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复习:改革得失专题导语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从结果看,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考点梳理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考点: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均需要掌握,重点是对这场运动的评价。)情感态度: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考点: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背景:国内: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4、主要活动:序幕: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严复)→高潮:百日维新→结束:戊戌政变。5、“百日维新”的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6、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8、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9、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情感态度: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爱国救国意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品德。通过变法失败,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考点: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1、背景、目的:略。(一般性掌握)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3、内容:①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经济:赎买份地;③“村社”管理。4、实质:俄国沙皇政府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双重压榨与掠夺。5、意义: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6、作用: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7、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总之,俄国近代化缓慢而沉重。日本明治维新考点: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1、改革措施:①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②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③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积极准备对外扩张。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强制实行义务性教育(最深远影响)。2、影响:①积极成果:实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由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摆脱了民族危机;启示亚洲国家。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使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洲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3、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情感态度: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罗斯福新政考点: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打击下出现政治统治危机。2、目的:度过经济危机,挽救政治危机,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3、特点: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4、实质: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干预经济,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5、核心和基础:《国家工业复兴法》。6、影响:度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提高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程度。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实施新经济政策考点: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1、改革内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2、历史意义:这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苏东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考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1954年至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考点: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1、背景:①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②经济基础日趋衰弱,综合国力不断下降,社会矛盾不断积聚。2、改革战略: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发展战略”。3、内容:先经济改革,失败;转入政治改革,失败。4、结果:导致苏联解体。东欧改革考点: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1、背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2、代表:匈牙利改革。3、结果: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考点:(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改革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之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这种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国有企业改革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2、影响: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3、启示: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情感态度:认识改革在推动世界前进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深刻认识改革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培养每个人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并树立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与勇气。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规律总结1、改革的基本要素:原因、目的、内容、方式、性质、特点、结果、作用、影响,这成为进行两种或多种改革比较的比较项。(1)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3)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4)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对改革持肯定或否定评价的依据:(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2)坚持历史的标准。(3)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4)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其一,改革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如洋务运动尽管是地主阶级主持的改革,而且是失败的,但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符合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性,对此应该持肯定态度。其二,改革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如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捍卫了美国民主制,因此它值得肯定。(5)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3、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要看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4、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2)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如戊戌变法。5、改革的启示:(1)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2)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3)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4)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综合检测1注:带★题目有一定难度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自近代以来,中国国门洞开,列强侵略接踵而来,拥有强大的国防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沉重的历史教训表明,只有加强国防力量,才能使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据此完成1—3题。1、中国近代“洋务”中,为求“自强”而创办的军事工业是()A.汉阳铁厂B.福州船政局C.轮船招商局D.京师同文馆2、皇帝以诏书形式发布“训练海、陆军,陆军改练洋操,裁撤旧军,加强新式军队训练”等事关国防建设的改革规定,是在()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时C.百日维新中D.辛亥革命后3、近年来,国际社会上的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论”之声不绝于耳,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的不争事实。这里的“不争事实”直接得益于()A.解放战争时期的千锤百炼B.战争年代形成的光荣传统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鼓舞士气D.改革开放时期的科技强军思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文明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据此完成4—5题。★4、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改革政治制度方面主要的学习对象是()A.唐朝B.俄国C.英国D.印度5、近代中国维新派试图实现君主立宪制,下列哪个国家的成功改革成为了他们学习、借鉴的榜样()A.俄国B.美国C.法国D.日本6、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这次改革()A.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B.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废除沙皇君主专制统治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体系,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A.中、日B.英、美C.法、美D.俄、日8、通过改革,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俄国9、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中,试图通过改革方式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是()ABCD在学习中,要学会运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可以把握历史事件之间内在的共性。据此完成10—12题。★10、以下
本文标题:专题复习-改革得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9229 .html