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建议(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四、六单元复习建议归纳为三部分:概念、计算、解决问题。第一部分:概念一、复习内容:1、乘法的意义。2、倍的意义。二、复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概念的回顾、应用,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倍的意义的理解。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意识。三、复习重点:倍的意义。复习难点:倍的意义。根据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复习建议:(一)、重视对基本概念含义的复习巩固1、乘法的意义。(1)从实际问题入手①小红有5本故事书,小丽有2本,小军有4本,三人共有多少本故事书?(5+2+4=11(本))(改变一下题意,突出强调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②小红有5本故事书,小丽和小军分别与她同样多,三人共有多少本故事书?我们这学期主要学习了乘法,肯定学生最先想到的是乘法算式:5×3=15(本),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列出加法算式:5+5+5=15(本)。比较两道题,为什么第一题只有一种算法?学生要能清楚的说出第一题的三个加数不相同,所以只能用加法,不能用乘法;第二题,三个加数都是5,表示3个5相加,可以写成5×3或3×5,证明学生已经正确理解了乘法的意义。(2)通过改写复习意义(只能用乘法运算)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如:2+2+2+2+2=3+3+3+2=(这道题不能用乘法算式,区分乘法算式和乘加算式)再如:4+4+4-4=(这道题如果学生写成乘法算式4×2,说说想法,不要求学生都写出来)2、倍的意义:建议:1、在份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意义。2、从正向、逆向多角度变化加深对倍的意义的理解。通过画图巩固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这里通过一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这样的练习形式可以避免外在形式的干扰,使学生关注题目要求和知识的本质,还有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提高复习的效果。在第二行画圆,使圆的个数是三角形的4倍。第一行:第二行:基本题,给一倍数,让学生画出几倍数。在第一行画圆,使三角形的个数是圆的3倍。第一行:第二行: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给几倍数,画一倍数。按要求画出三角形。不画第二行,你能直接画出第三行吗?第一行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第三行:是第二行的3倍。第三题是扩展练习,训练思维的跳跃性。这三道题是从三个层次对倍的意义进行了复习。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灵活使用。对题目的处理不能只要最后的结果,重点沟通“倍”和“份”的联系,学生要能准确清楚表达思考过程。如第一题学生不能只画出8个圆,还要再次强调第一行的4倍就是要画4个2。(二)运用对比的形式,复习巩固意义1、通过乘法和加法的对比,巩固意义(1)对比复习算式各部分名称。5×3=155+3=8因因积加加和数数数数(2)对比文字题中的区别。同时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两个加数都是5,和是()。5个6相加的和是()。5和6相加的和是()。(“个”和“和”一字之差导致意义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2、通过倍和份的对比,巩固和深化概念(1)一共有多少个○?○○○○○○○○○○○○○○○○○○○○○○○○(2)○○○○○○○○○是的()倍(三)变换多种练习形式,加深意义的巩固,拓展学生思维。1、在每小题的里分别填上相同的数。⑴、×=+⑵、×=++⑶、×=+++2、7×-=73、第一个因数是3,第二个因数是第一个因数的2倍,积是()。引导学生怎样思考是重点,可以提示要想求积,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是3,还要知道第二个因数是多少,根据第二个已知条件,求第二个因数的过程又复习了倍的意义,并渗透两步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像这样稍难一些的练习,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使用。第二部分:计算(有两部分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100以内的加减法一、复习内容(也是这部分知识的结构图)加法不进位相同数位对齐;进位从个位算起;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不退位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退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二、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掌握算法。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3、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结合具体问题复习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三、复习重点:掌握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难点:笔算10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四、复习建议:(一)对计算方法进行复习1、结合具体题目复习笔算法则。51+1636+1536-1551-16(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进位加法: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计算方法的复习有两点建议:(1)计算法则不要求学生一个字不差的背下来,能理解掌握就可以了。(2)学生能说出进位加、退位减中易错易混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在他自己做题时也会注意,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对估算方法复习。二年级因为刚刚接触的“估算”还要靠特定的词语来确定,如“估一估”“大约”等词语。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今后不能光看特定的词语,要帮助学生一起分析,而本学期只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估算就行了。学生可能估算的结果不一样,比如:36+37可以看成40+40=80。我们重点渗透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培养数感。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估算的复习形式:1、如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中。(复习估算的方法,还要注意审题)估算72-29大约等于()①30②40③502、先估算下面各题,再笔算。(知道估算的另一个作用,用估算的结果来检查计算的结果)52+3789-21(二)对易混易错题目进行重点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复习计算这部分避免让学生大量的做题,有针对地进行对比练习、多练一些易错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错例展示:1、对错位。(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如:38+6和6+38。2、数字干扰。如:32-18。(个位8-2,十位3-1。)再如:72-34。(个位算加,十位算减。)3、进退位出现的错误。如:46+24=6053-26=374、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41-35+8。(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第二步忘记计算)再如:写竖式时抄错数和运算符号的问题。(三)继续加强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训练。老师们都知道“20以内的加减法”不过关,对今后的计算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继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口算,如限时口算、你说我算、抢答、接力赛、听算训练等,使学生看到算式就能比较快地说出得数,做到口算准确、熟练。表内乘法一、复习内容:表内乘法口算表内乘法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口算二、复习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能准确地计算出乘法算式的积。2、通过对口诀表的分类复习的记忆,培养学生分类的意识和能力。三、复习重点: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复习难点: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四、复习建议:1、加强易混易错口诀的练习。如:四七二十八和四八三十二,二六十二和三六十八,五九四十五和六九五十四,七八五十六和七九六十三这几句口诀容易记混。写口诀时容易忘记几十几的“十”。如六七(四二)2、加强用口诀求积中易错题的练习(1)因数中小数在后的题目6×59×3(2)乘加乘减中有重复数出现的题目2×3+32×3+23、变换练习的形式,加强对口诀的应用。(1)按规律填出下面各数:9、18、27、()、()、()、()、()。(9的口诀)64、56、48()、()、()、16、()。(8的口诀倒着背)1、4、9、()、()、36、49、()、()。(两个数相同的特殊口诀)(2)按规律填数:对于计算部分的整体建议1、变换多种的形式,扩展学生的思维。(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7+()=50()+28=3692-()=70(2)在方框里填数:51020361298162414282-+591(这种形式的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掌握解题的方法,比如第一题从个位思考,个位8减几等于9,9比8大,肯定是退位减法,想18减几等于9,再考虑十位时,别忘了退位1)(3)()里最大能填几:()×429()×855()×73060()×9345×()38()×6(4)、在○里填上+、-或×。8○4=46○4=247○3=2134○40=7436○24○20=8079○11○30=601○2=21○1=21○0=11○1=1(有关1、0特性,要重视复习)5、你会填吗?7、28、6、7、42、36()的()倍是()。()的()倍是()。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一看: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符号,不能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二想:想计算方法,容易出错的地方。三算: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四查:学生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抄完横式一回头:列完竖式二回头:计算完毕三回头:报告得数四回头: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方法:(1)用估算的方法检查得数。如29+47,我们一看要比80小,如果得数是80多,那计算一定错了!(2)复算法。精确地再算一遍,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强调要规范使用草稿纸,往往一些数由于书写不规范,抄错答案。(3)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检查。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一、复习内容:一年级根据加减法的意义,总数部分差这学期1、根据加减法意义小数大数2、根据乘法意义总数几倍数二、复习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复习重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复习难点:能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解答。四、复习建议:(一)根据情境和意义确定算法1、根据对应的意义选择算法:①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8人,打球的人比跑步的少5人,打球的有多少人?②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8人,打球的人比跑步的多5人,打球的有多少人?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学生要能分析出要求的是几个几,才能用乘法计算。)①公园里摆花,摆3行,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②二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选5人参加比赛,一共选多少人?③二(1)班女同学排2行队,一行有8个,另一行有9个。一共有几个女同学?3、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要知道求得是几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①李明今年5岁,妈妈的年龄是他的7倍,妈妈今年多少岁?(求5的7倍是多少,也就是7个5是多少。)②老师买了8盒彩色粉笔,买的白粉笔是彩色粉笔的4倍,老师买了多少盒白粉笔?(二)通过对比练习复习加、减、乘的意义。1、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8人,打球的人比跑步的少5人,打球的有多少人?2、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8人,打球的人比跑步的多5人,打球的有多少人?3、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8人,跑步的人比打球的少5人,打球的有多少人?4、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8人,跑步的人比打球的多5人,打球的有多少人?5、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8人,打球的人是跑步的5倍,打球的有多少人?6、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8人,打球的有5人,一共多少人?7、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8人,打球的人数和跑步的同样多,一共多少人?(三)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加强。1、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一部分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看图题,一部分是乘加、乘减看图题,重点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看明白图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混合2、提高文字题的审题能力。(1)通过对比练习,锻炼孩子的审题能力。如:妈妈带100元,给小兰买一套衣服,上衣要花58元,裙子要花31元,妈妈买这套衣服要花()元,还剩()元。妈妈带100元,给小兰买一套衣服,上衣
本文标题: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建议(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6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