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三认识论一、概念:1、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实践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的关系:(1)区别:实践的客观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因为构成实践的三个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2)联系:①二者是辨证统一、互相渗透的。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都是以客观性为基础的;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②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要求。割裂二者的片面观点是错误的。●对实践认识的三个误区:(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两部分组成,人们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有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分。而实践只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能够把主观与客观相联系,故主观世界的改造不具有这一特点,不是实践,当然也离不开实践。在实践中,随着客观世界的改造,主观世界也相应得到改造,它依赖于实践。因此我们不能把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笼统地称为实践,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才是实践。(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这种看法貌似既讲实践的客观性,又讲实践的主观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从实践的要素看,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又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认识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但实践则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为客观世界的变革以及认识工具的创新主要是人们实践的结果,同时也是不断创新的认识指导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发展了客观世界,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使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例题:例1、辨析题: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也是一种主观活动。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都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具有客观性。但实践同时也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实践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统一的活动。认为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也是一种主观活动,其实质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2)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实践才能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真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真理和谬误:(1)区别: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2)联系: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相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认识与实践相对应,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的逻辑构成一定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二、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及方法论;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世界观原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时,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也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例题:例1、崇尚和谐,企盼稳定,追求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识论角度看,之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A.实践决定认识B.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C.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例2、据报道,近些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一些科学家在经历长久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日本发展“循环型经济社会”,经政府、企业和科技界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日本科学家提出这一概念,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真理是主观的,人可以发明自己需要的真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例3、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②人的认识受主观条件制约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例4、“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是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的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例5、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比劳动更重要。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案: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日益突出。2)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总结;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和认识是辨证统一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既要尊重知识,又要尊重劳动。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及方法论:世界观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真理也会变成谬误。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谬误往往是人们获得真理的一个必经环节,因此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谬误、克服谬误而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所以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例题:例1、“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是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A.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要分清主次,善于把握重点D.真理和谬误是无法分开的例2、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说明()①真理是无条件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③真理是具体的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世界观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或上升。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例题:例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上述论断主要说明了()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C.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D.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例2、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一天后,俄罗斯成功发射了运货飞船。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说明()①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④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永远也不会停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例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2)运用真理观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答案:1)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2)①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也不例外,它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此反复才能完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认识和追求也必然具有反复性。我们只有不懈探索实践,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才能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和人的认识都是无限发展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再不断地超越自身、向前发展。追
本文标题:专题三认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7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