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专题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专题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重点精华】一.古代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一)先秦、秦朝时期1.秦国: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二)两汉时期1.西汉:文帝、景帝时,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汉武帝时,经济上实现大一统,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来源:学科网]2.东汉: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三)三国时期1.魏国:修建水利工程,恢复和发展生产。2.蜀国:丝织业兴旺。3.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四)隋唐时期1.隋朝:隋文帝提倡节俭,发展生产。隋炀帝开通大运河。2.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唐玄宗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五)两宋1.北宋:推广占城稻,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南宋:鼓励海外贸易,纸币与铜钱同时流通。(六)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七)明清时期1.明朝:推广植棉,出现“机户”“机工”,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萌芽。[来源:学科网ZXXK]2.清朝: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二.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和资本主义萌芽(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工具(1)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2)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荒地。(3)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4)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5)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6)西汉时期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7)唐朝时创造了曲辕犁和筒车。2.水利工程(1)大禹治水。(2)战国时期修都江堰。(3)秦朝时期修灵渠。(4)隋朝开凿大运河。(5)元朝开凿会通河、通惠河。3.农作物种植和推广(1)河姆渡原始居民能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2)西汉时,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陆续移植内地。(3)北宋时期,北方的粟、麦等在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4)明清时期,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清朝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还建立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4.生产技术和经验(1)商周时期,人们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牛耕,战国时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魏晋南北朝时期,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推广到西北嘉峪关地区。深耕细作、积粪肥田,传播到南方。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的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二)手工业的进步1.矿冶业(1)兴起: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2)发展:春秋后期冶炼生铁,铁农具出现;战国时冶铁规模扩大,各国都有冶铁中心,铁器广泛使用;西汉时冶铁用煤作燃料。北宋时煤大量开采;清朝时乾隆鼓励开矿。2.纺织业(1)战国时:纺织业有新的发展,长沙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细密。(2)南宋时:海南岛有先进的棉纺织工具。(3)元朝时: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松江是纺织业中心。(4)明朝时: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3.陶瓷业(1)半坡原始居民能烧彩陶。(2)唐朝越窑、邢窑的瓷最负盛名,唐三彩是艺术精品。[来源:学.科.网](3)宋朝定窑、汝窑久负盛名,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4)明朝制瓷技术高超,景德镇居首位。(5)清朝景德镇规模比以前扩大。(三)商业的繁荣1.战国:形成中原市场,各诸侯国都发展成为新兴的封建城市。2.两汉:西汉都城长安,东汉都城洛阳,繁华且人口多。3.唐朝:都市兴盛。大都会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城繁华商业区为市,住宅区为“坊”。4.两宋:集市多并发展为城镇,集市贸易十分活跃。北宋东京是世界上大城市。有居民20万户,打破“坊”与“市”的界限。出现夜市和娱乐场所“瓦子”,南宋都城临安街市繁华,人口百万,两宋时出现“交子”纸币,海外贸易兴盛。5.元朝:大都是元朝政治中心,同时也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城市,泉州是元朝最大贸易港口。6.明朝:繁华城市有30多座,小市镇发展快。众多的集市庙会也是重要贸易场所,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7.清朝: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市场,东南各省苏州、扬州城镇繁华,西北、西南地区出现了不少商业城市。(四)资本主义萌芽最初出现于明朝中后期的苏州、松江等地。纺织行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即手工工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就是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前期,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和地区比明朝增多,但发展仍然很缓慢。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三、古代江南地区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1.西晋以前有一定的开发基础。2.温暖湿润,土地肥沃。3.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4.东晋南朝时期,南北方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使江南得到迅速开发。(二)江南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1.三国以前,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方还非常落后。2.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战乱,逃亡南方,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及经验,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再加上江南优越的地理环境,人民辛勤劳动及安定的社会秩序使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修建许多水利工程也为江南发展奠定基础。江南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2)表现:①北宋时,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反映了商业的繁荣。②南宋时棉纺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③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由北移到南方,江浙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以及“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之说。四、古代经济的发展对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启示(一)农业发展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农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还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二)工业发展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经营者;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抢分试题】一、选择题1.我国远古人类取得了许多成就,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最先种植水稻和粟的分别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星星之火可以燎燃。火种十分宝贵。在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3.羊表示吉祥温驯。我国人民有崇拜羊的习俗。我国商代以羊为装饰的著名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三星堆青铜立人D.毛公鼎4.商朝时,周氏一家世代务农,这家主人想免除徭役,他家必须()A.有亲戚在王室供职B.儿子在作战中建立军功C.家里有人经商D.生产粮食布帛很多5.小明历史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在这项研究中,他最应该涉及的是()A.铁农具B.陶瓷C.牛耕D.选种6.“高峡出平湖”是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描绘的宏伟蓝图,如今已经变为现实。早在秦朝时,为了解决运输困难就派人开凿了()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大运河7.今天,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人民币。历史上将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并在全国流通的是()A.秦始皇B.宋太祖C.元世祖D.明太祖8.假如拍摄电影《汉武帝》,电影画面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通过大运河调动军队B.市场上流通五铢钱C.盐铁实行专卖D.长安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市”9.“人不得顾,车不得旋”是班固描述当时一城市的繁华,这一城市是()A.长安B.洛阳C.杭州D.苏州10.汉武帝以后,随着造船等技术的进步,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A.长安B.洛阳C.广东沿海港口D.开封11.中国历代政府,注重兴修水利。下面水利工程在地域上从北到南分布的水利工程是①白渠②灵渠③都江堰()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③①12.锦、绣、绢、纱是我国古代精美的丝织物。三国时期丝织业较发达的是()A.魏B.蜀C.吴D.台湾13.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经常把货物通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请你仔细想想,这位商人应该是生活在()A.西周B.秦朝C.汉朝D.隋朝14.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有两个节目令人难忘,一个是《千手观音》,另一个是由各地方持人报出的各省春联,其中有一副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两宋时期南方制瓷业发展很快。“瓷器与中国同名”的下联应是哪一省报出的春联()A.江苏省B.四川省C.安徽省D.江西省15.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唐朝时发明使用的可随水力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向高处,提高灌溉效能的生产工具是()A耧车B翻车C曲辕犁D筒车16.在一部反映宋朝的电视剧中出现了一下的场景,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东京夜市上小吃很多B.临安城里有许多鱼店C.“瓦子”里上演京剧D.百姓过中秋节17.元朝时开通会通河、通惠河的直接目的是()A.蓄水防洪B.加强统治C.灌溉农田D.方便运粮18.假设你是一位古币收藏者,下面我国古代货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交子、五铢钱、半两钱、五铢钱B.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交子C.半两钱、开元通宝、五铢钱、交子D.五铢钱、半两钱、交子、开元通宝19.《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着明代苏州机工的状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上述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你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使用机器生产B.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C.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20.今天,我们餐桌上经常出现的食物,种类齐全,下面农作物中,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的是()①玉米②甘薯③马铃薯④花生⑤向日葵⑥黄豆⑦大米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④⑤⑥⑦C.②③⑤⑦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21.读下图,回答问题。曲辕犁构造示意图(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简要谈谈农具的改进及广泛运用有何重大意义?(2)认真观察两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朝的曲辕犁与西汉的耕犁有哪些改进?(3)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进也是创新,你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22.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回顾一下唐朝的历史,说说唐朝时期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创新之举?这些创新起到哪些重大的作用?2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提高到很高的高度,怎样发展好农业这一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普遍关注问题。试结合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谈谈当前如何发展农业的认识。[来源:学科网ZXXK]【名师预测】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原始居民最早可以尝到香喷喷的大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
本文标题:专题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8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