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指导方法与要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记叙文阅读的目标是:能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章内容、思想倾向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有自己的体验;能够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中考现代文阅读是按照文体进行考查的。小说阅读属于记叙文阅读范畴。在中考总复习阶段帮助学生学生梳理小说阅读的要点,做好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选择了两篇微型小说作为训练的材料:《意外》和《喜欢废铁的沈老汉》。这两篇小说分别是江苏省常州市和湖北省咸宁市的2010年的中考阅读篇目。为了能够使学生对小说阅读要点与方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没有采用中考原题对学生进行训练,而是对两篇小说可采用的共同训练点重新进行了编排和规划。选择这两篇小说对学生进行小说的综合阅读训练,其主要的意图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小说考查要点:即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理解小说的故事大意;认清小说中的人物,分析他们的处事方式,品味人物的思想境界;抓住小说细节,品析小说的艺术手法;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二是通过对两篇小说的综合对比分析,提炼小说阅读的方法。一、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理解小说的故事大意。针对此要点的训练,第一篇小说《意外》,请学生围绕小说中出现的几次“意外”梳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第二篇小说《喜欢废铁的沈老汉》,请学生找出最能说明老头为人处世态度的几件事情,梳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意外》中,多数学生能概括出小说中的“意外”之事,但答题要点不够准确。例如:有的学生对小说中第一次“意外”是这样概括的:塔玛拉在去丹佛的路上,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这样的概括就不够准确。此时,我请学生重新审题,而认真审题后,学生在概括时加进了一个词“意外”,原来的答案就改成“塔玛拉在去丹佛的路上,意外地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对后几次的“意外”的概括就相对准确多了。以下是学生概括出的“意外”:当塔玛拉救助“病人”时,却意外地遭到此人的劫持;塔玛拉意外地发现劫持她的正是电台里说的越狱杀人犯佐林;塔玛拉在行车途中接到丈夫威廉的电话,意外地获得传达求救信息的机会;他们根本没有孩子,塔玛拉却意外地要丈夫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警察利用借火点烟的机会,抓住了杀人犯佐林,塔玛拉获得了意外的解救;塔玛拉意外获得了一笔赏金,这正是他们家所需要的。小说的故事情节梳理清晰后,学生就基本理解了小说的故事大意。《喜欢废铁的沈老汉》,为了能够使学生准确地概括出体现老头为人处世态度的几件事情,我给学生做了范例:即从小说的1—5自然段中可以概括出的事情是:沈老汉称含沙之铁,说明了沈老汉是聪明和善良的。学生参照老师的示例,概括出后文的几件事情:即沈老汉不收好铁、只收废铁;沈老汉被迫收赃、案发被拘;沈老汉帮助警破案、接受表彰。通过梳理两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学生除了理解小说的故事大意,更学会了理清小说故事情节的方法。两篇文章梳理情节的角度虽然是不同的,但方法是相同的。即围绕小说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或者是小说的主要线索进行梳理。这无疑是在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二、认清小说中的人物,分析他们的处事方式,品味人物的思想境界。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思想境界的品味,在小说阅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彻底认清小说中的人物,就必须深入分析这些人物的处事方式。而人物的处事方式,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已做过分析,学生只需从这些具体的事件中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品味人物的思想境界即可。此要点的训练,第一篇小说《意外》,请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简要的评价。第二篇小说《喜欢废铁的沈老汉》,请学生从沈老汉为人处世的几件事情对他作评价。《意外》中,学生根据塔玛拉、威廉和警察所做事件对他们做了分析,最后得出了这样的认识:塔玛拉在去银行的路上,看到有人躺在路边,她毫不犹豫地采取救助行动。当受到杀人犯佐林劫持时,她利用与丈夫通电话的机会巧妙地传达出自己遭劫持的信息。她是善良、镇定、机智和勇敢的。既保护了自己,又让警察顺利地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在分析威廉这一人物形象时,我对学生进行了两个问题的追问:“你怎样看待威廉与妻子通完电话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这件事情?威廉可能会为警方提供哪些信息?”第一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他们在文本中找到了答题依据:他们过着“二人世界”的生活,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孩子,所以,当威廉先生听到妻子塔玛拉要他“好好地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时,他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进行推理分析。推理分析方法有二:即依据文本进行推理和依据生活常理进行推理。依据文本进行推理,学生从文本的第一段最后一句“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分析出了威廉可能为警察提供的两条信息:他与塔玛拉因为债务吵架;塔玛拉的目的地是丹佛。学生又从文本的第五段“快到丛林古堡了。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分析出了威廉可能为警察提供的第三条信息:塔玛拉被劫持的地点是丛林古堡。这些信息的提取概括,都没有离开文本。再依据生活常理进行推理,更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认为,威廉还可能为警察提供的信息有:汽车的款型、颜色,汽车的牌号以及妻子塔玛拉明显的个人特征如发型、服装等。进行了这样的追问后,学生对威廉这一人物形象越发认识清楚了,他们得出了这样的人物分析结果:威廉从塔玛拉的通话中能立即意识到塔玛拉遭劫持了,但他没有在通话中流露出惊慌,而是在通话后沉着、冷静地将情况报告给警察,从而使警察能够将塔玛拉解救出来,并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由由此可见,威廉与妻子之间有着和谐的默契,他是沉着的,冷静的,机智的。在分析文中的警察这一人物形象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追问:“警察在加油站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难道他们没有发现佐林在前面的车上吗?”学生肯定地回答了警察发现了杀人犯佐林。此时我又进行了追问:“警察为什么没有在加油站实施抓捕?”学生分析:警察在加油站一直处在侦查的阶段,警察这样做既是为了侦查劫持塔玛拉的人是谁,又避免劫持者的警觉,他们也在寻找合适的抓捕机会。再有在加油站动手抓捕太危险,因为如果杀人犯有枪,在加油站将会引起不堪设想的爆炸、火灾等,所以他们没有动手。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追问,学生对警察这一人物形象认识得也更加清晰:警察在接到威廉的报警后,立即有计划、有步骤地协作开展营救和抓捕行动,先在加油站侦察塔玛拉被谁劫持,再巧妙地利用借火点烟的时机,不费一枪一弹,将塔玛拉毫发无损地解救出来,并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警察工作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他们办案谨慎、方法巧妙。《喜欢废铁的沈老汉》中,学生根据沈老汉称含沙之铁、不收好铁、只收废铁、被迫收赃、案发被拘、帮助警破案、接受表彰这些事件,总结出了沈老汉是个善良、精明、善于经营、诚实、正直、公平、有原则、有正义感的人。品味人物的思想境界,一定要先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而分析人物形象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析他们的处事方式。所以,主人公的品性修养不是凭空想象而得,而是紧扣文本,从文本中的信息综合概括得出的。三、通过语言、动作、事件等,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通过语言、动作、事件等,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来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此为本节课的训练点之三。在《意外》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那人在痛苦呻吟,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那人跃起,用手枪顶着塔玛拉:“别出声!我叫佐林,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请结合语境分析“讨人喜欢”这一词语。学生分析了“讨人喜欢”在此处为褒义词贬用,佐林实际在说,我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实际他在威胁塔玛拉。我在此做了点拨:此处明写杀人犯佐林的凶残,令人毛骨悚然,实际在暗写塔玛拉的勇敢和镇静,为下文写她给丈夫威廉提供求救信息埋下了伏笔。再如:“文中写‘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为什么?”学生结合小说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塔玛拉那时很慌张,很无助。但这种观点很快被另外一些同学否定了:“塔玛拉这样做不是因为慌张,而是她很聪明,反应很敏捷。因为在文中第七段写到‘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时,塔玛拉已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警车驶来。’塔玛拉这样做是为了能引起警察的注意从而抓捕佐林。理在依据文本进行辩解时,越辩越明了,学生充分领悟了小说的语言魅力。在《喜欢废铁的沈老汉》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来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例如:火强说:“老头儿,你怎么看上去像我们外地人一样?”沈老汉笑笑说:“外地人怎么了?与本地人一样啊,都是中国公民。”通过这样的语言分析,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虽然沈老汉是农民,但是心胸特别开阔,很有眼光,做事公道。也为下文写沈老汉收含沙之铁等一系列事件买下了伏笔。又如:“我收购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事,本想揭露出来,怕他丢了丑,今后不来做生意。最后我也用了一个雕虫小技。”阿将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沈老汉,沈老汉说:“过秤时,我换了秤砣,把那四十多斤泥沙扣除了。”在品析这段语言时,有的学生认为:沈老汉通过偷偷换秤砣的方法收购火强塞满泥沙的铁管,由此可见他也是一个弄虚作假、贪图小利的奸商。但这个答案被大多数学生给否定了,他们的理由是:沈老汉收购火强塞满泥沙的铁管,是为了保全了别人的面子,不给别人难堪。他换了秤砣,是在维护他切身的利益。这段语言描写展现了沈老汉的聪明才智。而且从后文沈老汉自己举报自己收赃看,他绝对不是贪图小力的奸商。听到学生们有理有据的结论,我很欣慰。学生自己还在文中找到了典型的动作描写,来品味小说的语言魅力。“沈老汉全身颤抖。后来沈老汉颤抖着手收购了火强的好铁管。”学生是这样分析两个“颤抖”的含义的:第一个“颤抖”表明沈老汉受到火强的威胁后,担心害怕的心理;第二个“颤抖”表明了沈老汉被迫收购新铁管时内心的矛盾、无奈与痛苦的心理。通过这样典型的动作描写的分析,学生除了感知了小说的语言魅力,还对人物形象和人物的思想境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除了通过语言、动作品味小说的语言魅力外,我还指导学生通过事件来感知小说的语言魅力。如:从沈老汉自己举报自己收购赃物接受惩罚之事进行分析。学生是这样分析的:当老人用“颤抖着手收购了火强的好铁管”时,老头是无奈的,是痛苦的。除了收购,他没有其他的办法。但他却在事后勇敢地举报了自己,也使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体现了他的正义感,令人佩服。训练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魅力,要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言描写,典型的动作描写,深刻的事例描写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仍然要紧扣文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一是要分析这些词语和句子的本意,二是要分析它们的引申义,即词语、句子的特殊含义。只有学会了这样的分析方法,学生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各样的语言分析考查类的题目,不管题目怎样变化,学生都能得心应手。四、抓住小说细节,品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在《意外》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典型题目对学生做了训练:小说第一段: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但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在这段文字中,哪处细节描写为后文写主人公遇事镇静埋下了伏笔?学生只要认真阅读,不难发现是当威廉与塔玛拉吵架时,“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这句话,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同时照应了小说故事的结局。此时,我又出示了有关艺术手法的判断题:“本文多处伏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跌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多数学生能够判断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的分析是:这是一篇微型小说,文中多处伏笔和照应,是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严谨,让读者读来更加真实可信。而且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也发现这篇小说的结构是很严谨的,而不是情节跌宕,一波三折。《喜欢废铁的沈老汉》的结尾:“阿将的头疼痛起来,想了很久也不明白,爸怎么会举报自己收购赃物。”从“阿将的头痛”这一细节描写,品析小说的艺术手法。阿将头痛,他是否
本文标题:中考小说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7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