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中美史(史前到唐代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提纲一、先秦青铜: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视用途与器类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这就是《周礼考工记》所谓的“六齐(剂)”,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剂表。1、青铜器的铸造失蜡法:用蜡制成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此法属于“熔模铸造”范畴,在古代多用于铸造具有复杂形制的铸件。错金银工艺:殷商早期,宝石镶嵌便已经用于玉器和象牙器,也用于青铜器,战国时更为流行。用金、银、红铜等金属和绿松石、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铜器的花纹缝隙间,产生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2、青铜器的器形分为四大类: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礼器:炊煮器:鼎、鬲(力)、甗(眼)食器:簋(鬼)、盂(鱼)、豆酒器:觚、爵、觯(治)、斝(假)、罍(雷)、尊、卣(有)、壶、觥(攻)、瓿(不)、方彝(咦)水器:盘、匜(咦)、鉴乐器:铃、铙(挠)、鼓、钟、镈(博,即大钟)3、青铜器的发展阶段时期特点代表器物夏代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夏代晚期处理器壁均薄的技巧,在商代早期的器物上得到普遍的采用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除了是圆点,圆块和几何纹饰以外,还没有其它具体的装饰。但绿松石镶嵌的动物头部牌饰已形成了基本模式;3.青铜器的形体受同时期陶器影响。礼器主要有爵、斝、盉、鼎等。礼器以酒器为主的特点为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形制提供了参考。乳钉纹爵商早期(盘庚迁殷前)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体现了陶质范块的合范技术很高。很多爵、鼎、鬲的口缘往往有一圈加厚层,以防过薄产生破裂。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合金中含铅量高;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饕餮乳丁纹方鼎青铜器的育成期,较为完整的体制、礼器尤为有系统性,河南郑州二里岗、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器形——鼎、簋(鬼)、觚、盉、钺商中期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2)品类增多;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兽面纹斝商晚前期1)方形器大为发展;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4)器物方面司母戊(后母戊)商晚后期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西周1)新出现了方形簋;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利簋、大盂鼎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西周中晚期1)鼎,簋,鬲规范化,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3)器物上文字增多,形象圆润害夫簋;毛公鼎、颂壶(东周)春秋越王勾践剑产生了失蜡法,错金银二、秦汉1、雕塑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在此历史阶段,雕塑是王权与政治的有力工具,成了宣扬帝王将相的功绩、美化宫殿园陵的重要方式。是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国家的财力与人力高度集中,因此秦汉雕塑在规模与数量上远远超越前代,有些甚至在今天都是无法达到的。在陶塑、石雕、木雕、青铜铸像及工艺装饰雕塑等方面均有辉煌的建树。秦代兵马俑属于纪念碑式的雕刻,出土于骊山秦始皇陵的东部。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一号坑:规模最大,东进的布局代表秦由西至东消灭六国。战车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二号坑: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统领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队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形象生动,大气磅礴(总体布局上采用了众多的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对细节的处理别具匠心,多国字脸、发髻、胡须、带钩丰富多彩。)目的: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的威严汉代霍去病墓石雕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卧虎、卧象主要手法:浮雕,圆雕,线刻艺术融汇在一起意义:追求纪念碑效果,宣扬战功。汉代艺术大气磅礴的典范。马马超龙雀(马踏飞燕):制作于东汉后期,它把力学的平衡原理运用的出神入化,显示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象征了永恒,运动感强烈,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可贵创造。俑为陪葬明器,有木俑、陶俑、铜兵马俑等。表现手法以象征和夸张为主。着衣式武士俑、击鼓说唱俑2、绘画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其门类比商周大大丰富,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另外还有兼有绘画与雕刻于一体的画像砖。秦代时间短,且许多重要绘画、建筑实物经战乱破坏,留存较少。战国帛画战国帛画的主题是远古巫术文化的孓(读“绝”)遗,呈现楚人神奇浪漫的幻想世界。表现形式上,采用线描造型的手法,但是其人物,动物和器物的描绘,仍旧和同时期的青铜,漆器等图案装饰形式相似,基本上是剪影式全侧面的造型,不过楚国画工的勾线准确,并在人物面部略施粉彩,作为装点。采用白描技法。漆绘画像砖石画像砖石是雕刻、模印各种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阁的建筑石材。秦汉的画像石画像砖遗存丰富,是秦汉艺术(尤其是汉代艺术)代表性的艺术品类,也是秦汉贵族崇尚厚葬、视死如生这一风尚的产物。匠师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砖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因而作品兼具绘画、雕塑两种因素。此外,由于画像砖石是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阁的建筑材料,还要兼顾建筑的形式特点,所以它达到的高度也是秦汉艺术的高度。四川画像砖在题材内容方面独树一帜,除了少量汉代普遍使用的神话内容,绝大部分刻画现实生活。背景:贵族崇尚厚葬、视死如生分布:画像石:山东,河南,苏北。画像砖:四川,河南载体:墓室、石棺、享祠、石阁等手法:以刀代笔,兼具绘画、雕塑两种因素;单线勾勒为主,技法有凹线刻,平面减底刻凿和浅浮雕刻凿;附于墓室等建筑上,兼具建筑形式的特点题材:日常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神灵怪物与天象特色:大气铺陈,重视整体;叙事性、戏剧性强;笔法流动,颇具运动感举例:武梁祠,西王母历史故事车骑画像,荆轲刺秦王画像Others汉代有哪些重要墓葬,列举各自出土的代表性文物。1)长沙马王堆汉墓:a.素纱禅衣b.漆绘c.帛画(非衣)2)中山靖王墓:a.金缕玉衣b.长信宫灯c.错金博山炉3)南越王墓:a.丝缕玉衣b.角形玉杯c.凸瓣纹银盆4)狮子山汉王墓:汉兵马俑。三、魏晋南北朝背景政治动荡,思想解放,中外交流,文化交融(佛教)1、绘画概况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在此阶段,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有明确记载的著名画家,如东吴曹不兴就是有记载的第一位有影响的画家,继他之后,如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在画史上均有突出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画家之间往往还有一定的师承关系。这时期民间美术活动兴盛,创作技巧不断提高,出现了像嘉峪关墓室砖话、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邓县彩色画像砖、孝子棺石刻画等有着成熟技巧的作品,美术的发展依靠了民间活动和专业创作相互促进而形成。有别于汉代,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了,它一方面发挥教育作用,一方面又成了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而成长起来。在题材多样化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表现当下生活的兴趣,在这种倾向里尤其是肖像画得到重视,产生了“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实际上这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我表现的一种体现。此时的绘画形式以长卷式为主,形成了传统,这不仅表现在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作品中,而且在孝子棺石刻画、竹林七贤图,甚至邓县彩色画像砖中也采用了这类形式,构图技巧有了提高。绘画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表现人物面貌、精神气质上有着“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的区别。在表现技法上则更为突出,有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也有张僧繇“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之分,有用线如春蚕吐丝的传统表现技法,也有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的“曹衣出水”;在形象创作上,陆探微创造的“秀骨清象”概括了同时代社会名流的类型,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与西方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交流,更丰富了传统表现技法,孕育着唐代绘画新面貌的产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的萌芽时期。花鸟画发展的要比山水画晚。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玄学思想的盛行,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没有独立的山水画作品,山水多做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而出现,较为古拙。将佛教所宣扬的富于音乐性的大千世界的神奇变化、儒学所向往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高原境界、道家所主张的“道法自然”的宇宙观融为一体,表现出人的觉醒。把审美方向由指向庙堂到指向自然。山水画真正发展当在隋唐时期。出现了较为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如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记录了作画的完整构思。刘宋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表明了他对山水画的理解,代表了早期山水画的面貌。和他同时期的王微的《叙画》也记录了他的看法。这些著作是探讨山水画起源的重要依据。绘画理论著作的出现是绘画发展的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与当时重玄谈、重品评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顾恺之和谢赫的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而重气韵、重表现人物风貌气质、重人物的传神写照是这种理论的精髓。它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对整个封建社会的绘画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一批著名画家古代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而在当时又以绘画才能著称的画家出现在魏晋。三国两晋——曹不兴(吴)、卫协(西晋)、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传仁智图》)曹不兴: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表现能力强,“落墨为蝇”。作品主要是人物画与龙,也是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卫协:历史故事、道释题材,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极有影响。他的创作被谢赫列为第一品,并被评价为“古话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被该形似,而妙有气韵。临跨群雄,旷代绝笔。”顾恺之认为他的画“伟而有情势”、“巧密于情思”,推崇他善于表达对象法内在气质。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晋陵无锡,出身于贵族,与上层社会名流桓温、桓玄等过从密切,晚年曾仕散骑常侍。有才、画、痴三绝之称。师从卫协。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眼神的描绘。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在绘制有目疾的殷仲堪肖像时,飞白拂之,使如轻云之蔽月。同时顾恺之也善于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画裴凯像时,在面颊上加了三笔,顿觉神采殊胜;有意将谢鲲画在山岩之中来衬托性格。关于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和技巧特点,前人评价和论述不少(顾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后人把其称作“高古游丝描”《洛神赋图》,根据曹植的《感甄赋》一文所绘,内容是曹氏在途经洛水是梦见被曹丕夺取又亡故的所爱甄氏,悲痛之余,作下此文,塑造了在洛水溺水化神的伏羲之女洛神的动人形象。甄氏之子,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山水技法向再现风格过度,体现笔法变化。赋色承袭汉代墓室壁画传统,以原色为主,没有晕染。《女史箴图》,根据《女史箴》这篇文章所画插图,内容是教育封建妇女的一些道德教条。在此二图中,顾恺之笔墨简淡,强调了古质精神,勾勒轮廓和衣褶的线条“如春蚕吐丝”,被后人称为铁线描,体现了遒劲的骨力。《历代名画记》把顾恺之的笔法概括为“密体”,和唐代吴道子创造的“疏体”形成两大传统笔法。《烈女仁智图》南朝——陆探微(刘宋“一笔画”)、张僧繇(萧梁“张家样”“疏体”)陆探微:擅长人物画(秀骨清象),师从顾恺之。“精利润媚,新奇妙绝。名高宋代,时无等伦”画过帝王和当代功臣、名士肖像,也画有一些风俗画和佛教图像。谢赫在《画品》重将他品评为第一品第一人,说他的绘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
本文标题:中美史(史前到唐代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7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