省辨区的观察能力,即能够根据省区形状、大小区分省区。在课堂练习阶段,设计省区填充练习题,就能使初步获得的观察力得到及时巩固与提高,深化与发展。经常性的填图练习,学生观察能力就会得到长足发展。又如在学习“东南亚的位置”的过程时,让学生读“东南亚的位置”图,思考如下问题:(1)描述东南亚的位置:在亚洲版图中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板块位置;(2)在黑板上的版画中,请学生上黑板指图说出东南亚所临的海洋以及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半岛、岛屿、群岛)、海峡;(3)小组讨论归纳出①东南亚在交通上的位置特点——“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②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的原因。这样由学生自己对这些图像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从不同角度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由自己通过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学生逐渐转变了学习方式,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读图能力明显提高。四、通过比较分析,理解图中的主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地图,使学生看懂地图,进一步分析地图,了解图中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读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能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找出各种地理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在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图,提高对各种地图的分析综合能力。如:学习《青藏地区》,通过让学生比较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的面积大小、海拔高度来了解青藏高原具有面积大、地势高的特点,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青藏高原的气温特点。当学生初步得出气温低的特点后,引导其比较杭州与拉萨的冬夏气温。根据“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这一规律,学生会很快得出青藏高原“冬寒夏凉”的气候特点。教师可再激励学生思考:青藏高原会形成怎样的自然景观?动植物应有什么特点?学生不难得出: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冰雪覆盖,动植物应有耐寒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会看地图,还要学会分析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学生考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地图的基本原理和内涵,养成良好的看图习惯,熟练地掌握各种地图。再就是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一图多思,加大练习力度,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力争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多方面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创新。而且,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所以,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重在反复。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之拙见郑咏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3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