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现正在进行第五期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与规模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四期工程建设情况2001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经国家计委批复,四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涉及三北地区的十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0个县(旗、市、区),总面积405.3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2%。到2010年,在有效保护好工程区内现有2787万公顷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完成造林950万公顷,工程建设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净增1.84个百分点,建成一批比较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初步遏制了三北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在沙区,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使40%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使风沙危害程度和沙尘暴发生频率有效降低。毛乌素、科尔沁、呼仑贝尔三大沙地基本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在水土流失区,使5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基本治理,治理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下降30%以上,流入黄河的泥沙量明显减少。在平原农区,以现有农田防护林为基本框架,建成多林种、多树种、网带片相结合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现阶段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矛盾1、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地方配合不力由于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对林业的投资有所减弱。林业尤其是大型防护林在某些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心中都不算是“第一要务”,搞好林业工程历时时间长、见效慢、收益周期较长。2、林地产权不清,补偿、林地产权不清,补偿、处罚机制不到位产权问题是造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老百姓进行林业建设的动力之源。尤其在西北地区,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谁造谁有”,但是实际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无论是国有林地、集体林地还是私人承包林地,产权落实存在很大问题,产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林区的稳定性和各方的积极性。3、与林业科研机构联系不紧密在华北地区,营造的人工林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稳定性差、森林质量低,不少林木提前老化,有的成了长不大的“小老头树”,严重影响了其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4、宣传有待提高,宣传有待提高,群众认知程度较低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群众认知度远远不及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甚至大江大河的河道整改工程。发展对策1、坚定不移地完成工程建设规划目标和计划任务,始终把生态效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调和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要的位置,调和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三北防护林建设是工程学问题,尽管与林学科研有重要联系,但各种实际效益的实现还在于工程建设的质量,而质量保证之关键就在于地方上是否一五一十、不打折扣地执行工程规划。2、加大资金投入,同时拓宽林业投资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吸引外资对防护林的投入以及将防护林的产出资金再次投入到林区的再建设之中。政府应提高林业建设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进一步完善对林农的补助政策,以确保林业建设的顺利开展。3、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林木的权属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农村实行“谁承包、谁治理、谁造林、谁受益,允许继续,允许转让、长期不变”的承包造林政策,积极推行“五荒”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全面实施承包治沙,区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户层层签订造林合同,把造林任务落实到各级领导肩上,限期完成,严格奖罚。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规范林木的权属。4、提高树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鼓励树农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开展集体学习以求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开展工程建设。组织并积极参与交流活动,与其他林区的林农进行专业技术以及经验交流。在树农中推广林业建设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5、发挥媒体以及社会舆论的作用加大宣传,引起重视。政府通过相关媒体可以更好的宣传三北防护林工程,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媒体以及社会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关注度。同时,社会各界可以利用媒体这一渠道反映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五个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1978年,三北(西北地区、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后,为从根本上扭转我国长江、珠江、海河等大江大河及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1989年、1990年、1987年、1994年、1996年,先后启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到2000年底,5个防护林工程一期建设结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0年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长江、沿海、珠江、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等5个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2002年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工程规划进行了评估,并顺利通过了评估,2004年9月29日国家林业局正式印发了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4个防护林工程二期规划。到2010年,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2000-2010)已经结束。按照加快构建“十大生态屏障”的总体部署,经研究,2011年3月1日国家林业局决定在全面总结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编制《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至今仍在进行中。工程进展及建设成效1、工程进展情况(1)一期工程建设基本情况。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一期规划造林(不含平原绿化)为1470.4万hm2,规划总投资(不含平原绿化)为109.4亿元。到2000年底,共完成造林1371.66万hm2(不含平原绿化),累计完成投资56.08亿元(不含平原绿化),分别为一期规划的93.3%和51.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685.5万hm2。其中,人工造林422.5万hm2,飞播造林7.5万hm2,封山育林221万hm2。幼林抚育34.5万hm2。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从1996年,首批启动实施了13个县,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珠防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又先后试点启动了34个县。到2000年,一期工程建设共完成营造林67.28万hm2,其中人工造林23.45万hm2,飞播造林2.76万hm2,封山育林28.19万hm2。完成低效防护林改造任务12.88万hm2,四旁植树1.7亿株。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累计完成造林323.68万hm2,其中人工造林246.44万hm2,封山育林71.98万hm2,飞播造林5.26万hm2。通过一期工程建设,全国大陆海岸线长18340km,已有17000km的海岸基干林带已基本合拢。太行山绿化一期工程累计完成造林295.2万hm2,其中人工造林164.57万hm2,飞播造林30.63万hm2,封山育林100万hm2。此外,还完成四旁植树1.7亿株。平原绿化工程截至2000年底,全国920个平原、半平原、部分平原县(市、旗、区)中有869个达到了部颁“平原县绿化标准”,占规划数的94.5%。全国平原绿化累计完成造林698万hm2,新造农田防护林376.8万hm2,保护农田3256万hm2,农田林网控制率由1987年的59.6%增加到现在的70.7%,提高了11个百分点,道路、沟渠、河流两岸绿化率达到了85%以上。目前,平原地区有林地面积已达1518万hm2,活立木蓄积达6.2亿m3。(2)二期工程基本建设情况。按照国家林业局对六大林业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国家加大了对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投资力度,防护林工程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1年开始,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建设全面实施,2004年底,共完成投资72.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0.62亿元,地方配套25.84亿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6.14亿元。累计完成营造林289.91万hm2,其中人工造林114.58万hm2,飞播造林14.33万hm2,封山育林161万hm2。完成低效防护林改造18.85万hm2。截止到2010年工程建设取得了全面性成果,工程区森林资源进一步增加,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区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3)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中……2、主要建设成效(1)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大型水利设施功能的长久发挥。经过多年的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建设,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上游森林资源显著增加,水土流失总量逐年下降,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逐步增强。据《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公报》,长江、淮河流域土壤流失量下降了50%左右,其中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88万km2减少到2000年的2.96万km2,水土流失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状况明显好转。许多县(市)水土流失恶化状况已得到初步控制,部分省(市)沙化、石漠化速度开始下降,不少昔日被泥沙淤积的河床已明显刷深,很多干涸多年的小溪恢复了清流,减少了水库泥沙的淤积,维护了水利工程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局部地区出现了山川秀美的新景观。(2)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稳产增收。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自然灾害的种类,营造了功能各异的防护林,初步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屏障,增强了抵御台风、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观测,已建成的农田林网内,由于农作物生长条件改善,粮食亩产增加10%—20%。据对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区160个县的调查统计,粮食产量由工程实施前的1749万吨增加到2667万t,增幅52.5%,在诸多因素中,森林的屏障作用是重要原因之一。(3)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把工程建设同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结合
本文标题: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8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