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专题八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
河北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3级部2013级部高三测试文科政治试卷第1页(共6页)高三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八复习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整理人:史历一.教师指导:1.从本专题的知识复习看:要明确一条主线,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精髓以及中特文化的建设。从宏观上把握“一条主线”、“两对关系”、“三项作用”、“四项措施”。一条主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两对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与建设中特文化的关系。●三项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大力建设中特文化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或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四项措施: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措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特别注意:●把握三个维度,即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维度,把握三个主体,即国家、文化生产主体、个人。明确对上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从整个文化生活的复习看:必须明确文化作用(为什么)与文化建设(怎么做)的关系,理解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理解文化创新与建设文化强国的关系。二.核心问题:(掌握)●三项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大力建设中特文化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或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掌握思路:理论意义:文化对社会、个人的意义+本知识点的现实意义)●四项措施: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措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三、易错易混:1.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地域可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经济政治决定文化。)2.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河北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3级部2013级部高三测试文科政治试卷第2页(共6页)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点拨]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点拨]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5.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点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6.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点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7.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点拨]应该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8.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点拨]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文化,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的。9.提高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方向的保证。[点拨]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保证。10.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点拨]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1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回事。[点拨]二者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12.提高全民族素质,应当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点拨]既要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二者没有先后之分。13.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点拨]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才相互促进。14.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政府发展公共文化事业。)15.文艺表演应该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文艺表演应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16.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17.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河北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3级部2013级部高三测试文科政治试卷第3页(共6页)四、纵横连接: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理解)(1)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文化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了解)(1)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就是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2)文化多样化:①含义:是指社会主义性质文化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②原因: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逐渐增强,从而导致文化呈现多样化的特点。(3)两者关系: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文化的多样化是不矛盾的。只有坚持文化的多样化,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只有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才不会迷失方向,文化领域才不会混乱。(4)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民族精神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理解)(1)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4)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特征,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河北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3级部2013级部高三测试文科政治试卷第4页(共6页)(5)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6)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7)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4、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P47掌握)5、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掌握)①从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角度看,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弘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②从文化与人的关系角度看,A.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呈现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B.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增强人们辨别并抵御落后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③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④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看,A.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B.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⑤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看,A.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B.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行为选择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6、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理解)(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河北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3级部2013级部高三测试文科政治试卷第5页(共6页)(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有者。(5)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又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7)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8)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10)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7、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P50理解)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P51掌握)9、建设中特文化的要求或措施(P49理解)10、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11、深刻理解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和表现(掌握)五、经典试题:39.(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河北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3级部2013级部高三测试文科政治试卷第6页(共6页)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
本文标题:专题八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8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