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专题五第2讲课后活页训练
1.(2010年高考浙江自选模块)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1)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_______。A.5~6月B.6~8月C.8~10月D.10~11月(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A.5~6月B.6~7月C.9~10月C.10~11月(3)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解析:第(1)题,依据图1可看出,转向点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8~10月。第(2)题,依据图2可看出,台风中心处于(21°N,129°E)附近,结合图1可确定可能出现的时段是6~7月。第(3)题,台风的危害方式主要是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答案:(1)C(2)B(3)狂风;暴雨;风暴潮。2.(2010年山东青岛一模)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2010年1月以来,新疆等地连续4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60年一遇的寒潮暴雪灾害,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气温之低,历史罕见,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材料2:北疆降雪分布图。(1)据图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多暴雪的原因。(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解析:第(1)题,读图可总结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暴雪主要分布在山区。第(2)题,洪灾、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为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答案:(1)主要分布在山区。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2)大量融雪易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大量雪水易在山区形成滑坡、泥石流;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3.(2010年陕西西安质检)进入2010年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当地时间2010平2月27日凌晨3时34分,一场里氏8.8级强震撼动了智利中南部以及若干周边国家,震源深度33千米。地震在智利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800人。材料2:世界地震带分布图。(1)分析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的共同成因。(2)海地地震比智利地震震级小,但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大很多,试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第(2)题,烈度不仅与震级、震源深浅有关,还与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答案:(1)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2)海地地震的震源深度浅;震中接近人口稠密地区;海地经济落后,建筑物抗震能力差;海地长期内乱不断、经济不振,政府几乎没有自救能力,只能苦等外国救援。4.(2010年哈尔滨质检)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读左图说明我国涝灾的分布规律。(2)左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3)说明右图中B地区干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4)右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左图分析判断涝灾的分布规律,注意图例的变化。第(2)题,A地区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从环境保护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B地区为我国的大兴安岭,干旱易引起森林大火,利用遥感卫星等3S技术进行监测。第(4)题,C地为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工农业用水量大等原因使该区也成为干旱频发区。答案:(1)由东向西减少,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2)人为原因: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中下游围湖造田,对河流流量调节能力下降;城镇工程建设,占用湿地等。措施:恢复植被;退田还湖;建设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措施;合理利用土地等。(3)森林大火(生物灾害)。利用遥感卫星等3S技术进行监测。(4)此地冬季降水少;为喀斯特地貌区,下渗量大,地表水资源少;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大;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留存少。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707年。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材料2: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1)由材料1分析我国蝗灾的特点及原因。(2)据材料2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从时间上看,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几乎没有。虫神庙的分布反映了我国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受气候异常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蝗区不断产生,老蝗区蝗害反复,蝗灾逐年加重。答案:(1)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有;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3)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4)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5)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生物措施)等。
本文标题:专题五第2讲课后活页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8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