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朝边境贸易期末论文
中朝边境贸易期末论文学院:经济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B1102姓名:王睿学号:0111110113浅谈中朝边境贸易发展的相关问题摘要:中朝边境贸易发展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中朝边境贸易更是蓬勃发展。边境贸易不仅是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境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途径,对稳定边境地区的安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并发展中朝边境贸易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朝鲜边境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接着说明了发展中朝边境贸易的重要性及意义,最后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中朝边境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一些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对日后中朝边境贸易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中朝边境贸易稳定外向型经济(一)中朝经贸合作的历史中国与朝鲜地区的经贸合作历史悠久,在世界版图上,中国辽宁省、吉林省与朝鲜接壤,因而在中朝经贸合作中,辽宁省与吉林省一直以来都是对朝鲜的主要口岸,尤其是辽宁省的丹东港更是与朝鲜地区联系紧密。1882年,当时的清政府就开通了丹东港与朝鲜、日本等国的通商贸易,并在中江台(今丹东市九连城马市)和朝鲜境内的兰子岛开办中朝边境易货贸易。20世纪20—30年代,丹东与朝鲜间的贸易增长较快。这一时期,朝鲜商人在丹东开办的商号达70余家。此时,丹东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后,由于日本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中国的解放战争以及其后的朝鲜战争,丹东与朝鲜的贸易被迫停止,直到1958年,辽宁、吉林两省组成的代表团在平壤同朝鲜消费协同组合中央联盟经过友好协商,讲定了《关于中朝两国边境地方易货贸易协定书》,并于1961年初正式开展对朝鲜边境贸易。“文革”期间一度中断的中朝贸易,于1981年9月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恢复。1988年后,丹东市被列为辽东半岛开放区,加之国家制定了鼓励边贸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双方经济贸易合作开始快速增长。在丹东,和朝鲜人做生意的人大多带有一夜暴富的传奇色彩。如有人与朝鲜做海鲜贸易,几年就攒下几千万的身价;有人正在将计算机倒卖往朝鲜,每个月可以赚几万元。不仅是丹东的边贸商,成功人士中也不乏朝鲜华侨的身影。一个流传甚广的朝鲜华侨做“边贸”的故事是:先穿一件军大衣到丹东,把军大衣里的棉花全拿掉,在丹东买上几百根油条,用塑料袋包好,装进军大衣里穿回朝鲜,再把油条拿出来偷偷卖掉。朝鲜实行供给制,基本生活物资都是凭票供应,有粮票、油票、布票等。这位华侨的几百根油条一下子成了抢手货,赚了至少是4倍以上的利润。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几乎每个朝鲜华侨都会利用出入边境探亲的机会,携带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回去。目前,中国出口对朝的贸易中,70%的货物经过丹东口岸进入朝鲜。(二)中朝边境贸易发展现状1.贸易额增长迅速,辽宁在中朝经贸合作中地位突出1988年以后,双方贸易额持续增长,由1988年的829万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0100万美元,14年间贸易总额年均增长幅度为25%,其中辽宁向朝鲜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29%。相比之下,进口额年均增长幅度仅为14.7%。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朝鲜出口物资以矿产品、水产品等低附加值商品为主,加之今年朝鲜政府限制原材料的出口以及外汇短缺,是朝鲜与辽宁间的贸易逆差过大。从朝鲜的角度来看,1990年以前的贸易伙伴主要是原苏联和中国,对外贸易额一直保持上升之势。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因第一大贸易对象国—前苏联解体及贸易结算方式的改变,贸易额急剧下降,从1990年的46.4亿美元徒降为1991年的26.4亿美元,一年间下降了将近一半,以后则一直维持在这一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辽宁与朝鲜贸易额的发展之快,就更能显示其在中朝贸易间的重要地位。2.贸易商品结构趋于合理,贸易形式趋于灵活目前,中国对朝鲜的出口的商品逐渐从小额商品为主,转变为以大总出口商品为主。主要包括日用百货、服装、粮油食品、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石油制品、农药化肥、化工产品等成品。进口商品主要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只要有钢材、木材、煤炭、芦苇、蚕茧、液化气、水产品、矿产品、有色金属、土特产品等。近年,辽宁省的企业也开始在朝鲜进行投资活动。截至2001年底,共建立合资合作企业8家,中方投资达500多万美元,主要领域为服务业、水产养殖和加工以及服装加工业。在贸易方式上,已由早期单一的易货贸易发展为多种贸易形式,主要有:一般现汇贸易、易货贸易、以输出原材料与利用朝鲜劳动力资源的加工贸易、转口欧美韩等国和地区的转口贸易以及两国边境地区居民利用探亲、访问时机携带物品进行的民间贸易、海上渔民的易货贸易等。3.从事经贸合作的贸易商不断增加1988年,丹东被列入辽东半岛开放区时,仅有一家国有公司从事对朝贸易了扩大,有专业外贸公司。自营生产企业、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等各类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20余家。此外,还有近百家三资企业、生产企业、各类贸易公司和外省市驻丹机构,通过自营或者委托代理等形式参与边境贸易。从外贸、商业、供销到生产企业,从国有、集体企业到个体经营者,已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边贸进出口经营网络。另一方面,为方便贸易活动,朝鲜的对外贸易公司也纷纷在丹东建立分支机构,现已有30余家朝鲜商社常驻丹东,常驻在丹东的朝鲜商人达2000余人,使其成为中国对朝鲜贸易活动的企业集聚地和信息扩散地,形成了较完整的贸易服务体系。二、中朝边境贸易发展的边境特征及发展边境贸易的意义(一)边界特征如果说东北亚涉及多维边界的经济合作由于政治、经济体制差异以及各国历史积怨较深,是多维边界表现出较强的屏蔽效应的话,辽宁、朝鲜边界则表现出较强的中介效应,这为该地区的跨边界经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朝鲜、中国间具有一些现实问题,但在东北亚各国中,中国与朝鲜两国的关系总体上还是好的,朝鲜战争使朝鲜人民与中国人们形成了深厚的感情。朝鲜在意欲发展经济、实行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无疑是其理想的合作伙伴。近年来,朝鲜在保证国内稳定的前提下,采取一种“渐进式”开放政策,相继在罗津—先锋、金刚山、开城和新义州设立对外开放窗口,并且于2002年7月实施《经济管理改善措施》,以上已经向世人表明了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愿望和决心。尤其是在新义州设立特别行政区是迄今朝鲜历史上最大的改革措施,为了尽快发展特别行政区经济、大量吸引外国资金,两国间边界的中介效应必将更加明显,这无疑为双方进行进一步的跨边界经济合作提供了可能。另外,中国吉林、辽宁的边境地区居住着大量朝鲜族居民,他们与朝鲜在语言、文化和习俗方面基本一致,这能够大大降低双方经济交往的交易成本。比如,辽宁省的丹东市是中国朝鲜族人口集聚地之一,在朝鲜的华侨多达8000余人。近年来,丹东市与朝鲜民间探亲、旅游以及商务活动往来频繁。据统计,每年归国在丹东探亲居住的华侨达6000余人,频繁密切的民间交流加上相似的文化背景,成为辽宁省边境地区与朝鲜经贸合作重要的人文资源。中国与朝鲜同属东方文化,纵观朝鲜半岛的的文化石,儒家文化构造了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作为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朝两国,共同具有的勤勉敬业、注重教育、自强不息和群体合作与竞争等精神,成为中朝经贸合作文化上的积极因素,是双方具有较强的认同感。(二)发展中朝边境贸易的意义1.边境贸易可以使边境地区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边境贸易是兴边富民的重要途径。90年代上半期,在延边的对外贸易中,对朝贸易占重要地位,1991一1995年对朝贸易出口比重占全州对外贸易总出口额的42.9%、38.9%、62.8%、55.9%、30.1%。1993年延边对朝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3亿美元,为搞活延边经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人2000年后延边对朝鲜边境贸易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年延边对朝边境贸易超过1亿美元,占全州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26%。近年来,丹东市政府把边境贸易当作振兴。丹东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政府到企业上下齐心协力为振兴边境贸易积极努力。目前,朝鲜经济正处于恢复阶段,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而我们国内很多企业找不到市场,产品积压而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通过边境贸易,扩大出口是拉动市场需求,搞活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2.边境贸易可以缓和朝鲜粮食危机和能源、原材料紧张。边境贸易作为国家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朝鲜的3大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外汇危机”十分严重。朝鲜通过边境贸易,从中国进口很多粮食、日用轻工业品和朝鲜经济恢复所需要的焦碳、机械设备和各种生产资料,由于边境贸易能获得50%的减免税,这对缓和朝鲜的粮食危机和日用生活用品的短缺起了很大的作用。众所周知,1995年之后朝鲜粮食危机十分严重,居民口粮至少需要410万吨,但1995年之后每年粮食产量在250一350万吨,粮食缺口为1/3,朝鲜每年通过中国的各个口岸进口至少有50万吨以上的粮食,其中不少是通过边贸途径进口的。2002年朝鲜仅通过边贸途径从中国进口的粮食就达11万吨,其金额高达2000万美元,2002年通过边贸途径朝鲜进口炼钢用的焦碳为10.3万吨,其金额为698万美元,工业用煤炭进口17.4万吨,其金额达844万美元。2003年1一6月通过边贸朝鲜进口的粮食达8.7万吨,金额达1492万美元,进口的焦碳和工业用煤达16.7万吨,金额为735万美元。由此可见,中朝边境贸易对朝鲜经济恢复起了重要的作用。3.边境贸易可以使边境地区形成稳定的经济环境。同中国接壤的咸镜北道、两江道地区由于大部分是山地,粮食产量低但人口密度高,90年代朝鲜由于粮食短缺,饥饿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出现饿死人的现象。1995年朝鲜遇到特大水灾后,对这些边境地区的粮食供给相对其他地区少一些,但是除了平壤地区之外中朝边境地区居民生活状况比内地其它地区好一些,其重要原因在于边境地区通过边贸从中国进口了粮食、生活用品等,扩大了市场供给。新义州地区居住着大量的华侨,他们利用自己特殊身份,进行边境贸易,这些商品直接运输到平壤、南铺等大城市,为缓解西部地区的商品紧缺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边境地区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朝鲜内地城市也到这些边境地区采购商品,边境贸易成为朝鲜扩大国内商品供给、缓解商品紧缺的重要途径。民以食为天,粮食危机的缓解,对稳定边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4.边境贸易促进了朝鲜边境地区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进而有利于促进朝鲜的改革开放。早在80年代初,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全国出现了畸形的“经商热”,男女老少都卷人到经商活动中,延边、长白等地的居民以探亲的形式到朝鲜边境地区进行经商活动,8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每年仅从延边的各个口岸出去的最多时达10万人次以上,中国边境居民到朝鲜边境地区进行的经商活动,对促进朝鲜边境地区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起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朝鲜边境地区经商大户大部分是当时卷人经商活动的人,在这些人的带动下,大部分边境地区居民从事经商活动,在国家停止粮食供给的情况下靠经商收人购买高价粮食度过难关,同时客观上促进朝鲜边境地区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进而有利于促进朝鲜的改革开放。三、中朝边境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中朝贸易由于两国特殊政治关系、地缘关系和历史原因,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同时由于朝鲜自身的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条件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中朝贸易又存在特殊问题。因此,充分的利用好两国之间的优势,克服中朝贸易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目前发展两国贸易的重要问题。(一)影响中朝贸易的政治因素1.中朝两国贸易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因受所处的特殊国际环境和国内的政治因素影响,是朝鲜对外政策始终无法摆脱“先军政治”的影响,也使其对外贸易始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一个国家的政策决定其经济发展方向,朝鲜仍处在封闭半封闭状态,朝鲜的政策不允许朝鲜人民自由的与别国进行经济交往与贸易,再加上朝鲜的对外政策的不稳定,进而使得中朝边境贸易发展不充分并且使贸易额变化幅度较大。2.朝核问题阻碍了中朝经贸高层次合作的进程。目前朝鲜核问题表面看虽已基本解决,但是朝美、朝韩、朝日关系还存在极其不稳定的因素,随时可能导致新危机的爆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于2013年1月22日通过决议,强烈谴责朝鲜发射卫星,同时指出朝鲜此举有可能会增加亚洲甚至是世界核安全威胁
本文标题:中朝边境贸易期末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6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