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01讲汽车概论教案(黎友源)
备课本课程名称:汽车概论授课教师:黎友源授课班级:10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班教材版本:《汽车概论》(成伟华主编)授课时间:2010至2011学年度第1学期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制周次教学内容课时讲授实验实训1汽车基础22汽车基础23汽车工业24汽车工业25汽车构造26汽车构造27汽车构造28汽车性能评价29汽车性能评价210汽车选购211汽车选购212汽车考试与驾213汽车使用214汽车使用215汽车文化216汽车文化217汽车与社会218综合应用——某汽车活动策划3019综合应用——撰写某汽车活动策划案30总课时963660课程名称汽车概论授课班级10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班学期2010-2011上课时4累计课时教师黎友源上课日期课程类型理论讲解课题名称1汽车基础教学目标要求1.1理解汽车概念1.2掌握汽车基本组成1.3熟悉汽车参数1.4熟悉汽车类型1.5了解汽车发展史1.6了解汽车行驶基本原理教学重点汽车基本组成、汽车参数、汽车类型、汽车行驶基本原理教学难点汽车行驶基本原理主要教具设备材料多媒体教室、黑板、粉笔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参观,资料收集总结课后记引入新课:1、自我介绍和同学相互认识2、简单介绍课程特点并说明该课程在实际工作的重要作用。新课第1章汽车基础1.1汽车概念在中国,汽车是指一种快速而机动的陆路运输工具。一般是指不用轨道和架线,自带动力装置驱动的轮式车辆,包括载运客、货车,牵引客、货挂车的牵引车以及特殊用车。此定义排除了摩托车、装甲车、坦克等车辆。而某些进行特种作业的轮式机械,如轮式推土机、铲运机、叉式起重机及农用轮式拖拉机等,在少数国家作为专用汽车,而在我国分别划入工程机械和农用机械范畴。1.2汽车基本构成1.2.1发动机汽车上广泛使用的是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两大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五大系统——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注:柴油机缺少点火系。1.2.2底盘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传动系作用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并传给驱动轮,行驶系的作用是将发动机各总成及部件连成整体,对全车起支撑作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转向系的作用是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使汽车按驾驶员选定的方向行驶。制动系的作用是使汽车减速或停车,及可靠的驻车。1.2.3车身车身一般包括驾驶室和各种形式的车厢。1.2.4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是保证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是汽车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专用汽车和特殊汽车除此之外还有其专用和特殊的装备。1.3汽车参数自我介绍和同学相互认识40m1.3.1尺寸参数1.外廓尺寸汽车的长、宽、高称为汽车的外廓尺寸。2.轴距汽车在直线行驶位置时,同侧相邻两轴的车轮落地中心点到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两条垂线之间的距离。3.轮距轮距指同一车轴左、右轮胎中心间的距离。如后轴为双胎,则为同一轴的一端两轮胎中心到另一端两轮胎中心间的距离。轮距包括前、后轮距。4.前后悬汽车前悬是指汽车直线行驶位置时,其前端刚性固定件的最前点至两前轮轴线的垂面间的距离。汽车后悬是指汽车后端刚性固定件的最后点至后轮轴线的垂面之间的距离。1.3.2汽车质量参数1.整备质量汽车的整备质量就是汽车经整备后在完备状态下的自身质量。2.总质量汽车的总质量是指汽车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包括驾驶员)、货物时的重量。3.装载质量汽车的载运质量是指汽车在良好的硬路面上行驶时的最大限额(客车用座位数表示,货车用吨位数表示)。4.轴载质量汽车的轴载质量是汽车总质量分配给各轴的质量,它与转向灵活、驱动性能、轮胎承重等有关。1.3.3汽车性能参数1.动力性参数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汽车加速时间指汽车加速到一定车速所用的时间。汽车的上坡能力是用满载(或某一载重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表示。2.经济性参数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量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称为燃料经济性,单位L/100km。3.制动性参数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制动性通过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来评价。4.通过性参数汽车的通过性是指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地面等)及陡坡、台阶、灌木丛、壕沟等各种障碍的能力。汽车的通过性主要通过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半径等进行评价。1.3.4汽车的身份参数1.发动机编号目前车用发动机主要是内燃机。(1)内燃机产品名称均按所采用的燃料命名(2)内燃机型号由阿拉伯数码和汉语拼音字母组成。(3)内燃机型号由下列四部分组成:①第一部分:产品特征代号②第二部分:由缸数符号、汽缸布置形式符号、冲程型式符合和缸径或缸径/行程(宜可用发动机排量或功率表示)符号组成③第三部分:结构特征符号和用途特征符号。④第四部分:区分符号。2.车辆识别代号VIN(1)车辆识别代号的基本组成制造商代号(WMI)、车辆说明部分(VDS)、车辆指示部分(VIS)三部分组成,共17位。年产量≥500辆的车辆识别代号□和○代表字母或数字(2)车辆识别代号的说明①WMI—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是车辆的第一部分②VDS—车辆特征说明部分为车辆识别代号的第二部分,由六位字码组成。③VIS—车辆出厂特征指示部分是车辆的第三部分,由八位字码组成。车辆识别代号中的字码仅能采用以下数字和大写的罗马字母:1234567890和ABCDEFGHJKLMNPRSTUVWXYZ。注意:字母I、O、Q不能使用)1.4汽车类型1.4.1按车型分类1.乘用车乘用车是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2.商用车商用车是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及其随身行李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1.4.2按动力源分类1.内燃机汽车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的汽车。内燃机汽车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车辆。2.电动汽车指由电动机驱动且自身装备供电电源(不包括供电线架)的车辆。包括蓄电池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3.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具有两种及以上车载动力源并协调工作的车辆。4.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汽车是以取自太阳能的能量为车载动力源的车辆,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无能源消耗的绿色汽车。1.4.3其他分类1.GB/T15089-2001对汽车的分类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将汽车分为三类:M类、N类和O类。(1)M类定义:至少有四个车轮,且用于载客的车辆。(2)N类定义:至少有四个车轮,并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3)O类O类车辆指挂车(包括半挂车)。2.按发动机布置及驱动形式分类(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4)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5)全轮驱动(nWD)3.按行驶道路条件分类(1)公路用车(2)非公路用车2.按发动机布置及驱动形式分类(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4)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5)全轮驱动(nWD)3.按行驶道路条件分类(1)公路用车(2)非公路用车1.5汽车发展史人类关于车的梦想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先是发明了人力车、畜力车,以及近代的风力车等。大约公元前4000年,人们开始思考不依赖于人力或兽力而能独立运动的运输工具。1768年,英国的詹姆斯·瓦特研制成蒸汽机,为实用汽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769/70法国的尼古拉斯·古诺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完全依靠自身动力行驶的三轮蒸汽机汽车。这是汽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车辆的最高时速达到4km/h,而且承重达到7吨的。1801年英国的发明家理查德·特雷威蒂克制造出行驶性能良好的能运载乘客的蒸汽机汽车。1816年转向控制机构被发明。1845年来自爱丁堡的罗伯特·汤姆生在伦敦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充气轮胎注册了专利。这款充气轮胎是用于马车上的。1860年法国的发明家莱诺伊尔成功研制出了燃气发动机1862年德国的尼古拉斯·奥托提出了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四冲程发动机。1876年尼古拉斯·奥托研制成功运转可靠的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1882年德国发明家和工程师戴姆勒和德国设计师迈巴赫研究轻型高速汽油机。1885年迈巴赫发明了浮子式化油器。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注册了专利。同在1886年戴姆勒成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1889年英国人邓禄普首次将充气轮胎推向市场,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减震能力。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并获得了专利。1894年法国人米西林兄弟发明了装有内胎的可充气的汽车轮胎。1895年邓禄普首次将充气轮胎应用于汽车上。1900年法国开始生产戴姆勒的第一辆专利汽车1901年戴姆勒汽车公司成功生产出第一辆梅赛德斯汽车。1902年德国企业主罗伯特·博世发明了高压电磁点火系统。190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建立了福特汽车公司。1913年福特将流水线加工方式引入他的汽车厂,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生产量。1924年柴油机首次被装在卡车上使用。1925年电池点火装置在博世公司研制成功。1927年柴油喷射泵被博世公司采用生产。1934年大众汽车公司的发展始于费迪南德·保时捷设计了大众品牌的甲壳虫型汽车。1948年米其林轮胎公司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条全钢丝子午线轮胎。1954年德国工程师菲力·汪克尔设计出了旋转式活塞发动机,即转子发动机。1967年电子控制汽油喷射转置(D-Jetronic)首次大批量应用于汽车上。1970年汽车前排座位开始使用安全带。1978年防抱死系统(ABS)开始在汽车上批量安装。1983年电子化油器和气缸爆震调整装置及增压调节装置开始被应用。1984年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张紧器被用于批量生产的汽车中。1985年带有氧传感器的尾气催化净化器和无铅燃料在德国被应用。1985年带有氧传感器的尾气催化净化器和无铅燃料在德国被应用。1990年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被应用于柴油机轿车上。1993年可变进气管技术和可变凸轮轴调节技术被应用。1994年电子导航系统开始应用于轿车。1995年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被应用于汽车。1996年具有可变几何废气涡轮增压器(VTG)被应用。1997年总线控制喷射系统在轿车用柴油发动机上被应用2000年汽油机直喷技术在德国汽车批量生产中被使用。2001年电子液压刹车系统(EHB)在批量汽车生产中被应用。2002年PAX-轮胎系统在汽车的批量生产中应用。2003年混合动力装置开始应用于汽车的批量生产中。2004年具有高稳定性和较高稳定性的不锈钢车身实现了批量生产。2005年保持行车方向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中。1.6汽车行驶基本原理1.6.1驱动条件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等速行驶时,会受到来自地面的滚动阻力Ff和来自空气的空气阻力Fw;而当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加速阻力Fj;当汽车在坡道上上坡行驶时,还必须克服重力沿坡道的分力-坡度阻力Fi。所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须克服的总阻力为:∑F=Ff+Fw+Fj+Fi(1)滚动阻力滚动阻力是由于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发生变形而产生的,滚动阻力的大小与汽车的总重力、轮胎的结构与气压、行驶路面的性质等相关。(2)空气阻力(3)坡度阻力汽车在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表现为汽车的坡度阻力,即Fi=Gsinα式中,G为作用于汽车上的重力,α为道路的坡角度。(4)加速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的惯性力,就是加速阻力Fj。当Fj=0时,汽车匀速行驶;当Fj0时,汽车加速行驶,当随着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随着增加,在某个较高的车速时达到平衡,然后匀速行驶;当Fj0时,汽车将减速行驶或停止。(5)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的关系汽车的驱动力来自发动机。
本文标题:01讲汽车概论教案(黎友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