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答案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请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四大特色的理解。答:什么是“实践特色”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表现为实践形态。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没有现成蓝本可以照抄照搬的,也就是说它没有蓝图可供参照,用毛主席的话讲是,“草鞋没样,边打边像”,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这三十年来,或者再往前看,是六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部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干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这点上来说,就叫“实践特色”。什么叫“理论特色”?实践肯定要出道理,大实践要出大道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既然有了“中国道路”,当然就要有“中国道理”。所谓“中国道理”就是要把我们走的道路背后的理论依据,给大家讲清楚、讲明白。有了这些道理就可以更好地凝聚全国人民共同往前走,这叫我们的理论特色。这个理论特色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内涵,就是我们的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跟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我们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为什么我们常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丰富发展,改革创新,这就叫我们的“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众所周知。尽管社会主义是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一种自然的社会状态,具有普遍性,但是普遍的社会主义体现在不同的国家,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体现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会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假如未来若干年以后,美国走到社会主义了,那么美国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模样肯定不一样。不同民族有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行为模式,乃至于不同的思维理念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让民族特色有了特有的内涵。当然,我们谈民族特色,绝对不是囿于狭隘的本土小圈子,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我们主张的民族特色里始终有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可以把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人类文明的普遍性包含进来。“时代特色”,简单而言可以这样解释,一百五十年前的社会主义跟今天的社会主义,肯定有不同的内容,甚至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形态。因为无论是科技进步也好,还是物质财富的增加也好,都会让社会主义形态呈现出新的特色来,这就叫时代特色。所以社会主义也需要与时俱进,社会主义也在与时俱进。不要瞧不起过去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固步自封于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积累中与时俱进,而不是在否定中另起炉灶。2、解释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答:(一)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早在1957年5月就说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也强调:“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因而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风险考验、胜利达到目标的根本保障。第三,“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邓小平多次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国之所以要实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克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正如党的十七大向世人所宣告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努力使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在社会建设上,最重要的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是为了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上述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整内容。这四个方面,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二)其次要了解“特色道路”这一理论内涵。如果说,党的十五大报告突出了“旗帜意识”的话(“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那么,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是强调了“道路意识”:“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命运、人民幸福。”旗帜解决了我们朝什么方向的问题,而道路则是解决了我们走什么路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阐述深刻、全面和丰富,既是实践的总结,又是理论的升华,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从而提高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把握。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那样:“表明我们党的认识能力有了新的提高,表明我们党已经能够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来之不易,来得异常艰难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这一认识,准确而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和人民幸福之路,又是创新理论之路、创新实践之路邓小平曾经精辟指出:“现在国际垄断资本控制着全世界的经济,市场被他们占了,要奋斗出来很不容易。像我们这样穷的国家要奋斗出来更不容易,没有开放政策、改革政策,竞争不过。”中国本身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贫穷,文化落后,再加上西方国家已占先机和国际环境又有诸多掣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可谓难上加难。然而,中国共产党作为成熟、智慧、理性的政党,一如既往地紧紧抓住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这一根本主线,不断探索和层层破解了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逐渐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大处着眼观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三十余年来阶段性的特点划分和层次感的递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和人民幸福之路,又是创新理论之路、创新实践之路和逐渐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摸稳石头过河”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在于,它的存在是持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在于,它的根基是符合国情的。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和内涵,一定要牢牢厘清“中国特色”。这一特色鲜明地宣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同于前苏联模式和东欧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模式,更不同于北美模式和西欧发达国家模式,它是中国人民艰辛创造出的一条有别于所有国家的甚至是难以复制的崭新道路。这样就从根本上确定了我们既不能走僵化教条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国家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道路标本”。中国共产党经过90多年砥砺,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自我纠错能力。但是,我们切不可因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少有的增长速度而沾沾自喜,而应该更加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责任依然艰巨,任务依然繁重,目前国际国内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不可测的因素,曲折、反复、挫折甚至某些失败,都有发生的可能。然而,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是成熟、合格、过硬的政党,经过90多年砥砺,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自我纠错能力,困难和风险绝不能够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步伐。3.一般认为,理论体系形成的逻辑进路,即范畴→思想群,思想群→系列,系列→体系。请运用这个方法,简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构成。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范畴是反映和概括客观事物的普遍和本质联系的基本概念,是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之网的网上纽结。(1)核心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基本范畴: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一是从历时态的纵向维度,第一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第二阶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阶段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二是从共时态的横向维度,即从内容构成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十三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分别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论、社会主义军队和国防建设论、社会主义依靠力量论和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体系”从历时态的纵向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同历史阶段,分别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可以看作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系列”,理论体系是三大理论成果辩证运动的结果。这个辩证运动,是一个“合题”,是“系列
本文标题:中特答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6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