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三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这一组有4篇课文。课文从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叙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二、学生分析:这一组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理解上比较容易,学生读一遍课文就知道说了一件什么事,但课文中有些词语难度比较大,需要教师帮助理解。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一组教材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衔接问题。通过本组学习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学习。三、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四、学情分析及学法研究参与性是学生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参与其中,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主人,是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所以,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在学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以学生的口吻自主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因为是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示示范、加以引导,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参与,激励学生愿意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五、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六、教学时间安排:本单元可用11——13课时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金色的草地……………………………………………………3课时爬天都峰………………………………………………………3课时槐乡的孩子……………………………………………………1课时语文园地………………………………………………………4课时1.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教材分析: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共4个自然段,层次清晰,段落分明。三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将逐渐转移到段的训练。本课时本册教材的首篇课文,主要是学习两句话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如第1自然段中2、3两句话的开头分别用了“大家”、“那”等词语,去掉这些词语,句子就连接不起来了。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并在第3自然段的教学中进行迁移性学习。三年级仍旧要重视字词的教学。课文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引导学生对所提示的内容进行思考。在具体教学中宜采用先放后收的策略,即先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练习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激活阅读的兴趣。然后从内容转向像是,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进行连词成段的训练,并随机进行字词教学。最后再回归全文,从内容的思想情感上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二、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等1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能联系第1、3自然段的内容,理解并说出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4.了解民族小学绚丽多彩的特点和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5.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并说出巨资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2、研读第一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感受民族小学的绚丽多彩、文明团结。4、初步认识排比句。教学过程:一、揭题,谈话,展开想象。1、回忆一下学过的识字儿歌: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尤其在我国的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名族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那里有这样的一所学校。2、出示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读题目,出示文中的插图,看图说说:这所民族小学是怎样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一样?(提示:从学生组成、他们的语言、服装、活动、周围的环境等角度谈话,学生说自己关于民族小学的想象,初步感悟民族小学绚丽多彩的特点。)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语。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通顺。2、认读生词:坪坝傣族景颇族德昂族昂首挺胸摔跤3、认读生字:坝傣昌昂跤4、认读其他词语:绒球花穿戴绚丽多彩敬礼蝴蝶好奇边疆凤尾竹摇晃孔雀跳舞粗壮铜钟打招呼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演一演,做动作理解:昂首挺胸、摔跤、敬礼、打招呼5、齐声朗读课文。三、大体了解课文结构。这所民族小学真特别呀!为了把她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学生不知道)没关系,老师来帮助你,请你拿起笔,在文里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果学生找起来有点困难,老师引导大家互相补充找:早晨、上课了、下课了,并板书)。注意看,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顺序的?对了,这就是时间顺序。四、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1.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把美丽的民族小学展现在我们眼前,那先让我们去看看早上的民族小学吧!一齐读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早上的民族小学是什么样子的。2.老师听了大家读,好象看到了早上的民族小学,你喜欢哪句话?用横线划下来,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重点引导以下内容:第一句话: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解释)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1)注意看,句子里有什么民族呀?傣族、景颇族……(2)他们都来自哪些地方?体会民族小学学生的团结。(3)看课文后面的图片,……这些民族的衣服多漂亮呀!不光景色美丽,连人的衣服也很美丽!来一起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上学路上的美丽景色。第四句话: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是呀,我也感觉到了!有鸟儿在和我们做伴,有敬爱的老师在关心我们,还有鲜艳的红旗在飘扬,多么幸福呀!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那样的感觉!(模拟情景表演,体会小学生的文明)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早晨的民族小学,你想用哪个词语?(绚丽多彩、幸福、开心、美丽、兴奋……)4、第3句话开头的“那”指的是什么?(指第2句中的“穿戴不同”和第3句中的“鲜艳的民族服装”,用了这个词语把这两句话很好的连接起来了。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穿戴不同”指穿着不同的民族服饰,戴着不同的帽子饰品,理解“穿”和“戴”的不同意思。)5、指导朗读这4句话,读出快乐的感觉。6、读读第1句和第4句话,说说你的发现?(从……从……从……,向……向……向……)7、出示:(填空)(1)同学们从(),从(),从()捡起了很多垃圾,学校很快变干净了。(2)放学的路上,我向(),向(),向()。8、教师小结:这样美丽的学校,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学生们又这样的文明、团结、快乐,确实是“绚丽多彩”!再加上他们多姿多彩的民族服装,真是“更加绚丽多彩”!尝试把你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五、写生字、背一背1、重点指导“雀、戴、舞”书写。2、先写好的同学可以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或第四句话。【作业设计】★抄写生字,正确书写★★完成《课堂作业本》P1——1。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2、初步学会使用排比句说话。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对烘托气氛的作用。4、制订综合性学习计划。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以及课文第一段。1、组织读生字词语。开火车读一读生字词语。2、组织说短语。我会说:一()学校一()小路一()教室一()国旗()的铜钟()的墙壁()的树干()的服装3、补充句子(1)同学们从(),从(),从(),捡出了许多果皮纸屑,公园里很快变得干净了。(2)在家里,王玉为妈妈(),为爸爸(),为奶奶(),大家都夸她是孝敬长辈的好孩子。4.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我们的民族小学是——绚丽多彩的!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部分。齐读第一段。二、重点学习课文第2、3段。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点一点民族小学的特别之处)上课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小学的课堂,当一回民族小学的学生,和他们一起上课吧!他们的课堂生活是否也是绚丽多彩的?2、研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1)请同学们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了哪些内容?(这段话写了同学们上课读书和下课活动两个内容)。(2)根据回答,让学生思考:这段话写了几句话?其中纳西句子是写“上课读书”的,哪些句子是写“下课活动”的?(6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主要是写上课的内容,写了5句话。)(3)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们表现得怎么样?(上课时十分认真。)你是从那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画出描写同学们上课十分认真的语句。)说说1、2句话是怎样连接起来的?(第1自然段1、2句话“连接”的迁移运用。)(4)出示第3、4句话,继续学习句子之间的连接。第3句话“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指大家一起读课文的时候)这句话主要写什么,与同学们读书有什么关系?第3、4句话之间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用了“最有趣的是“)(5)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A.启发引导: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想?这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先跟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B.创设对话情境:小树你为什么不摇了?小鸟你为什么不叫了?美丽的小蝴蝶你为什么一直停在花朵上呀?可爱的小猴子,你不是最喜欢玩了吗?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安静呢?C.指导朗读,读好描写安静的语句。(6)大青树的钟声又敲响了,原来是下课了。你们在民族小学的操场上看到了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体会民族小学的孩子下课尽情玩耍时的快乐。)(7)齐读第3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4段。1、研究了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2、离开之前,让我们再回头看一眼这所学校吧,瞧:(出示句子: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3、第1句话开头的“这”指什么?(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什么是边疆及边疆小学的特点。)4、读第2句话,说说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5、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这所民族小学吗?6、这段话写得真好,让我们也用两句话来写写我们自己学校的特点。(我们的学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自由写话,交流评价。四、拓展阅读。同学们,读了课文,大家都喜欢上了我们的民族小学。让我们长大后去民族小学走走。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一些风俗习惯,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
本文标题:三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8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